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三剂”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那么如何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充满活力,教学效益显著提高呢?
  一、生活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有效课堂的“兴奋剂”
  我们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1、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模式,有效激发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例如,在“圆的认识”第二节课中,为了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点,我们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用课件出示一组各种车辆的画面,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都是圆形的?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呢?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很快把学生的思想调整到学习状态,使其思维活跃起来。先让学生进行猜测,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演示课件来验证学生的猜想,通过演示和设问,将圆与正方形、长方形、椭圆进行对比学习,一系列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2、开辟知识经验的迁移道路,激发学生建构知识的潜能
  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势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点;即让学生用自己的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例如,“圆柱体的体积”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演示课件,让学生回顾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接着回顾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演示课件,然后提问:“请同学们猜一猜,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呢?”在学生猜测到“底面积乘高”时,教师创设了一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知识的迁移:圆柱体能否转化成长方体呢?如果能,那么转化成的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以及高与圆柱体的哪些条件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式学习。他们从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中受到启发,采用切分、插拼成近似长方体的方法,很快得出结论。整个推导过程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仅仅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了两组知识迁移的情境,通过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能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
  二、鼓励自主探索,引导合作交流——有效课堂的“润滑剂”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呢?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热情。
  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平等的、自主的人,这样他们才能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结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具备自主探索的习惯。
  2、指导学法,培养具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一起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3、放手操作,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中,应多采用观察、操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学习的时空条件,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创造”知识,并在发现的过程中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
  合作交流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学生间面对面具有促进性的互动学习活动,能达到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它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此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思考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并在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全面课堂评价,激励学生发展——有效课堂的“催化剂”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不要吝啬对孩子的表扬。要能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
  1、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3、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已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4、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总之,我们教师要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导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走向成功。
其他文献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西积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
【摘要】“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和合”的视角下,教师对课堂元素的和谐、共生多了一份关注,使得课堂情境的创设紧扣知识,活动和思考紧密结合,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有效引导携手。课堂因“和”而美,因“和”而散发出磁性和魅力。本文先简述了“和合”的含义,接着谈了“和合”视角下的数学课堂的基本特征,然后从“用情境引领思维,境中溶理;用体验造就建构,动中蕴思;用引导深化探究,放不离引”这三个方面阐述
素质教育要求的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则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根本目的。所谓科学素质是指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创新意识等多方面的素养。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会对提高学生科学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  1、引入物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指人对自然、对科学本身的基本看法,包括科学的自然观、世界观、价值观与审美观等。科学态度对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有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颗心灵的火药未被点燃。”语文教学是快乐而又多情的,何不尝试做新时代的新型教师,和学生一起启动师生情感磁场,让学海千帆竞过,看教坛云卷云舒,放开架子,领着孩子们舞动青春,激发无限的潜力,来提升语文教学的成效。  扬雄在他的言论集《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我们的学生,天生就具有一种“亲其师,信其道”思想,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一个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标新理念的精神已经深入到中小学的各科课堂教学中。新的教材、新的教法、新的学法呈现出新的课堂气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对待新课标这一新的事物,需要我们在实践与探索中对教学现象及自身的教学行为做冷静的反思,尤其是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或多或少都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下面就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情境形式化  在课
【摘要】入学初期的中职生,步入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学习陌生的课程……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如何让这些彷徨中的学生尽快适应环境,融入新的专业学习中,是我们中职班主任的首要责任。  【关键词】中职生;独立生活能力;学习能力    刚入校的中职生,年龄介于15~18岁之间,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从小“被养在温室里”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在生活方面对父母产生了深深的依赖,甚至使他们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教学内容由说变做,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主体。作为一个中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方法、手段、途经和资源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反思、探索和实践,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单一式”为“多样式”。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教学理念,这必然促进我们教学观念的改变,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一、以教为中心转变为学生发展
【关键词】让学生“动”起来    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在被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中,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合作交流,还是展示探究的过程与探索的结果,都需要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准确地予以表达,学生的对话交流的表达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因此,数学课应加强学生对话交流的训练,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与重要任务之一。怎样对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训练呢?应做到:  一、把问的权力放给学生  “学贵有疑”,让学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化学教学的彻底变革。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课程整合 优势 普遍问题    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信息化应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学校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革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