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自省能力,助力数学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920394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数学学习中的自省,是学习者个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疑问,唤醒学生的自省意识;正确引导,培养自省的习惯;撰写日记,反思自我的学习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自省能力 策略
  数学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体会并掌握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促使自己的数学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思维,而自省则是思维达到更高层次的一个必要条件,会让思维更开阔、更严密、更灵活。
  一、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探寻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却发现我们的学生自省能力极其低下。为此,我结合教学实践,审视我们目前的教学行为,由此得出造成学生自省能力缺失的原因。具体表现在:
  1.教师缺乏培养自省的意识
  有一句话说的好:“勤能补拙,静能生慧”。在教学中,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学生都成为先飞的笨鸟,课堂上加大教学容量,课后搞题海战术,在风驰电掣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全都成了运动场上的运动员,比速度、比正确率,很少关注学生解题思维的深度和和广度,课堂上留给学生的空间和时间非常少。去年,我有幸以评委的身份观摩了学校组织的中青年数学教师的优质课竞赛活动,从中发现了一个奇怪而普遍的现象:老师布置学生练习时,都对学生提出了一个同样的要求:“比一比,看谁做的最快。”结果,所有的学生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一味求快按照老师教的思维完成练习,以“速度”代替了“深度”。所有学生追求答案的正确,解题思维相同一个模式,思维不独特,整体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我想,如果老师当时这样说:“试一试,看看你还有什么办法?”学生一定会开动脑筋,在同中求异,用自己的思路完成练习。因此,教师缺乏培养学生自省的意识是造成学生自省能力低下的根本原因。
  2.学生没有养成自省的习惯
  检查是自省的一个主要的方式,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一种反思和评价。生活在当今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内心非常浮躁,对学习存在应付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提醒孩子做完题后认真检查,但只有个别孩子能静下心来检查,多数孩子做完后就将作业放置一边,不能再次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
  二、具体策略
  1.设置疑问,唤醒学生的自省意识
  小学阶段的孩子自制力差,上课容易做“白日梦”,还有点“喜新厌旧”。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给予学生更多的反思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省的重要,才会产生自省的内驱力,唤醒学生的自省意识。例如,我在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估算”教学内容时,我创设了曹冲称象的问题情境,出示了6次称的数据(328,346,307,375,396,351)先让自己估算一下大象的重量,有的学生采取“大估”的方法(400×6),有的学生采取“小估”的方法(300×6);接着,我出示了精确的计算结果(2108),让学生对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些评价和思考。结果同学们发言很积极:估算大了的同学说:“我估的太大了,我把307看成了400,我觉得看成300,估的就准确一些。”估算小了的同学说:“我估的太小了,我把396看成了300,我觉得看成400,估的也会更准确一些。”孩子们都积极思考,都能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发现问题,最后经过大家讨论,一直认为“四下五入估”的方法最好,比较接近准确值。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及时评价自己的解题方法,努力寻找解题的最佳思路。
  2.正确引导,培养自省的习惯
  (1)知识归类,促使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中好多问题表现形式不同,通过适当的变换,实际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每一单元整理复习时,自己设計出知识结构图,启发学生寻找内在的联系,探索其中的规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深刻的思维品质。
  (2)主动探究,帮助学生的思维走向广度
  现行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非常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除了让学生计算结果,还鼓励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说说你的理由”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堂由老师提问变成学生提问,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
  3.撰写日记,反思自我的学习行为
  浏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课本,细心的老师就会发现整理复习中要求学生结合前面的数学学习写一篇数学日记,以此来回顾自己的数学学习行为,总结自己做的好的方面和不足的地方,让学生的思维具有批判性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具有积极探究的精神,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贡献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郭维平. 反思性数学教学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1.
  [2] 郑毓信.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M].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3] 曹才翰、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山丹县清泉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讲评课是复习时采用最多的课型之一。学生和教师应该通过测试,获取学习情况的反馈;通过讲评明辨正误,及时矫正学习中的错误。并且通过强化训练、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讲评课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率、巩固率和运用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们通过讲评课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学习方法指导,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学生利用考试及其分析结果改进学习。  【关键词】测试讲评精
【关键词】阅读抓中心观全文猜词义领文意素养  阅读能力是英语六会能力(听、说、看、读、写、翻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在不够发达地区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考试前的突击性训练,许多教师选用各种类型的材料,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学生苦不堪言。  《新课程标准》的原则就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防止“一切为了考试”这种思想的出现,要杜绝出现为了考试教学、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组织与开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更好的运用数学知识,加强对数学经验的积累。另外,开展數学实践活动还可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看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开展措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教师根据学生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手机成为生活、工作、社交必备的工具。然而,它的出现对于处于十几岁的青春期叛逆阶段中克制力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恶性影响。日常生活中,笔者通过对生活中“手机沉迷”现象的调研观察,反映出德育教育、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针对问题的出现,笔者提出的具体“四化”对策的实施,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实用性,本文笔者就是这样运用策略,起到事半
【内容摘要】地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而地图则是地理学习最简明和最直观的教学工具,如果学生读图能力不佳,必然会使地理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对此,本文则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以及引导学生绘制各类地图等分析在初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策略,望给予地理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读图能力 策略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以及生存环境等学科,具有显著空间性、综合性和区
【内容摘要】物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它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结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概念教学是现阶段的教学中很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学习物理概念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还可以让他们真正的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没有兴趣,物理学习效率较低,这主要还是因为一些物理概念难掌握、难理解。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合理的将情境教学应用其中。  【关键词】初
【内容摘要】面对每年的高考,许多学子熬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可是英语成绩却总是提不上去。英语老师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文中作者记述了自己如何使学生的英语成绩快速提高的妙招。她能帮助孩子们实现自己的理想,考上他们的梦想大学。  【关键词】心灵 热情 方法 真情 梦想  高考是广大莘莘学子人生之路的第一选择。你的人生要想辉煌,有所建树,追求高大上的生活,那么你就该果断地选择先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一名英语教师,
【内容摘要】调查发现,使用生物学核心素养对提高高中生物科学史的整体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突出的效果。其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于不断地利用综合生物科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激发学生产生新的疑问,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与知识的高度融合,让学生自主地去研究知识中所包含的内容和含义,这对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传统的以讲解课本知识点为主的教学方式相比,其主导性更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投入到知识的学习
【内容摘要】演示实验活动的开设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概述了演示实验在高中化学中的作用,希望通过作用探讨,了解演示实验的应用细则,继而为同行提供文字借鉴。  【关键词】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 重要性  化学教师仅懂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懂得教育学的知识,然后要借助实验进行化学内容的深挖,通过演示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力提高,素养得到培养。  一、演示实验能直观抽象的展示知识内
【内容摘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将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传统文化能够增强学生对于中外文化的有效理解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学生必须要深爱自己的文化,才能够完善对于世界文化的正确认知,通过文化意识培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以及家国情怀,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并提出具体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