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该文以苏州工业园区薄弱初中的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例,就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作了调查,分析了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低效的原因,并从“坚持一个基本原则、注意两个基本点”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薄弱初中 多媒体教学 现状调查 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并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可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优化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环境,丰富和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空间,是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为此,笔者以苏州工业园区薄弱初中的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例,就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作了调查,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一、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收集并分析苏州工业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现状,并就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提高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效益。
(二)调查对象
园区薄弱初中,即在2008年至2011年“达标升级工程”中先后成为园区教育局直管的15所乡镇初级中学。这些学校与园区后建的现代化学校相比,无论在教育的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教育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相对不高。本次随机抽取语文教师68名,学生405名。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根据笔者在本校所作的预调查的反馈信息,分别编制完成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内容参见表1和表2)。分期分批实施正式调查,学生问卷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共发放问卷405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77%。教师问卷共发放68份,全部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
2.观察听课和个别访谈。为客观、全面了解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现状,笔者随机观察听课每校1节,共15节,同时与听课班级师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四)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均以百分比表示。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1.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1。表中显示:几乎所有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都作了肯定回答。所以,教师上语文课都喜欢用多媒体,而且基本都是贯穿全课。但多数教师所用的课件并非自己精心制作,而是从互联网下载而来,不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进行调整。很多教师上课过度依赖多媒体,甚至受制于多媒体,过于程式化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使得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变换快,课堂互动少,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少,有从教师满堂灌向机器满堂灌转化的趋势。有时甚至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不注重实效,所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良莠不齐。
表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总数68名)
2.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2。由表中可知:对于老师在语文课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喜欢与不喜欢的学生相差无几,对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缺点也各执一词。这反映了学生对语文教师过度使用,甚至滥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欢迎,对于其教学效果也并不看好。因准备不足,出现操作失误,影响课堂进程的现象时有发生。
表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总数400名)
二、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教学过于程式化
多媒体因其交互性强,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又因其设计的程式化,使原本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变成死气沉沉的机械灌输。如阅读教学中,不论文本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总是先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字词疏通,然后配乐朗读整体感知、研读把握作品内涵和艺术手法,最后进行相关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最令人惋惜的是:有些教师不能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回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感性的思想闪光。教师读课件,学生看课件,脱离文本、缺少互动和对话,这必然导致学生逐渐对结构雷同的课件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在机械的、按部就班的学习中得不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法根据自己的体验和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方向。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既扼杀了课堂的灵动性,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2.教学过于直观化
滥用多媒体教学的另一后果是损害学生的语言实践和对文本的个性化感悟。如笔者在观察听课中听了某教师上的《黄河颂》,教师首先用许多气势澎湃的黄河照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让学生观赏描写黄河的视频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片段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这堂课看似有声有色,实则是教师太多太滥的直观教学替代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验和感悟,使语文课堂缺少点语文本真的原汁原味。语文学习是基于文字的阅读,精妙的语言,需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领会,音像代替不了学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学生在图片、视频等的冲击下,文字思维上就会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为提高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效益,教师除了要按教学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让其和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外,更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和注意“两个基本点”。
1.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这就是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虽然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必须借助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有效体现,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学习《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时,笔者整合信息技术进行了教学,让学生围绕以下任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查有关贝聿铭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查找到的信息资料,自主学习课文,思考课题的深刻涵义;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介绍你心中的贝聿铭;⑤跟唱《中国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意两个基本点
一是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注意少而精。任何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实现三维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辅助手段,运用时一定要适时、适量、适度,不提倡贯穿全课的用法。比如,在赏读朱自清的《绿》时,可以图画为背景,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余下的时间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本中去感受作者对梅雨潭绿的细腻抒写。等到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对绿的欢愉神往、倾慕知情后,可再次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让学生体会文本中“女人”的形象,来体会作者喜欢用“艺术的女人”来描摹景物的神韵和抒发对一切美好事物和情感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另一层深意:对青春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是要优化使用多媒体,注意原创性。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精心制作课件,虽然它不一定精美绝伦,但其内容的原创性和差异性定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其制作过程的研究和推敲定能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其教学过程的实践和体验定能促使教师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何国跻. 运用多媒体课件切忌“一窝蜂”[J]. 上海:语文学习,2001(1).
[3] 候妹粜. 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对策[J].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关键词】薄弱初中 多媒体教学 现状调查 应对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多媒体在学科教学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凸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并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可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优化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环境,丰富和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空间,是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整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为此,笔者以苏州工业园区薄弱初中的课堂多媒体教学为例,就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作了调查,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一、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收集并分析苏州工业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现状,并就此提出一些应对策略,以提高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课堂效益。
(二)调查对象
园区薄弱初中,即在2008年至2011年“达标升级工程”中先后成为园区教育局直管的15所乡镇初级中学。这些学校与园区后建的现代化学校相比,无论在教育的硬件和软件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所以教育质量相对偏低、社会信誉相对不高。本次随机抽取语文教师68名,学生405名。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根据笔者在本校所作的预调查的反馈信息,分别编制完成教师和学生的调查问卷(内容参见表1和表2)。分期分批实施正式调查,学生问卷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共发放问卷405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77%。教师问卷共发放68份,全部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为100%。
2.观察听课和个别访谈。为客观、全面了解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现状,笔者随机观察听课每校1节,共15节,同时与听课班级师生进行了个别访谈。
(四)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均以百分比表示。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1.教师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1。表中显示:几乎所有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诸多优点都作了肯定回答。所以,教师上语文课都喜欢用多媒体,而且基本都是贯穿全课。但多数教师所用的课件并非自己精心制作,而是从互联网下载而来,不能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进行调整。很多教师上课过度依赖多媒体,甚至受制于多媒体,过于程式化的教学过程与方法,使得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变换快,课堂互动少,学生与文本、作者、教师的对话少,有从教师满堂灌向机器满堂灌转化的趋势。有时甚至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不注重实效,所以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良莠不齐。
表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总数68名)
2.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见表2。由表中可知:对于老师在语文课上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喜欢与不喜欢的学生相差无几,对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缺点也各执一词。这反映了学生对语文教师过度使用,甚至滥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欢迎,对于其教学效果也并不看好。因准备不足,出现操作失误,影响课堂进程的现象时有发生。
表2: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总数400名)
二、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低效的原因分析
1.教学过于程式化
多媒体因其交互性强,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又因其设计的程式化,使原本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变成死气沉沉的机械灌输。如阅读教学中,不论文本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总是先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字词疏通,然后配乐朗读整体感知、研读把握作品内涵和艺术手法,最后进行相关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最令人惋惜的是:有些教师不能智慧地利用课堂新生成的教学资源,来回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灵感性的思想闪光。教师读课件,学生看课件,脱离文本、缺少互动和对话,这必然导致学生逐渐对结构雷同的课件产生审美疲劳,而且在机械的、按部就班的学习中得不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无法根据自己的体验和需要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方向。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既扼杀了课堂的灵动性,又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2.教学过于直观化
滥用多媒体教学的另一后果是损害学生的语言实践和对文本的个性化感悟。如笔者在观察听课中听了某教师上的《黄河颂》,教师首先用许多气势澎湃的黄河照片来吸引学生的眼球,然后让学生观赏描写黄河的视频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片段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感受。这堂课看似有声有色,实则是教师太多太滥的直观教学替代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体验和感悟,使语文课堂缺少点语文本真的原汁原味。语文学习是基于文字的阅读,精妙的语言,需通过学生的思维才能领会,音像代替不了学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学生在图片、视频等的冲击下,文字思维上就会产生惰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三、优化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为提高园区薄弱初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效益,教师除了要按教学的需要进行优化组合,让其和传统教学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外,更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和注意“两个基本点”。
1.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这就是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原则。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改造和重组的过程,学生是积极意义建构的主体。多媒体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手段,它虽然可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必须借助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有效体现,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学习《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时,笔者整合信息技术进行了教学,让学生围绕以下任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①上网搜查有关贝聿铭的相关资料;②运用查找到的信息资料,自主学习课文,思考课题的深刻涵义;③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互解答;④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同学介绍你心中的贝聿铭;⑤跟唱《中国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意两个基本点
一是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注意少而精。任何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实现三维课程目标、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辅助手段,运用时一定要适时、适量、适度,不提倡贯穿全课的用法。比如,在赏读朱自清的《绿》时,可以图画为背景,以声情并茂的范读来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余下的时间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文本中去感受作者对梅雨潭绿的细腻抒写。等到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对绿的欢愉神往、倾慕知情后,可再次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让学生体会文本中“女人”的形象,来体会作者喜欢用“艺术的女人”来描摹景物的神韵和抒发对一切美好事物和情感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体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另一层深意:对青春生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是要优化使用多媒体,注意原创性。教师一定要结合学情,有针对性地精心制作课件,虽然它不一定精美绝伦,但其内容的原创性和差异性定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其制作过程的研究和推敲定能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其教学过程的实践和体验定能促使教师与新课程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何国跻. 运用多媒体课件切忌“一窝蜂”[J]. 上海:语文学习,2001(1).
[3] 候妹粜. 薄弱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对策[J].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