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探索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幼儿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人文环境,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社会实践,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巧用信息技术创新经典故事,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聚焦网络平台开发蒙学经典,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  优秀传统文化  养成  行为习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秉承“一日活动皆课程”理念,我园把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美德等核心精髓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出生动、形象、易于为幼儿理解和接受的音像资料,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人文环境,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园充分利用园所空间、设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融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比如,幼儿入园和离园期间坚持行鞠躬礼和离园礼,养成尊重师长的行为习惯;通过室内外音频系统播放中华传统题材的音乐、故事、节气小常识等,让孩子从听觉上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区域活动中,在阅读区投放优秀的传统故事的图书、音频、视频等,幼儿通过一体机自主翻阅、收听、观看;表演区投放服饰、脸谱、戏曲音乐等,家长、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幼儿了解戏剧、脸谱等传统文化知识,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演。鼓励孩子和家长通过网络搜集二十四孝故事内容及其动画,在门厅入口的玻璃门上用孩子们收集、票选出来的二十四孝故事的剪纸进行装饰,供孩子们进出门厅时观察、讲述二十四孝故事,在心里播种“百善孝为先”的种子;老师和家长支持孩子利用网络搜索与凤阳花鼓、凤画有关的故事和图片,再通过实物材料让幼儿观察、操作、体验,真正了解凤阳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孩子爱家乡的情感;各班老师和家长、孩子一起搜集成语故事、名人典故、地方美食、传统服饰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图片、视频、音频,并在群里分享,搜集内容容量大的上传到云盘供家长自由下载,并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悬挂于各楼层走廊与门厅……
  通过信息技术促进大环境的创设,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有爱的人文环境,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萌发担当意识、崇德向善、孝老爱亲、爱国情怀等情感,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依托信息技术开展社会实践,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园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迎接凤阳国际马拉松,园内开展了“徒步中都城 童心助凤马”社会实践活动。在徒步活动开始前,让孩子和家长利用网络了解与“凤马”有关的小知识以及马拉松比赛精神;支持孩子用触屏一体机给同伴分享收集的内容,为徒步活动做经验铺垫。在徒步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喊累,没有一个孩子掉队,他们坚忍不拔、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让陪同的老师和家长及志愿者感动到落泪。在重阳节的时候,我园组织大班幼儿到敬老院进行了慰问活动,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带去慰问品和精彩的节目。家长和老师录制了中小班孩子对老人们的祝福视频,由大班的哥哥姐姐带到现场播放给老人观看……通过实际行动在孩子幼小的心田种下了尊老、敬老、爱老的种子,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每一次活动结束,我们都会通过班级微信群、微信公众号、一体机等现代教育装备把活动的图片和视频反馈给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总结。
  三、巧用信息技术创新经典故事,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中华经典故事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做人道理,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我园教师巧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当前孩子的生活实际对此类经典故事进行创新,用音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孩子。这种直观的形式幼儿更加喜欢,他們被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语言对话、形象的故事主人公所吸引,很多幼儿听完故事或者看完动画故事后,还会加以动作表演、创编故事内容。
  为了给孩子展示的平台,我园每年开展“讲述中华经典故事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大班讲故事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积极准备,通过网络资源库优选传统文化经典故事,或独立表演或团队合作或亲子表演……在持续性的讲故事活动中,园内还把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录制下来分享给家长及帮扶园,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播推广。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经典故事,幼儿从中习得很多做人的道理和良好的行为品质:《孔融让梨》《学习雷锋好榜样》《木兰从军》《司马光砸缸》等,促进幼儿养成分享谦让、乐于助人、孝顺父母等良好品质,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聚焦网络平台开发蒙学经典,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蒙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一个人一生的决定性作用,故特别注重儿童少年期的早期教育。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蒙学经典中蕴含的哲理的故事能带给孩子不一样的启发,为此我园聚焦网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蒙学经典,促进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园内微信公众号先后发布了《弟子规》《三字经》《二十四节气》《节日教育》等推文。直观形象的动画、简洁明确的问题设置等,把蒙学经典呈现给孩子,促进孩子在生活中用行动去践行,帮助幼儿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精髓。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幼儿、家长形成互动,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将蒙学经典道理内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弟子规》中,黄香温席的动画所诠释的“冬则温,夏则凊”,教育幼儿要懂得孝顺父母;又如“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鼓励幼儿早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通过“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使幼儿明白玩别人的玩具要征得小伙伴同意,不能自己拿来就玩,玩过之后还要及时归还;“对饮食,勿拣择”内容的学习,家长反馈说孩子不挑食了……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立足于中华风俗礼仪(包括节日、节气、风俗、民俗、礼仪等)、传统艺术、民间游戏和运动、传统语言和文学等,根据孩子的生活实际,遴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理解、直观形象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园、家联动进行。营造幼儿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优化环境,让幼儿受到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他文献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班级建设的灵魂和核心。而美丽班级的建设就是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学生、家长在美丽班级的共建中积极参与、协同合作、自主管理,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让学生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以下笔者从班级管理、文化环境、家校共育等方面论述,如何共建美丽班级。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人文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个体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使用微课等数字化资源,能触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共鸣,从而使传统语文教学活动焕发新机。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微课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和推进,《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整本书阅读对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具有深远意义。如何对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有效地落实“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进行研究。一年多来,我们努力构建书香生态圈:营造读书生态圈,打造阅读指导生态圈,塑造阅读评价生态圈,不断突破整本书阅读困境,实现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良性循环。
摘要:为了弘扬传统经典文化,让儿童徜徉在更多的小古文学习和欣赏中。在小学阶段,贴近不同学段儿童认知和发展需要,立足部编课标要求,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小古文走进儿童课堂,让儿童在经典文化的学习中健康快乐成长,也为儿童进入更高年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古文 选择 儿童课堂  “小古文”这个词,最初是2006年由原《小学语文教师》主编李振村先生提出的,主要是适合儿童阅读、浅近易懂、篇
摘要:如何进行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以当前实施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个性化需求。以灵活新颖的作业形式,丰富多样的作业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转变作业观念,培养自学能力,最终有效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个性化 作业 语文素养 提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创
“种子与果实”的有关知识在高中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中都有所涉及,也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知识。本文结合近十年的高考题,详细阐述了该专题的考试题型及复习策略。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名片。黄梅戏作为安徽本土戏曲,是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戏曲进校园”的主要抓手。在幼儿园开展黄梅戏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幼儿对戏曲的兴趣,有助于对幼儿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合肥市中海原山幼儿园多年来以黄梅戏为载体,探索开发了黄梅戏园本课程的基本形式,并对校园黄梅戏的教育目标、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进行了研究确定,通过开设黄梅戏园本课程,夯实了幼儿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幼儿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分为若干个知识点和能力点,编排在教材的课后习题中。本文阐述了围绕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和途径。首先应以课后习题为载体,扎扎实实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细读品味、含英咀华的学习过程中,提升语文能力。其次,教师应进一步围绕课后习题,总结相应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在此基础上,应继续围绕课后习题适度拓展,设计语言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运用中将学习方法和策略内化为
语言能力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小学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培养、训练、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课程。因此,小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言理解、运用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能搞形式主义,要讲方法,重熏陶。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语言氛围,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多引导、启发,少发声干扰,真诚倾听来自孩子心灵的声音,把课堂还给学生,春风化雨,逐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
摘要: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语文教师只有博闻强识,成为一专多能的“杂家”,语文教学才能有源头活水,生动有趣。语文学科中涉及许多地理知识,有效地实现语文与地理的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培育语文教师的地理素养,培养语文教师的地理素养可以从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方面发力。  关键词:语文教师 地理素养 培育路径  一、积淀地理知识  语文学科中涉及许多地理知识。如成语“大江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