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习型心理社团,推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习型心理社团;心理健康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到2020年“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因此,全国上下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和落实《纲要》的目标要求,纷纷结合自己所在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学校、学习型企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型组织,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乐学的良好氛围。作为身在普通高中教育一线的心理教师,我们也应该为建立学习型组织贡献力量。经过心理备课组认真思考和集体讨论,我们一致确定了以高中心理社团为载体,以打造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促进心理健康的目标由外延式发展(心理硬件平台建设)向内涵式发展(心理服务质量提升)转变的发展目标。经过近些年我们坚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积极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逐步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学校2016年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心理健康特色学校。本文从如下四个方面,对这些实践探索进行阶段性总结和提炼。
  一、高中建设学习型心理社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高中建设学习型心理社团的必要性分析
  1.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是实现高中生心灵成长的需要
  高中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高中生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我们认为,高中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而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正是实现高中生心灵成长非常重要的场所,具体说来,它有助于学生心灵成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情感层面来讲,是高中生获得情感支持的重要保障;其次,从能力层面来讲,是高中生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舞台;最后,从个性层面来讲,是高中生塑造良好个性的重要载体。
  2.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要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到诸多方面,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关键。学生只进行课堂书本知识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他们还需要利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能力。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
  3.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是在学生群体中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益探索
  如前所述,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八大和《纲要》的目标和要求。杜威曾经说过:“学校即社会。”因此,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建设是在学生中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益探索。我们认为,这种有益之处不仅体现在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扎根在心里,形成一种思维习惯。当这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形成思维习惯,而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才会让终身学习的理念真正深入人心,在这种前提下建设的学习型社会才是非常有效的。
  (二)高中建设学习型心理社团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高度重视社团建设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社团活动,这种重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理念层面,学校一致认为,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同时也是情感、能力和个性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二是高度重视社团的科学化管理。新学年初即组织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社团管理工作,目前形成了以学校引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办的社团组建模式,并在积极引导其向科学型、内涵型、学习型的方向发展。三是有社团建设的专项经费作为保证。
  2.专职教师指导是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
  社团建设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目前,我校有三位年轻的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位心理教师都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较好的活动组织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工作的热情。如此优质的专业团队,为建设学习型心理社团提供了优质师资保证。
  3.学生参与社团组织的热情较高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青春期,这一时期学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且特别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另外,我校是二类学校,与一类学校相比,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但是不少学生有体艺特长,因此他们参与各种课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也特别渴望在课外活动中获得自我价值感,以弥补在文化学习中的自卑感。
  二、学习型心理社团的概念与内涵
  心理社团是由对心理学有共同志趣、爱好的个体自愿组成的群体组织。学习型心理社团是学习型组织的一种具体形式,与一般社团相比,组织结构开放,活动内容综合且多元,活动方式更具互动性,活动主体更具自主性和平等性,因而在学生的心灵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参考彼得·圣吉学习型组织的有关理论[1],我们认为高中学习型心理社团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美好的共同愿景;第二,科学的自主管理;第三,良好的合作氛围;第四,开放的组织结构;第五,指导下的自主活动。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构了学习型心理社团图示描述其五方面内涵的关系(如图1)。首先,实现美好的共同愿景是心理社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它位于图示的中央,成员正是在共同愿景的基础上聚集在一起的。其次,成员通过自主管理逐步实现共同愿景。再次,在成员自主管理中,不断进行沟通与交流,形成合作的氛围。然后,学习型心理社团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组织,它分为固定成员和非固定成员(用虚线的方框表示开放的心理社团,用实线的椭圆表示固定成员,虚线的椭圆表示非固定成员),成員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进行自由选择。最后,成员和教师是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学习型心理社团的指导者和参与者。
  
其他文献
各有关单位及负责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根据近年全国各实验地区、实验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实践和反馈,通过长期的考查、寻找与筛选,决定向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们推荐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及其科学的潜意识心理学理论,并会同中国心理干预协会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以 “心理健康教育实效化推动教育改革深层化之路” 为主题的元认知心理干预技术年会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年会(2014年
〔关键词〕高一;人际交往;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34-0036-04  【活动理念】  高一学生由于自我的关注性和交往的选择性导致以自我为中心,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往往会在言行举止中流露出不尊重对方的表现,如果任其发展,不仅会影响同学间的关系,还会使一些学生在集体中没有归属感,导致身心发展不健康。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区域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7-0064-02  2017年11月24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布了第三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培养对象名单,浙江省禹越镇初级中学被确定为湖州市唯一的培育对象学校。面对这一喜讯,学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该怎样发展?心育工作的抓手在哪里?經过学校行政领
〔关键词〕心理实验;格塞尔;循序渐进  一、引言  儿童教育始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现在的家长们为孩子的教育费尽心思,孩子们还未出生,就开始进行胎教。不可否认,孩子的可塑性很强,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这种可能性究竟有多大呢?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曾设计和实施了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其结果为如何开展早期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格塞尔旗帜鲜明地主张“成熟说”,认为支
〔摘要〕高三女生小胡,在家与父母关系紧张,在学校不愿和同学交流,封闭自我。心情低落时,小胡选择用尺子(铁质的,边缘锋利)割自己的手臂。咨询师通过三个阶段的咨询,采用空椅子等技术,帮助小胡找到合理的宣泄途径,并重建社会支持系统,效果较好。  〔关键词〕自残;高中生;社会支持系统;个案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06-0061-03
〔摘要〕本研究是对一个初中二年级女生的个案研究。主要运用结构访谈法和半结构访谈法详细分析了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对强迫性神经症的消极“催化”作用,最后提出了培养子女优良性格特征的科学民主的教育方式。  〔关键词〕强迫症;初中生;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2-0038-04  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大多集中在他们的饮食、身体、学业
〔关键词〕言语沟通;初一年级;活动设计  【活动思路】  人际交往是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的重要渠道,尤其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人际交往和赢得好人缘的需要比任何一个年级都迫切。  言语是人际互动中最重要的工具。负面的言语,如嘲笑、指责,不仅会破坏人际关系,更会给学生带来无形的伤害,影响到其自我认同;而正向的言语,如肯定、鼓励,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能够帮助他们增强
〔关键词〕乔治观念法;考场强迫性分心;考试焦虑  在近几年的中高考心理辅导实践中,我们接触了各种类型的临考焦虑者。其中有一些学生似乎并不怎么“焦虑”,却屡次在较大规模的模考中,在中高考的考场上发挥不佳。他们区别于一般的考试焦虑人群,其中尤以成绩较好、成功动机强的学生为多,用一般技术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提高他们应试水平的尝试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属于一种特殊的人群——“考场强迫性分心者”。  案例: 
〔关键词〕儿童;焦虑情绪;游戏治疗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20-0052-02  【理论依据】  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游戏治疗最初是由安娜·弗洛伊德和梅兰妮·克莱因引进对儿童情绪困扰的治疗中。她们都相信,游戏为儿童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游戏可以取
〔关键词〕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初中  不同于显性的心理课,生物课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往往是隐性的,沉在书面知识之下,需要生物教师去探索、去发现。在生物教学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教师要深挖教材内涵,拓宽教材外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找准切入点,适时适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蕴含于生物知识传授之中,不着痕迹地使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和心理健康素质方面获得双赢。  一、在生物实验中渗透心理健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