不老的爱情理想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ly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舒婷的《致橡树》是一首具有特殊意义的诗,不仅在当时极具现代特征,在当下社会依然有不老的意义。本文意在结合不同时代的现实生活来探寻诗中经久不衰的理想爱情模式以及独立平等互尊互爱的独特人格魅力。
  关键词:理想爱情;舒婷;致橡树
  作者简介:康与其(1996-),女,湖南冷水江人,专业: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3-0-01
  中国朦胧诗代表诗人舒婷,原名龚舒婷,福建泉州人。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插队期间开始写诗,1975年由于几首辗转流传的诗歌结识老诗人蔡其娇,并在其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舒婷于1977年创作了爱情诗《致橡树》而名噪诗坛,那时她正好25岁,未婚。《致橡树》中讴歌了“我”与“你”坚贞不移的爱情,以一种带入者的女性的特有视角来抒发自我朦胧而真实的感情,并与镜像中的“你”建立了一种进一步完善“理想自我”的理想性认同的和谐二元关系。这种爱情模式的描写不仅在当时有特殊意义,也代表了现代社会中一种不老的爱情理想。
  舒婷的《致橡树》诞生在一个及其特殊的年代,一个政治凌驾于一切的年代。爱情被放在一个极低的位置,甚至常常作为政治任务以及身份背景的附属品的存在。爱情作为考验社会自由度与宽容度的量衣,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时代的奢侈品,太多的只是合乎条件的婚姻,超越世俗的爱情只是沧海一粟。或许说不仅在当时的年代,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受传统被政治化了的儒家思想影响的国人,有着一贯的男尊女卑的潜意识,而这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作为不平等爱情的精神助力,让女性在爱情中常常被迫预设为附属地位,因此婚姻也往往只是作为门当户对的结合。所谓的爱情背后附着了太多东西,太多本不属于爱情的枷锁,地位权势金钱财富攀龙附凤夫荣妻贵,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即使被褒扬的爱情也常常是女性以小鸟依人的附属形式存在的。而那些寥寥可数的想要冲破世俗的爱情宣言,如梁祝化蝶,又如陆唐的“犹吊遗踪一泫然!”,却不过多为悲歌!
  在舒婷的《致橡树》中,诗人以“绝不像”开篇,即否定了三种看似符合旧俗的理想模式,并勇敢地提出自己所向往的平等而独立的“木棉”意象,可以说以“木棉”作为本诗意象是诗人首创,这样明亮隽美的意象本身就是本诗一大亮点。从此诗坛亦多了一个独立自爱,敢于冲破世俗追求平等爱情的木棉女子形象。诗人笔下的“木棉”是一种各自独立无所依附也无所丧失的完整,是一种相知相惜彼此尊重人格平等的心灵默契,是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终身相依的不朽陪伴,是一种不被外界干扰,不受世俗羁绊,执着于内心真爱的执着与纯粹。在当时爱情常处于附属地位,充满世俗意味的年代,《致橡树》中人的价值尊严的发现,自我情感与理想人格的确立以及描绘的平等独立的爱情模式,足以承载撼动一个时代的理想爱情宣言的意义,这也是本文意在阐述的纵向的第一层意义。
  眼观现在,爱情自由婚姻自由的程度大大上升,我们本有足够的条件去追寻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爱情,可是诗人诗中所述的理想爱情模式似乎仍是寥寥。比起勇敢平等独立地去遇见去追寻真爱,更多的似乎充斥的是为金钱权利所累为家庭地域所阻的追求不劳而获的将就而物质的爱情观。我们大多都疲于为理想镜像中那个“你”而自我完善,我们失去了“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的动力,我们少了太多“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的决心。门当户对的古老寓言一定仍然根深蒂固,只是这一次阻挠我们的更多的不是外界的“门户”,而是内心的“门户”。作为树的形象相依太累,只想当一株小草,就近依靠在树底下,而或者,木棉的平等不足以衬托橡树的伟岸,更沉迷于那种被阿谀的缠绕与被需要。可若如此,根,又如何紧握在地下,叶,又如何相触在云里?倘若有风雨,又如何共抗风雷?所以我想这恰恰是《致橡树》带给我们现代社会不老的意义,一种愿意为镜像中理想爱情形象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动力,一种相互平等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尊重相互彼此陪伴的存在。这种平等独立的爱情理想仍是现代社会所向往和借鉴的,这也是本文所述的第二层意义。
  以上就是本文所述的《致橡树》的双重意义。舒婷《致橡树》中的”木棉”形象,不仅在那个年代喊出了男女之间的新的爱情观,在现代生活中仍是极具借鉴意义的理想爱情模式。古往今来,爱情的形式或许不同,但其中平等独立自我完善的精神内涵作为一种理想爱情模式的必备内核,必定是不老的存在。
  参考文献:
  [1]舒婷《致橡树》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10.
  [2]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17~1997.
  [3]王芬《文学始终是我的最爱——访<致橡树>作者舒婷》读写天地2006.01.
  [4]舒婷《人啊,理解我吧》诗刊 1980.10.
其他文献
摘 要:美国小说《冷山》和中国戏曲《五典坡》中所塑造的都是为了爱而苦守等候的独立女性形象——艾达与王宝钏。通过《冷山》与《五典坡》多方面的对比,揭示出中西文化差异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两部作品所呈现两性之爱的坚贞、忠诚的普世价值观,是超越了民族、种族与国界的全人类共同拥有的价值观。  关键词:爱情;艾达;王宝钏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
摘 要:中国有名的园林很多,艺术特色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而游览各地名胜,仍为小说构建的“大观园”倾倒。《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一个现实中难以复制,曹雪芹记忆中再创造的,文人心灵休憩的梦中园林。笔者以《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初探大观园的游览顺序为线索,浅析园林风格与主人公性格的相互映照。  关键词:大观园;园林艺术;宝玉  作者简介:孔雨瑶,女,汉族,新疆籍,新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符号学视角下陶瓷文化景观汉英翻译研究”(编号:14WX210)的研究成果之一。  摘 要:符号学视角下的陶瓷文化景观翻译要求译者从陶瓷文化传播的翻译目的出发,解读陶瓷文化景观中的文化符号,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生产出符合西方读者接受能力和语言习惯的译文。  关键词:符号学;陶瓷文化景观;文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子不语》一书,近二十篇涉及与“龙”有关的内容。该书不仅从外形特征、本领能力、性格特点三方面塑造了作为图腾动物的龙兽形象,而且记载了龙女归宁、龙人报恩等龙仙故事,极具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子不语》;龙形象;文学意义;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李爽(1994.8-),女,江苏南通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童年的记忆里  您坐在椅子上戴着金丝框眼镜  用黑色木把的水果刀削着金帅苹果  果皮的宽窄厚薄那叫一个均匀  一口咬下去  金黄脆甜的苹果带着香烟的味道  那种美味无以言表  村西头儿的玉米地里  您在收割玉米秸  我坐在地里仰望空中的纸风筝  手里抱着您在雹泉集上買的红色金鱼水壶  心里乐的开了花  清明时节  您用从北山精挑细选的柳条做成哨子  一个个分给儿时的玩伴  响亮又美观  每天上下学
摘 要:刘慈欣是我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近几年他的《三体》三部曲系列被翻译成英文版风靡海外,《三体3:死神永生》获得了世界级科幻奖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的同时,还入围2017年的雨果奖,《三体3:死神永生》在海外广受读者好评,译者刘宇昆功不可没。本文通过研究译者对《三体3:死神永生》中虚构词汇的翻译以期为科幻小说中虚构词的英译提供参考意见,加快我国科幻小说走出去的步伐。  关键词:《三体3:死神永生
春风里,您透彻着海一般的阔达与安详;阳光中您与阳光一道灿烂阳光;那北大荒几十年狂烈翻滚的风沙,吹皱了您那本如凝脂般的白皙与娇嫩;却难以征服您那柔情的目光和比男性还要强悍、艰韧的情怀!三十七年前那个马踏霜月的夜晚,像一只从巢穴中掏走的小鸟,带着母亲的体温,在那个宛如长龙的钢铁巨兽的轰鸣、吼叫声中,在好奇与陌生的引领下,您从胶東半岛的肥沃与丰厚中走进了,北大荒这片冰冷和坚硬覆盖着的洪荒世界。在以后的岁
摘 要:男性作家通常都从男性中心文化出发,把男性文本中的女性形象粗略地分为了“天使”和“妖妇”两大类,企图通过文本形象向女性宣扬男权制下的道德标准。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我们通过女性视角来审视男作家笔下被划为“妖妇”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男权中心;妖妇;《水浒传》;查泰莱夫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7-
摘 要:对于中国传统女性问题的研究从未降温,长久以来中国传统女性和封建反封建、女性解放、人伦关系这一系列专有名词紧密联系,却忽略了斑驳的历史背后,那些血肉丰满的个体所呈现出的温暖的情怀与爱,这其实一种人性的温度。在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性群体其实不断进行着自我的调整和适应,在这一过程里,充斥着自我的认同与反抗。冯骥才的《三寸金莲》与余秋雨的《牌坊》中,呈现出的是两种不同的女性,却拥有共同的命运悲
人们都说这一生最难忘的是回忆。我那最难忘的回忆便是想起从前,便是想起我那五彩斑斓“花枝乱颤”的小学生活。  我是在农村上的小学,虽然没有城市的喧嚣與繁华,但每每望着那蓝天白云,和我的小伙伴奔跑在绿水青山间,心里有说不出的轻盈愉悦。刚上小学时我是一个呆头呆脑的傻小孩,小学的六年时光转瞬即逝。  尊师于老师,是一个身高一米七的大个子女人。有两门绝学“狮吼功”和“掷粉笔”。前桌“老铁”何昀峰、王雨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