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两败俱伤”,实现“两全其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智育和德育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然而,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时候往往会顾此失彼,甚至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尴尬局面,即德育和智育的效果都不如人意。毫无疑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力争实现“两全其美”,即德育和智育的双赢。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浅显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两全其美”渗透德育的一些有效方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6-0229-01
  有人说:“光有学问而没有德行,这样的学问就跟狗尾巴一样没有用,它既不能遮住屁股眼,也不能用来赶走蚊子和马蝇。”因为良好的德行源于德育,德育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正因为德育的重要性,所以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不断尝试将德育润物无声地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仔细审视当前的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不难发现: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采取的方法不免有些牵强附会、生搬硬套。殊不知,这样的德育渗透方法不仅起不到渗透德育的作用,还会严重拖垮课堂教学的效益,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下面笔者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显论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见缝插针,找准渗透德育的切入点
  在课堂教学中,德育应该与智育彼此交融、同生共长,而不是与智育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为了真正实现德育和智育的彼此交融、同生共长,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见缝插针”。也就是,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时候,一定要找准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德育的切入点。
  有鉴于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时候,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的预设,预设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困境与生成。并以此为基础,找准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见缝插针”式地渗透德育。
  比如说,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设计了一道关于看电影找座位的练习题目。在这道题目中,教师可以“见缝插针”式地将看电影时不大声喧哗等遵守公共秩序的德育教育内容渗透进去。
  很显然,教师“见缝插针”式的德育渗透过程是润物无声的,而德育渗透效果肯定是尽如人意的。
  二、小题大做,放大渗透德育的闪光点
  圣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绝非偶然现象,而是一种必然存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学习者必定会千方百计解决各种问题。或许对于一堂完整的课堂来说,某一个小小的问题会显得微不足道,仅仅是学生学习之路上的一段小插曲。但是,对于德育渗透而言,却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教师完全可以对这些小问题“小题大做”,放大德育渗透的闪光点。
  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课堂教学中一些貌似“微不足道”的细小问题。以这些细小问题为焦点,“小题大做”提升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以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这一课为例。某教师设计了一项“问路”游戏,即让一名同学扮演迷路的人,让另外一名同学扮演指路的人。在开展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扮演“迷路人”的同学在问路的时候,没有使用“打扰了”、“请问”等礼貌用语。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小题大做”渗透了德育教育。
  显而易见,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渗透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懂得礼貌待人的重要性。同时,“小题大做”式地渗透德育也能够真正实现润物无声渗透德育。
  三、恰如其分,打通渗透德育的延伸点
  数学源于生活,而学习数学之主要目的又在于将数学知识灵活自如、合情合景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去。德育亦然。德育之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治学、立身、处事、创业、工作的时候都能够以德为本,让学生学渊博、德馨香、业兴旺。
  基于此,为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之实效性,教师要在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设计各种各样的作业为契机,恰如其分地打通德育滲透的延伸点。
  举例来说,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围绕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精心设计一些应用题目。通过让学生一丝不苟地完成这些应用题目,学生不仅能够更进一步地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基本关系,还能够懂得时间的重要性。由此,学生也就会在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懂得珍惜时间、提升做事效率。如此这般,德育也就在润物无声之中渗透到了这些作业题目之中。
  教师恰如其分的打通了德育渗透的延伸点,就能够更进一步地提升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效性,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总之,德育就好比是一根“魔法棒”,能够让学生原本像狗尾巴一样没用的学问变成像牛尾巴、鱼尾巴、鸟尾巴一样有用的学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见缝插针、小题大做、恰如其分地渗透德育,据此将智育和德育彼此交融、同生共长,进而达到“两全其美”美丽结果。
  参考文献:
  [1]傅永飞.润物细无声——论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方法[J].教师,2017(27):16.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不去思考任何相关的问题。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有趣,学生更难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很难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幸福感,更多的是枯燥乏味。高中又是学生求学阶段最为关键的时期,需要学生勤奋苦读,一丝不苟,这就会在无形中带给学生巨大的压力,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提不起兴趣,更加影响学习的成绩。因此,对于
摘 要 新课程需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本文结合笔者一线教学实践,从变图形、变条件和结论、变解法三个方面来浅谈通过给例题“变脸”,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例题教学;变脸艺术;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221-01  笔者认为,加强变式教学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变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变换直观材料或事物呈现的形式,使教学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为突显语文课的语用功能,近两年我市、我校在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努力寻求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使语文课呈现了让笔者过目难忘的情趣,现以例探微,采撷梳理之。  课前谈话:探微语文课“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趣之美  许多优秀教师总能借助那简短的三五分钟课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因此,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口语交际能力;语文素养;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4-024
摘 要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虽小,但是却最能体现品质和智慧。在课堂教学中亦是如此,越是细节处理的好,越能体现教师教学的大智慧,越是能让整个课堂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效果绝佳。本文从关注教学过程、关注课堂环境、关注活动组织、关注评价方式四个方面对于把握教学细节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抛砖引玉。关键词 关注;教学细节;课堂过程;环境;组织;评价中图分类号:D912.6,C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摘 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力度加大,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的标准,初中地理亦是如此。以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双提升为主要教学目标,在初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视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知识,以转化为己用,不断挖掘地理学科的创造性。于此过程中,比较法的应用对于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在研究了七年级湘教版地理下册的结构内容后,
摘 要 教育不能追求整齐划一,不能只关注少数的人,我们的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学生,要体现教育的公平与民主,实施EEPO有效的教育我们共同前行。  关键词 合作探究;生动课堂;人人进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8-0014-02  回望EEPO课改五年来路,我很庆幸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能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做,虽然我深知这一路布满荆棘,无比艰辛,但实
摘 要 在幼儿教育备受关注的今天,亲子活动也越来越被重视。我园于2013年开始,面向全区学龄前儿童与家长开展亲子绘乐课堂公益活动。本文以此活动收到的反馈问卷为依据,分析亲子绘乐课堂开展的可行性,为其融入园本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亲子绘乐课堂;问卷调查;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A,TD235.4 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6-0043-01  一、亲子绘乐课堂实施
教与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目前我们学校正在开展的教改课题——“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就是针对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少教的目的是为了多学,多学的过程是少教。“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含量的少教,是给学生开发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促使学生掌握更开放、更自主、更科学的学习方式。“少教多学”让学生达到无师自通的一种水平,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  高三语文总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摘 要“上有呀天堂,下呀有蘇杭……”孩子们随着音乐慢慢地唱着歌曲。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我们的家乡苏州吗?”“喜欢”。孩子们一致回答。“那你能说说我们家乡美在哪里,你为什么喜欢美丽的家乡呀?”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孩子能回答出来,这就是我第一次开展班级童谣特色《姑苏特产》的一个教学片段。  关键词 苏州;方言童谣;本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