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代数与几何相结合的产物——解析几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坐标把几何问题代数化,然后通过代数运算解决几何问题.但是在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时候,如果一味强调解析几何中的代数运算,会导致复杂而冗长的运算的过程,而如果在进行运算的同时能综合考虑几何因素,则往往能够简化运算.
【关键词】代数运算;简化;问题
以“圆”为例,圆是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有许多重要几何性质,对于解析几何中有关圆的问题,若能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将会使解题思路简明,解法简捷,不仅免去解析几何繁琐的运算,还能充分地感受到平面几何的魅力.正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讨,深感此法的绝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能够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下面举几例供大家鉴析.
一、活用垂径定理及推论
例1 已知⊙C过点P(1,1),且与⊙M:(x+2)2+(y+2)2=r2(r>0)关于直线x+y+2=0对称.问:过点P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C相交于A,B,且直线PA和直线PB的倾斜角互补,O为坐标原点,试判断直线OP和AB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解 解法一:圆C的方程为x2+y2=2.
由题意知,直线PA和直线PB的斜率存在,且互为相反数,故可设PA:y-1=k(x-1),PB:y-1=-k(x-1).
由y-1=k(x-1),x2+y2=2,得
(1+k2)x2+2k(1-k)x+(1-k)2-2=0.
因为点P的横坐标x=1一定是该方程的解,故可得
xA=k2-2k-11+k2,xB=k2+2k-11+k2,
kAB=yB-yAxB-xA=-k(xB-1)-k(xA-1)xB-xA
=2k-k(xB+xA)xB-xA=1=kOP.
所以直线AB和OP一定平行.
解法二:如图1,过P作直线垂直于x轴交圆O于点P1,则P1(1,-1).因为直线PA,PB的倾斜角互补,所以PA,PB关于直线PP1对称,所以∠APP1=∠BPP1,所以AP1=BP1.由垂径定理推论知OP1⊥AB,显然OP⊥OP1,所以AB∥OP.
评析 解法一运用的是代数方法,其思路是根据两直线的倾斜角的关系设出直线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A,B的坐标,再根据斜率公式求AB的斜率.整个解题过程运算量较大,环环相扣,对学生计算能力要求甚高,稍有不慎一步出错将影响最后的结果.而解法二充分利用了图形特征,利用了“同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的性质得出AP1=BP1,再根据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得OP1⊥AB,根据平面几何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即得证.两种解法比较,解法二的绝妙之处让人惊叹.
二、活用切线长定理
例2 (2011年南京市高三学情调研卷第19题)已知圆M的圆心M在y轴上,半径为1.直线l:y=2x+2被圆M所截得的弦长为455且圆心M在直线l的下方.设A(t,0),B(t+5,0)(-4≤t≤-1).若AC,BC是圆M的切线,求△ABC面积的最小值.
解 解法一:①当直线AC,BC的斜率都存在,即-4 ∴直线AC的方程为y=-2tt2-1(x-t),直线BC的方程为y=-2(t+5)(t+5)2-1(x-t-5).
解方程组y=-2tt2-1(x-t),y=-2(t+5)(t+5)2-1(x-t-5),
得x=2t+5t2+5t+1,y=2t2+10tt2+5t+1.
∴y=2t2+10tt2+5t+1=2-2t2+5t+1.
∵-4 故当t=-52时,△ABC的面积取最小值12×5×5021=12521.
②当直线AC,BC的斜率有一个不存在时,即t=-4或t=-1时,易求得△ABC的面积为203.
综上,当t=-52时,△ABC面积的最小值为12521.
解法二:如图2,因为A(t,0),B(t+5,0)(-4≤t≤-1),所以AB=5.
不妨设AO=a,BO=b,则a+b=5,设△ABC的面积为S,由题意圆M为△ABC的内切圆,
∴S=12(AB+BC+AC)•r
=12(2a+2b+2CD)=CD+5.
设∠AMO=α,∠BMO=β,∠CMD=γ,则γ=π-(α+β).
由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得
tanα=a,tanβ=b,
CD=tanγ=tan(π-α-β)
=-tan(α+β)=a+bab-1=5ab-1.
由于a+b=5,由基本不等式,得ab≤(a+b)24=254,当且仅当a=b=52时取最大值,所以当a=b=52时CD取得最小值2021,面积S取得最小值12521.
评析 解法一的思路是设出直线AB,BC方程,求出交点C的纵坐标,再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出纵坐标的最小值,进而求得△ABC面积的最小值.这种解法计算量很大,很多学生算不出最终结果,而且会忽略对斜率的讨论.解法二则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特征,即圆为△ABC的外切圆,再利用切线长定理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CD的最值问题,并把CD的长用AO,BO表示,再用基本不等式即得解,整个过程计算简捷,思路清晰,不易出错.
解析几何中涉及有关圆的问题时,应优先考虑能否运用平面几何的性质去解决问题,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认真分析图形的特征,活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半径、弦心距及半弦的关系、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切线长定理等,不仅可以迅速获得解题途径和方法,巧妙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关键词】代数运算;简化;问题
以“圆”为例,圆是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有许多重要几何性质,对于解析几何中有关圆的问题,若能充分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将会使解题思路简明,解法简捷,不仅免去解析几何繁琐的运算,还能充分地感受到平面几何的魅力.正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研讨,深感此法的绝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并能够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下面举几例供大家鉴析.
一、活用垂径定理及推论
例1 已知⊙C过点P(1,1),且与⊙M:(x+2)2+(y+2)2=r2(r>0)关于直线x+y+2=0对称.问:过点P作两条相异直线分别与⊙C相交于A,B,且直线PA和直线PB的倾斜角互补,O为坐标原点,试判断直线OP和AB是否平行,请说明理由.
解 解法一:圆C的方程为x2+y2=2.
由题意知,直线PA和直线PB的斜率存在,且互为相反数,故可设PA:y-1=k(x-1),PB:y-1=-k(x-1).
由y-1=k(x-1),x2+y2=2,得
(1+k2)x2+2k(1-k)x+(1-k)2-2=0.
因为点P的横坐标x=1一定是该方程的解,故可得
xA=k2-2k-11+k2,xB=k2+2k-11+k2,
kAB=yB-yAxB-xA=-k(xB-1)-k(xA-1)xB-xA
=2k-k(xB+xA)xB-xA=1=kOP.
所以直线AB和OP一定平行.
解法二:如图1,过P作直线垂直于x轴交圆O于点P1,则P1(1,-1).因为直线PA,PB的倾斜角互补,所以PA,PB关于直线PP1对称,所以∠APP1=∠BPP1,所以AP1=BP1.由垂径定理推论知OP1⊥AB,显然OP⊥OP1,所以AB∥OP.
评析 解法一运用的是代数方法,其思路是根据两直线的倾斜角的关系设出直线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A,B的坐标,再根据斜率公式求AB的斜率.整个解题过程运算量较大,环环相扣,对学生计算能力要求甚高,稍有不慎一步出错将影响最后的结果.而解法二充分利用了图形特征,利用了“同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的性质得出AP1=BP1,再根据垂径定理推论“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得OP1⊥AB,根据平面几何性质“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即得证.两种解法比较,解法二的绝妙之处让人惊叹.
二、活用切线长定理
例2 (2011年南京市高三学情调研卷第19题)已知圆M的圆心M在y轴上,半径为1.直线l:y=2x+2被圆M所截得的弦长为455且圆心M在直线l的下方.设A(t,0),B(t+5,0)(-4≤t≤-1).若AC,BC是圆M的切线,求△ABC面积的最小值.
解 解法一:①当直线AC,BC的斜率都存在,即-4
解方程组y=-2tt2-1(x-t),y=-2(t+5)(t+5)2-1(x-t-5),
得x=2t+5t2+5t+1,y=2t2+10tt2+5t+1.
∴y=2t2+10tt2+5t+1=2-2t2+5t+1.
∵-4
②当直线AC,BC的斜率有一个不存在时,即t=-4或t=-1时,易求得△ABC的面积为203.
综上,当t=-52时,△ABC面积的最小值为12521.
解法二:如图2,因为A(t,0),B(t+5,0)(-4≤t≤-1),所以AB=5.
不妨设AO=a,BO=b,则a+b=5,设△ABC的面积为S,由题意圆M为△ABC的内切圆,
∴S=12(AB+BC+AC)•r
=12(2a+2b+2CD)=CD+5.
设∠AMO=α,∠BMO=β,∠CMD=γ,则γ=π-(α+β).
由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得
tanα=a,tanβ=b,
CD=tanγ=tan(π-α-β)
=-tan(α+β)=a+bab-1=5ab-1.
由于a+b=5,由基本不等式,得ab≤(a+b)24=254,当且仅当a=b=52时取最大值,所以当a=b=52时CD取得最小值2021,面积S取得最小值12521.
评析 解法一的思路是设出直线AB,BC方程,求出交点C的纵坐标,再利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求出纵坐标的最小值,进而求得△ABC面积的最小值.这种解法计算量很大,很多学生算不出最终结果,而且会忽略对斜率的讨论.解法二则充分挖掘图形的几何特征,即圆为△ABC的外切圆,再利用切线长定理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CD的最值问题,并把CD的长用AO,BO表示,再用基本不等式即得解,整个过程计算简捷,思路清晰,不易出错.
解析几何中涉及有关圆的问题时,应优先考虑能否运用平面几何的性质去解决问题,利用几何图形的直观性,认真分析图形的特征,活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半径、弦心距及半弦的关系、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切线长定理等,不仅可以迅速获得解题途径和方法,巧妙解决问题,而且可以大大减少运算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