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指以儒家的文明礼仪来教化天下的思想。二战后,经过20多年对企业文化阶段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人们普遍认同了文化因素对组织成员和组织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和巨大的意义,逐步形成了有关组织文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校园文化作为组织文化中的亚文化,是指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的文化活动风格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反映着广大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它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组织制度文化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处于浅层的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园环境、图书资料、科研设备、传播媒体、文化设施及校园内开展的群众性的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实践活动等;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和公约条例等;处于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和师表作用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感染学生,陶冶师生,使校园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转化为信念。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由于民办高校的诞生、发展只有短短的20多年时间,且是在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其办学过程、具体管理、发展方向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从而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缺乏客观正确认识。目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很多校园工作者把校园文化简单看成是校园活动,并在长期的循环工作中逐渐觉得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有的民办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一个完整准确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高校团结的一种精神力量。特别是"科学人才观"的提出,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引导、激励和规范作用。同样的,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民办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指导理念的影响: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不清,制度建设松散;导致办学条件严重不足,表现为学校占地少、设备不足、图书资料少、师资不稳定及校园物质设施缺乏一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也缺乏健康高雅的人文艺术景观等方面,这对学校的物质文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均不利。
三是校园精神文化积淀浅。由于民办高校的起步发展较晚,许多民办高校的校园精神尚处于雏形的塑造中,学校的整体特色及人才规格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社会的检验。一所优秀高校的学校精神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而对民办高校来讲,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是校园制度建设滞后。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是民办学校教育目标实现和校园文化开展的有力保障。民办高校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建设普遍滞后,致使学校在日常事务处理过程中无据可依,从而破坏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制约学校长期良性发展。
三、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建议
一是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在民办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许多民办高校一样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的狭隘意识,正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普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校园文化全员共建,要求民办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应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加强民办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以"健康向上,整洁优美,和谐统一"为指导思想。首先,对校园环境布局、应注意整体规划,精心设计,经济实用,因地、因时制宜,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中,使艺术性与时代感结合。其次,在建造校园物质设施时,突出校园物质设施的精神文化意义,把民族传统、时代风格、大学精神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色有机统一起来。再次,精心打造和创建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文艺术景观,充实文化标志,建设人文校园。通过对建筑物的造型装饰、办公室、教室的布置,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校园雕塑的摆放,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校园环境的点缀,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同时,民办高校还要加大投入,进行教学设施建设不断充实、更新专业化教学设备,扩大校园网络,使育人环境专业化、现代化、配套化,为民办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民办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仅为其广大师生和职工提供了一个舒适和温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而且这种环境文化也蕴含着一种精神,体现出一种主导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力量凝聚校园人、陶冶校园人、鼓舞校园人、号召校园人。
三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要发展,必须通过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管理。民办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依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为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制定的管理体系,是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的,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是根据师生的内在需求、心理特征制定的,体现人文关怀的,并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要避免简单移植其他院校的制度模式。其二,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其三,制度体系建立后,还必须强化相应的责任制及监督机制,保证其有效实施。在执行校园制度体系时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要加强各项制度的公开性、透明度,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依章办事,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违纪必究,以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尊严,但同时要重视制度的激励性,使制度文化达到最佳境界,发挥最大化功能,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民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使之成为组织成员的共同信念。"一个伟大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其次还要注意群体价值观的塑造和和谐的心理氛围营造。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校风建设。校风建设的内容包括教风和学风,这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大学氛围不仅包括校园文化氛围,更包括学术文化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学术气息,让学生在一种实际而贴切的知识与学术的氛围中熏陶,开阔其眼界,开拓其思维,提高其境界,最终形成一种校园精神,如清华精神。如果一所大学能有一种精神做支撑,可以说将历百年而不衰。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如何在校园文化中导入更多的知识内涵,浓郁更深厚的学术气息呢?笔者认为:第一,为促进教学相长,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场地,并在校园环境布置和烘托学术氛围,如在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等场所,橱窗、网络、学生刊物等媒介中充分反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内容;第二,结合本校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多种组织形式及学校先进的现代化载体,积极引导开展科技活动,如科技讲座、竞赛、参观、实践等;要定期举办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二)艺术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文化节"活动,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与陶冶,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搞好校园文化活动规划,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频度,逐渐改变民办高校师生课外业余生活单调的局面。二是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品位和活动的质量。例如,通过举行演讲会和辩论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受到教育的同时,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在开设必要的文化课和艺术课的同时,组织开展名作欣赏、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三是鼓励成立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具体实施者的作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阵地文化建设,成立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健身健美娱乐中心、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等全校性的学生活动中心,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一直是民办高校的特色和亮点,占据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半壁江山。狠抓社团组织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爱好兴趣,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总体上开展得非常丰富,但学术氛围不浓、科学精神体现不够,许多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一直处于"蹦蹦跳跳"、"说说笑笑"阶段,缺乏深厚内涵。因此各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团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浓郁、丰厚、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建立红色网站,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四、结语
民办高校作为高校教育的新生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益显重要。民办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创建富有民办高校特点的校园文化,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添色增光。
参考文献:
[1]金劲彪.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2]周凤龙.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透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周文宣.校园文化和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J].重庆教育学院院报,2007,(1).
[4]王培英.民办高校与和谐文化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指以儒家的文明礼仪来教化天下的思想。二战后,经过20多年对企业文化阶段的探索和研究积累,人们普遍认同了文化因素对组织成员和组织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和巨大的意义,逐步形成了有关组织文化的理论知识体系。校园文化作为组织文化中的亚文化,是指高等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的文化活动风格和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价值观念,反映着广大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与精神氛围。它渗透于学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对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组织制度文化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处于浅层的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的是构建校园的物质基础,如校园环境、图书资料、科研设备、传播媒体、文化设施及校园内开展的群众性的文化、卫生、体育和科技实践活动等;处于中层的校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和公约条例等;处于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和师表作用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方式感染学生,陶冶师生,使校园中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转化为信念。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由于民办高校的诞生、发展只有短短的20多年时间,且是在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其办学过程、具体管理、发展方向上还存在一定问题,从而给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较低层次上,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校园文化缺乏客观正确认识。目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处于低水平状态,很多校园工作者把校园文化简单看成是校园活动,并在长期的循环工作中逐渐觉得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有的民办高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一味强调发展娱乐文化,评价校园文化建设的成就时,对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津津乐道。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一个完整准确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高校团结的一种精神力量。特别是"科学人才观"的提出,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它对高校人才培养的保障,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引导、激励和规范作用。同样的,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欠缺。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民办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办学指导理念的影响:部分民办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不清,制度建设松散;导致办学条件严重不足,表现为学校占地少、设备不足、图书资料少、师资不稳定及校园物质设施缺乏一定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意味,也缺乏健康高雅的人文艺术景观等方面,这对学校的物质文明建设及精神文明建设均不利。
三是校园精神文化积淀浅。由于民办高校的起步发展较晚,许多民办高校的校园精神尚处于雏形的塑造中,学校的整体特色及人才规格还需要接受时间和社会的检验。一所优秀高校的学校精神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断沉淀、积累、提炼,而对民办高校来讲,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四是校园制度建设滞后。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是民办学校教育目标实现和校园文化开展的有力保障。民办高校还处于起步阶段,制度建设普遍滞后,致使学校在日常事务处理过程中无据可依,从而破坏了学校管理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制约学校长期良性发展。
三、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建议
一是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在民办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更不是如目前许多民办高校一样仅凭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努力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关系,良好的校园文化也不只是让在校大学生受益,而且能使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师生员工受益。因此,民办高校必须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全体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那种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只是学生管理部门的责任的狭隘意识,正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上普遍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也是阻碍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校园文化全员共建,要求民办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管理中应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加强民办高校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立以"健康向上,整洁优美,和谐统一"为指导思想。首先,对校园环境布局、应注意整体规划,精心设计,经济实用,因地、因时制宜,寓思想和文化教育于环境建设中,使艺术性与时代感结合。其次,在建造校园物质设施时,突出校园物质设施的精神文化意义,把民族传统、时代风格、大学精神与民办高校办学的特色有机统一起来。再次,精心打造和创建承载文化信息、反映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文艺术景观,充实文化标志,建设人文校园。通过对建筑物的造型装饰、办公室、教室的布置,树木花草的种植培育、校园雕塑的摆放,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校园环境的点缀,使学生在赏心悦目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同时,民办高校还要加大投入,进行教学设施建设不断充实、更新专业化教学设备,扩大校园网络,使育人环境专业化、现代化、配套化,为民办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民办高校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仅为其广大师生和职工提供了一个舒适和温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而且这种环境文化也蕴含着一种精神,体现出一种主导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和力量凝聚校园人、陶冶校园人、鼓舞校园人、号召校园人。
三是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要发展,必须通过相应配套的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管理。民办高校校园制度文化是依据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根据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为完善学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制定的管理体系,是具有强烈的规范性、组织性、秩序性的,属于校园范围内必须强制执行和严格遵守的文化类型。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是根据师生的内在需求、心理特征制定的,体现人文关怀的,并符合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要避免简单移植其他院校的制度模式。其二,学校的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内部体制管理制度等。其三,制度体系建立后,还必须强化相应的责任制及监督机制,保证其有效实施。在执行校园制度体系时要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要加强各项制度的公开性、透明度,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依章办事,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违纪必究,以维护制度的权威和尊严,但同时要重视制度的激励性,使制度文化达到最佳境界,发挥最大化功能,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是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民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并使之成为组织成员的共同信念。"一个伟大组织能够长久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或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于组织的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其次还要注意群体价值观的塑造和和谐的心理氛围营造。精神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校风建设。校风建设的内容包括教风和学风,这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素质,大学氛围不仅包括校园文化氛围,更包括学术文化氛围"。优秀的校园文化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学术气息,让学生在一种实际而贴切的知识与学术的氛围中熏陶,开阔其眼界,开拓其思维,提高其境界,最终形成一种校园精神,如清华精神。如果一所大学能有一种精神做支撑,可以说将历百年而不衰。学术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直接影响学校的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学校生命力的所在。如何在校园文化中导入更多的知识内涵,浓郁更深厚的学术气息呢?笔者认为:第一,为促进教学相长,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场地,并在校园环境布置和烘托学术氛围,如在图书馆、教室、实验室等场所,橱窗、网络、学生刊物等媒介中充分反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内容;第二,结合本校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充分利用课内、课外多种组织形式及学校先进的现代化载体,积极引导开展科技活动,如科技讲座、竞赛、参观、实践等;要定期举办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
(二)艺术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文化节"活动,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与陶冶,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搞好校园文化活动规划,增加校园文化活动的频度,逐渐改变民办高校师生课外业余生活单调的局面。二是增强校园文化活动品位和活动的质量。例如,通过举行演讲会和辩论赛、开展有奖征文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途径,使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受到教育的同时,个人素质得到提升;在开设必要的文化课和艺术课的同时,组织开展名作欣赏、文艺汇演、书画展览、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水平。三是鼓励成立健康有益的学生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具体实施者的作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阵地文化建设,成立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健身健美娱乐中心、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等全校性的学生活动中心,为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一直是民办高校的特色和亮点,占据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半壁江山。狠抓社团组织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爱好兴趣,陶冶学生思想情操,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提高学生专项技能。民办高校的学生社团活动总体上开展得非常丰富,但学术氛围不浓、科学精神体现不够,许多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一直处于"蹦蹦跳跳"、"说说笑笑"阶段,缺乏深厚内涵。因此各民办高校应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社团活动努力营造一个浓郁、丰厚、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五)网络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建立红色网站,抢占思想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
四、结语
民办高校作为高校教育的新生力量,校园文化建设是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在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校园文化建设益显重要。民办高校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创建富有民办高校特点的校园文化,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建设添色增光。
参考文献:
[1]金劲彪.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2]周凤龙.我国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透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
[3]周文宣.校园文化和民办高校的跨越式发展[J].重庆教育学院院报,2007,(1).
[4]王培英.民办高校与和谐文化建设[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