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民风民俗、天文地理、历史典故、社会现象等等,是一部特别的百科全书。古诗词是古代文人立足于当时现实生活的情感抒发,情感真挚,深沉的爱国主义、尊老爱幼的高尚情操、兼济天下的广阔情怀以及真挚的人文情感,无不渗透着中国传统的美德。本文针对高中生传统文化素养欠缺的现状展开探讨,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期借助古诗词的学习达成高中学生文化积累与教学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旁征博引 古诗词 文化积累 文化运用
我国诗词文化异常发达,是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是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进行文化积累的主要内容,古诗词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解析古诗词,有助于他们积累文化素材。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古诗词由于其形制短小,内容广博,最适合作为语文积累素材。
一、欣赏诗词,熟读成诵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熟读优秀诗词作品。“诗缘情”,“诗者,志之所之也”,抒发感情是古诗词永恒的内容,深广的感情压缩在精审的形制之中,非吟诵不足以发其情,味其真。吟诵前,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工作,注意诗词的音节,分别进行五七言律的范读。在引领朗读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体会和体现情感。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懂得欣赏,只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在反复的诵读中引发情感的升华。
比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教师不妨以画作的形式,一边展现三国时代群英荟萃、烽火连天的壮丽历史,一边展作者由月夜泛舟到怀古伤今,由豪放的心情到慨古悲今的过程,了解苏轼的达观心境。
二、规律训练,感悟提升
要想准确掌握古诗词的意蕴,积累丰富的文化元素,需要提升欣赏和领悟能力。感悟是古诗词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规律性的训练则是教师能给予学生的最好礼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在预习时会被古诗词展现出来的美之一角深深吸引,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督促,设置情境教学、利用微课教学等策略,通过讲述作者生平、设置悬念等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能从古诗词中得到一二启发,往往能使学生性味盎然。采用诗词和绘画相结合、动画与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又能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曼妙。
比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秋雨初晴之后,山村风貌旖旎,村民风尚淳朴,诗人优哉游哉,寄情于山水之间。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学生来说,诗中所描述的是一种奢侈。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要求高中生以小组的形式,以不同的心境来朗读这首诗,慢慢地向学生展现清新秀丽的山水画,恬静优美的抒情特点。
三、重复熟练,实践继承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实践的过程,从实践的角度入手,常常能使高中生有更多新的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在數千年后仍然能熠熠生辉,原因之是古人的积累和运用来自于实践,又最终应用到实践之中。家国情境和文化情境是彼此连接的,教师根据诗词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掌握和运用,以快问快答的方式,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
比如学习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忧国忧民意识举世皆知,作为尚不谙世事的高中生,要领会这种民族复兴的愿望与诗人被衰老病痛折磨的形象之间的反差有一定难度。因此在重复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介绍杜甫生平的微视频,结合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音像促进学生对诗境的体会。采取接龙的形式,每一句由一位学生朗读,评选出对诗人心境领悟最好的学生,最终由教师进行白话解释及整体诵读,要求学生找出教师朗读与自己朗读之间的差距,并且写出听后感。这样一堂课下来,必能使学生对杜甫及其诗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扩展阅读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熟读成诵、提高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现代高中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量的积累和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达到语文积累和语言运用的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打通学生的学习瓶颈,使其得到领悟能力的提升时,从内心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爱花《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高考》2020年第19期。
[2] 巨晓红《古诗词鉴赏与高中语文教学》,《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11期。
[3] 王苗《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年第4期。
[4] 庄红梅《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名师在线》2020年第11期。
[5] 刘秀霞《高中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以“古诗词研究会”活动为例》,《文教资料》2019年第30期。
[6] 马晶莹《利用艺术生的特性创新高中语文课堂—以海亮艺术中学美术班语文课堂为例》,《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12期。
[7] 费毅诚《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生诗词创作精准教学—以〈忆江南〉创作为例》,《学语文》2020年第2期。
关键词:旁征博引 古诗词 文化积累 文化运用
我国诗词文化异常发达,是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是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进行文化积累的主要内容,古诗词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解析古诗词,有助于他们积累文化素材。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古诗词由于其形制短小,内容广博,最适合作为语文积累素材。
一、欣赏诗词,熟读成诵
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熟读优秀诗词作品。“诗缘情”,“诗者,志之所之也”,抒发感情是古诗词永恒的内容,深广的感情压缩在精审的形制之中,非吟诵不足以发其情,味其真。吟诵前,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工作,注意诗词的音节,分别进行五七言律的范读。在引领朗读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体会和体现情感。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懂得欣赏,只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才能在反复的诵读中引发情感的升华。
比如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教师不妨以画作的形式,一边展现三国时代群英荟萃、烽火连天的壮丽历史,一边展作者由月夜泛舟到怀古伤今,由豪放的心情到慨古悲今的过程,了解苏轼的达观心境。
二、规律训练,感悟提升
要想准确掌握古诗词的意蕴,积累丰富的文化元素,需要提升欣赏和领悟能力。感悟是古诗词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规律性的训练则是教师能给予学生的最好礼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在预习时会被古诗词展现出来的美之一角深深吸引,此时教师要趁热打铁,及时督促,设置情境教学、利用微课教学等策略,通过讲述作者生平、设置悬念等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能从古诗词中得到一二启发,往往能使学生性味盎然。采用诗词和绘画相结合、动画与畅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又能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曼妙。
比如,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在秋雨初晴之后,山村风貌旖旎,村民风尚淳朴,诗人优哉游哉,寄情于山水之间。对于现代都市生活的学生来说,诗中所描述的是一种奢侈。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要求高中生以小组的形式,以不同的心境来朗读这首诗,慢慢地向学生展现清新秀丽的山水画,恬静优美的抒情特点。
三、重复熟练,实践继承
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实践的过程,从实践的角度入手,常常能使高中生有更多新的领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所以在數千年后仍然能熠熠生辉,原因之是古人的积累和运用来自于实践,又最终应用到实践之中。家国情境和文化情境是彼此连接的,教师根据诗词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掌握和运用,以快问快答的方式,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这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体验。
比如学习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忧国忧民意识举世皆知,作为尚不谙世事的高中生,要领会这种民族复兴的愿望与诗人被衰老病痛折磨的形象之间的反差有一定难度。因此在重复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介绍杜甫生平的微视频,结合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音像促进学生对诗境的体会。采取接龙的形式,每一句由一位学生朗读,评选出对诗人心境领悟最好的学生,最终由教师进行白话解释及整体诵读,要求学生找出教师朗读与自己朗读之间的差距,并且写出听后感。这样一堂课下来,必能使学生对杜甫及其诗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扩展阅读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熟读成诵、提高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现代高中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量的积累和感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而达到语文积累和语言运用的结合。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打通学生的学习瓶颈,使其得到领悟能力的提升时,从内心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爱花《群文阅读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高考》2020年第19期。
[2] 巨晓红《古诗词鉴赏与高中语文教学》,《试题与研究》2020年第11期。
[3] 王苗《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年第4期。
[4] 庄红梅《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名师在线》2020年第11期。
[5] 刘秀霞《高中文学社团活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以“古诗词研究会”活动为例》,《文教资料》2019年第30期。
[6] 马晶莹《利用艺术生的特性创新高中语文课堂—以海亮艺术中学美术班语文课堂为例》,《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年第12期。
[7] 费毅诚《大数据背景下的高中生诗词创作精准教学—以〈忆江南〉创作为例》,《学语文》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