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益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朗读的作用
  1.朗读体现了一个人的识字能力
  学语文必须识字,新课标要求一至六年级识字3000,七至九年级识3500字,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掌握常规字3500个。也许认识3500字就基本够用了,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能认识3500字,更何况有些司空见惯、看似简单的字,也有不少人误认错读。如果不让学生单个朗诵,是很难发现学生在识字方面的问题的。因此,语文学习要重视读音的学习。
  2.朗读还体现了一个人的理解能力
  没有理解的语句绝对读不出感情来。中国古代典籍本无标点,也不分段,读书的人先要把它读断句,这叫句读,然后才可能把握其意。现在有些古籍,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标点和分段,这是由编校者对古文的理解差异造成的。还有掌握诗歌里的平仄押韵特点是我们理解一首诗的前提。现代汉语里也讲求句子中重点词语的重读,体现作者在句中强调的重点意思或意图。读诗文,哪些词该读重音,句子之间和句子内部该怎么停顿,体现着读者对诗文的理解水平。朗读时节奏快慢的把握,语调升降的调控,语气缓急的变换,更体现着读者对诗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若能配以体态语言,发挥自己的想像,艺术性地再现诗文,那就达到了更高层次的理解。
  3.朗读更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感能力
  语感是在丰富的语言积累和对诗文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鲁迅先生在《人生识字糊涂始》中所谈的孩子学话的过程就是人的语感最初形成形式。“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到了两三岁,简单的话就大概能够听懂,而且能够说了,也不大有错误。”到后来上学读书了,就接受规范的语言训练,经过几年的学习、比较、辨析、揣摩、推敲,语感能力就基本形成了。既然是能力,就必定有差异,语感强的人对语言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做出反应,一朗读起来就能入境入情,再现作品的意蕴,传达作者心声。语感差的人视语言信息为一个个的字词,这种人的朗读一般就是念字,别说要求他们表情达意,能念通顺、不念白字就已经不错了。语感能力的强弱是与平常朗读训练的优劣有关的,要提高一个人的语感能力绝不可能靠听教师讲解分析、做练习题来完成,唯一的办法就是朗诵优美诗文。
  二、注重朗读的教学
  既然“读”在教学中有这么多好处,那么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它的作用,指导我们的教学。
  1.培养学生“读”的意识
  人们都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可现在学生上课的时候却对语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恶,把语文学习仅仅当成提高高考成绩的手段。殊不知,中小学语文的学习对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题要求学生熟记大量的字、词及名言名句等,这就要求学生多读。叶圣陶先生曾说:“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言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张志公先生认为:“诵读并不只是口的运用,它还是感性支柱,通过它保持言语视觉与其它器官之间的联系,把书面文字和它的含义联系起来。”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多读,鼓励学生勤读,让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
  2.改变课堂上教师“多讲”学生“少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中国古代教育强调“熟读精思”,要求学童读书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要读得字字响亮,读得准确、熟练。蒙学读书,以学童自己读为主,使他们在反复阅读涵泳中,逐渐领悟书理。叶老也说:“吟咏的时候,对于究讨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诵读是将语言的学习、语感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三者有机结合的纽带,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机会,少析多读,重示范等。为迅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该范读或教读、领读。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快就能提高。
  3.学校要组织一些读书比赛或朗诵比赛活动,增加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很多朗读不过关的学生,不是因为他天资不够,而是因为他们平常缺少锻炼的机会。因此,要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平等地给每一个学生读的机会。教师上课的时候一般只抽举手者回答问题或朗读,似乎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么一种现象:从小学到中学,举手的常集中于那一部分人(多半是班上成绩较好的)。这样一来,成绩好的越来越优秀,成绩差的越来越不出众。越差的学生越没发言或朗读的机会,偶尔让他们一读诗文,从通红的脸蛋、发抖的声音就知道他们的心理素质不够好。朗读诗文时,笔者常按座次或学号顺序,一人一节(或一段),几节课下来,每人至少在全班师生面前读过一次,一学期每人不少于五次读的机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又了解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还能发现他们在识字、理解朗读等方面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和指导。了解了学生,我们也可以因材施教,消除学生“读”书的负担,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其他文献
随着高中新的数学学习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数学学习中得到不一样的发展和收获,并通过选择不同于以前封闭式学习方法的新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已经成为新
教育诸多学者认为,要想更好地把教学信息传达给学生,没有比把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的办法了。因此,教师要把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容易
现如今我国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社会经济飞速进步推动了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在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国教育已经实现了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发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学习任务相对更为繁重。由于没有掌握学习规律,很多学生长时间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我经常听到许多学生抱怨: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联系不大!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难多了!高中物理太难学了!  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高中物理并没有传说的那样难学,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时联系已经学过的初中物理知识,比较二者的不同表述,领会其内涵,是学好高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社会主义道德作为意
一、街头擦皮鞋现象概述纵观街头擦皮鞋从业人员,大多来自贫困地区的偏远农村,也有少量城镇无业人员,大多属于弱势群体。从业地点一般聚集在地市级以上的大中城市,以车站或流
暖春,老家门口的桃树开花了。粉嫩的花朵被微风拂过,轻轻地摆动着。夏天时哥哥爬上树摘下一个又一个桃子,再装了满满的小筐,我们便靠着树干吃着桃子,望着那天上飞来飞去的麻
新课标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所谓信息技术与数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即有历史的传承性,又有别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精神文明的特点;它即有显明时代特征,又有强烈的民族特点;总而言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千百年来人类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