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筑基,拓展添翼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mingw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是文艺评论与随笔单元,其中的三篇课文都是文艺大家对语言形式、美学现象的探讨与评论。尤其是第一篇课文《咬文嚼字》,是“美学老人”朱光潜对阅读与写作中的用字、句式、词语的联想意义等现象进行探讨与点评的一篇趣文。文中举例典型生动,点评有说服力,可谓“咬”得准确,“嚼”得透辟。我在上这一课时,试着就课文内的例子进行拓展,把课文中学到的分析方法与高考语文试卷上的具体题型对应起来,学生感受到了课堂学习的效能,教师也找到了课堂教学的抓手。
  一、由“推敲”拓展到古诗鉴赏“炼字型”题
  課文第五自然段说到唐代诗人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当时为是用“敲”字还是用“推”字而犹豫费神,以至在思考中误闯入韩愈出行的队伍,最后由韩愈定为“僧敲月下门”,因为“敲”字更衬出李凝幽居之幽,而“幽”字正是这首诗的诗眼。朱光潜举此例是为了说明语言中字眼不同则意境不同,用字必须为要表达的意境服务。讲到此例时,我在课堂上引入了“清风细柳,淡月梅花”一例,让学生自己先试填动词,再让他们点评哪一个字用得更好,最后才展示“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一版本,并让学生分析“扶”和“失”两字的妙处。这其实就是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中的“炼字型”题。等学生各自陈述完看法后,再展示高考古诗鉴赏中的“炼字型”原题,让他们小试身手。
  二、由“演员给郭沫若改台词”拓展到语言文字运用补写语句题
  课文第一自然段说到郭沫若根据演员的建议把《屈原》剧中婵娟骂宋玉的台词“你是个无耻的文人”改为“你这个无耻的文人”。朱光潜用这个例子说明句式不同,语气不同,写作时应根据需要的语气选用相应的句式。高考语文试题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板块中的补写语句题,空出来的三句话常常要依据上下文的语气来写,想要完整连贯,关键位置的句式必须用得准。如所空句子常与上下文形成疑问、假设、转折等关系,这些关系在阅读时就表现为一种语气,这时写出所空句子就必须使用相应的句式。讲课时我引入相关高考例题让学生体会语气,试写句子,学生兴趣很大。
  三、由对《史记》“李广射虎”的修改拓展到文言文的断句及翻译
  课文第三自然段说到“李广射虎”的三个文言文版本,作者用这个例子想说明语言繁简不同则表达效果不同。由于这个例子是古文的,学生对故事的三个版本语言繁简的变化感觉不是很明显,因为在学生眼里古文都是简洁的,所以我讲这个例子时先让他们翻译这三个版本,译完再来对比三个版本语言风格的不同,在翻译时顺便讲古文翻译的常用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光体会到语言繁简变化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也学到了一些古文翻译的知识与方法。我还就这一例子拓展到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断句题型。去掉这三个版本的古文标点,让他们先跟着感觉断句再根据文意断句,并比较总结断句时的规律,然后引入高考题中的典型文言文断句示例让他们练习体会。
  四、由《惠山烹小龙团》拓展到古诗鉴赏写景之妙的题型
  课文第六自然段说到苏轼写的《惠山烹小龙团》,苏轼由茶泡在泉水中的清沁肺腑联想到月光照在泉水上的清幽恬静,因而写出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妙句。作者想用这个例子说明词语是有联想意义的,这种联想意义用得好就会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就会让平常的景、事具有独特的意境,也便形成了诗意。讲到这里我引入了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中的关于写景意境的赏析题,几题过后,学生就掌握了窍门,先确定写的是什么事、什么景,事、景与作者的情是通过怎样的联想建立起联系的。如同样是写春天之景,有的诗是表达悲情,有的却是表达乐情,悲情的春景给人什么感受,乐情的春景又给人什么感受,如此一来,意境也就清楚了。
  五、由“套板反应”拓展到写作时的语言创新
  课文第七自然段列举了写作中的种种套话,并批评了这种运用语言的惯性思维。作者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一旦词语的联想意义用得不好就成了陈词滥调。讲到这里我问学生在多年的写作经历中有没有套板现象,他们马上承认确有不少,如写安静则必是“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写天黑必是“伸手不见五指”,比喻眼睛必是“像两颗黑葡萄似的”……我马上把这些例子打在屏幕上,并让他们本着创新的原则重新写写看,学生兴趣大增,大家踊跃发言,灵感如泉,如“安静得能听到蚂蚁的叹息”,“天黑得让人觉得是在墨水池里潜水”,“眼睛黑得像没有月光却有星光的夜”等。我让学生把这些好句子记在笔记本上,以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通过《咬文嚼字》这一课的课堂教学与拓展,我发现课文是基础,我们要给学生夯实基础。但若能借课文巧妙拓展,就能给学生装上翱翔于知识世界的翅膀,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语言的无穷魅力,提升他们的审美品位。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教师就应该为学生筑学习之基,添方法之翼。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高中(432000)
其他文献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当学生又一次诵读起《春江花月夜》这首“孤篇盖全唐”的绝世名篇时,这首诗中所渗透的美便让我浮想联翩,不能自持。记不清是第几次教这首诗,也不知道多少次吟诵它,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美感享受,我会把我的这些体验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和我一起涵泳,一起感動。《春江花月夜》就像一颗硕大的夜明珠,璀璨的光芒散发出的美让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一、
期刊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的确,读书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充实自己的生活。生活经验越丰富,读书的欣赏和理解力也就越深广,也就越能领略书中的真味。然而,这些年,中学生阅读能力偏低却是不争的事实。学生的阅读普遍存在着这些问题:一是阅读量太小,阅读时间明显不足,大部分学生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有些学生平时几乎不看课外书。二是阅读面狭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久以来,传统灌输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并未从根本上得以变革。普遍存在的现状是,语文教师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学生反倒成为被动接受的客体。阅读课上,教师往往会根据考点,将一篇完整的文章分解成一道道练习题。学生做完习题后,教师会将参考书或答案上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从字、词、句的理解到文本结构特点、内容要素、语言风格等——转授给学生,学生根据答案记笔记或更正练习。阅读
期刊
《长江三峡》中有丰富的描写内容,作者抓住三峡特点,引经据典,生动描绘,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力”。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展开景色描写赏析,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特色时,能够深入理解作品思想内涵,接受更深刻的教育,提升语言赏析品位,这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一、理清写景方向,初步感知文本意境  《长江三峡》第一段是标准的总领,具有设悬用意,“为这样一种大自然的伟力所吸引了”,给读者带来遐想,跟随
期刊
《直面苦难》是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其特点当然是哲理性、思辨性、逻辑性。但高中生思维较为欠缺、能力较为薄弱,甚至因为其艰深、晦涩的语言而对阅读兴趣不大。笔者认为,学习哲理散文当然应该理解作者的哲思,但思想是通过语言体现的,哲理散文要上出语文味。我们必须带领学生进入语言的内核,在对语言的辨析中领会思想。  一、以形象的事例理解抽象的哲理  记叙类的文章大多形象鲜明,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
期刊
文艺有文艺的土壤,教学有教学的根基。如今,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网游文化土壤不断冲击着传统的语文知识形态。当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在品读诵咏美文散文中培养学生对待母语的思维态度,在古诗文中契合时代而培养健全的人格,从文艺作品中审视祖国语言似乎缺少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变革。语文工作者应以怎样的情怀去坚守语文教育的真谛、延续母语生命的责任意识,下面笔者从以下三点进行阐释。  一、语文教育离不开政治情怀  
期刊
费孝通在谈论中西文明交流摄取时说:“美人之美,美己之美;美美互美,世界大同。”大致意思是说:“以他人的文化为美,以自己的文化为美,两种美相互交流融合,世界就会融合。”我们姑且把它套用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古典诗词本体是美的,而教学方式也有一万种美的可能,两种美相互融合,整个古典诗词教学课堂才会类似美的大花园,真正熏陶学生,实现美育价值。  关于教学方式的运用,教师可以使其与古典诗词蕴含的美相对应。例
期刊
时至今日,在新课改大潮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明白教学不再是一厢情愿之事,教者心目中要有学生。对于莘莘学子而言,这无疑是期待已久的一大福音。但是,怎样使福音变成现实版的福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持续努力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见闻和实践,以李密的《陈情表》为例,谈谈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策略。  《陈情表》是语文必修第三册第一单元“至爱亲情”话题的第一篇,它文质兼美,可以说是“言”之典范,“文”之精品。
期刊
文本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是进行阅读教学的载体和凭借。而对于文本的深度挖掘,却常常是广大一线教师的“软肋”。对文本进行社会学阅读、正确切入文本、巧妙组织内容,是深入研读文本的重要策略。下面笔者以两堂《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为例,谈谈如何将文本阅读推向深入。  一、对文本进行社会学阅读  社会学阅读是阅读理论的范畴。从社会学阅读来看,对文本的研读一方面要强调阅读主体的社会学认知;另一方面,文
期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观察生活,精心选材,能够写出一篇触动心灵的记叙文。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细节描写,让动人的瞬间定格。(重点、难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敏锐感受,体味人间真情,珍惜幸福生活。  【先学指导】  1.阅读教材,筛选重点,尝试完成一个描写同学的片段。  2.下发资料,揣摩体会文章细节描写与整体构思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