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搭石》是统编本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语言清新,画面优美。作者刘章是来自河北农村的乡土诗人。《搭石》一文向读者介绍了中国乡村的美好景色以及人性的纯粹。这篇文章之所以多次被选入教材,就在于文中的许多地方都能使我们感受到“美”,这种“美”有看得见的自然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
一、摆搭石——勤快自律
在《搭石》一文中,作者描写的第一幅画面是“秋凉之后摆搭石”,但作者的着墨并不多,只有两句话。但从“早早地”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在这个季节摆搭石已经成为了村民的一种习惯,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到位,不用人叮嘱催促,不用人安排。俗话说“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从人们摆搭石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在村民多数人的影响下,人人自律、勤快,这已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当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的时候,就会受到人们的谴责。”“谴责”用在这儿给人一种很严厉的意味,充分表明了村民虽然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对“懒”是非常反感的,正是这朴实的民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使他们养成了自觉摆搭石的习惯。
二、调搭石——无私奉献
在“赶路老人调搭石”这部分内容的描写中,作者主要运用了“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些词语来表现老人在摆搭石的时候认真细致、自然连贯的动作,赞扬了老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调整搭石的村民有许多,这些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一定会放下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这在他们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可就是从这些事情的描写中可以充分看出纯朴乡亲们的美好品质。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抓住这一系列的动词来感受山民纯朴的人性与自然形成的优秀品质。
三、过搭石——和谐相处
“协调有序过搭石”,在这儿,作者用了一句俗语作为开头,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把村民的美好品德融为一体,不仅给人以一种意境之美,还给人一种节奏之美。村民们是怎样配合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村民们在过搭石的时候不拥不挤,协调有序,浑然天成,无须刻意地进行训练,也无须呵斥。在这儿,作者表达了对这种协调有序过搭石情景的赞美。读着这些句子,仿佛那走在搭石上的就是自己,协调有序,仿佛也就是在创造美。“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读着这样的句子,不仅会让你感到沉浸其中,眼前浮现出美丽的画面,还仿佛听到了那轻快的、有序的节奏给自己带来的美感。另外,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这些句子的描写可以看出,乡亲们在过河时做出这些礼让的动作,不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而是根植于灵魂的自然流露,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做了一件最为平常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在《搭石》一文中流露出的人性是温情的,没有慷慨与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这种美好的人性正是看不见的“美”之所在。因此,在朗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稍作停留,以读出文中留给我们的无限回味之感。
作者是谦逊的,在《搭石》這篇文章中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里风景的独特,全文基调朴实自然,在文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山民们的音容笑貌,可是我们的眼前却能浮现出山民们那美好的精神品质。《搭石》一文的美,不仅美在“任人走,任人踏”,还美在家乡五村六庄的、山水之间的连绵不断的人性与温情。因此,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细细品味中感受其文字背后的人性之美,并从中受到熏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刘 妍
一、摆搭石——勤快自律
在《搭石》一文中,作者描写的第一幅画面是“秋凉之后摆搭石”,但作者的着墨并不多,只有两句话。但从“早早地”这个词语可以看出在这个季节摆搭石已经成为了村民的一种习惯,各种准备工作已经到位,不用人叮嘱催促,不用人安排。俗话说“三勤一懒,想懒不得懒”,从人们摆搭石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在村民多数人的影响下,人人自律、勤快,这已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当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的时候,就会受到人们的谴责。”“谴责”用在这儿给人一种很严厉的意味,充分表明了村民虽然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他们对“懒”是非常反感的,正是这朴实的民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使他们养成了自觉摆搭石的习惯。
二、调搭石——无私奉献
在“赶路老人调搭石”这部分内容的描写中,作者主要运用了“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些词语来表现老人在摆搭石的时候认真细致、自然连贯的动作,赞扬了老人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调整搭石的村民有许多,这些老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一定会放下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这在他们看来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可就是从这些事情的描写中可以充分看出纯朴乡亲们的美好品质。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抓住这一系列的动词来感受山民纯朴的人性与自然形成的优秀品质。
三、过搭石——和谐相处
“协调有序过搭石”,在这儿,作者用了一句俗语作为开头,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把村民的美好品德融为一体,不仅给人以一种意境之美,还给人一种节奏之美。村民们是怎样配合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村民们在过搭石的时候不拥不挤,协调有序,浑然天成,无须刻意地进行训练,也无须呵斥。在这儿,作者表达了对这种协调有序过搭石情景的赞美。读着这些句子,仿佛那走在搭石上的就是自己,协调有序,仿佛也就是在创造美。“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读着这样的句子,不仅会让你感到沉浸其中,眼前浮现出美丽的画面,还仿佛听到了那轻快的、有序的节奏给自己带来的美感。另外,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这些句子的描写可以看出,乡亲们在过河时做出这些礼让的动作,不是出于利益的考虑,而是根植于灵魂的自然流露,在他们看来只不过是做了一件最为平常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出在《搭石》一文中流露出的人性是温情的,没有慷慨与激昂,有的只是默默的付出。这种美好的人性正是看不见的“美”之所在。因此,在朗读这些句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稍作停留,以读出文中留给我们的无限回味之感。
作者是谦逊的,在《搭石》這篇文章中他没有用华丽的辞藻来形容这里风景的独特,全文基调朴实自然,在文中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山民们的音容笑貌,可是我们的眼前却能浮现出山民们那美好的精神品质。《搭石》一文的美,不仅美在“任人走,任人踏”,还美在家乡五村六庄的、山水之间的连绵不断的人性与温情。因此,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语言文字的细细品味中感受其文字背后的人性之美,并从中受到熏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文本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江苏扬中市外国语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