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是其发挥临床作用的奠基,建设与学科特点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于中医外科学学科的建设、成熟与发展以及中医外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R-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157-02
  The exploration of the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Chinese surgery
  WANG Shan-shan, ZHANG Hai-long, YUAN Ru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ilongjiang Har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The basic teaching of traditionalChinese surgery is the foundation of its clinical func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correspon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scipline,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matu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urgery, as well as the training of surgical personne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Keywords] TraditionalChinese surgery;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Teaching thinking
  中医外科学是源远的中医学经过摒除陈旧过时理论,临床实践反复检验效果,具有实际临床教学意义的新时代产物,是一门具有现代性、实用性、科学性、实践性的二级学科[1]。
  其学科特点鲜明,强调理论与操作的配套,地域与外治的结合[2]。若想发挥中医外科学学科优势,放大临床实际效果,就必须着眼于“奠基石”教学。而学科特点是教学前提,模式是教学的关键环节,临床实践是教学的最终手段。因此,打造与学科特点相适应,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3]进而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中医外科人才以及建设、发展中医外科学学科。
  1 中醫外科学学科特点及教学中所衍生的问题
  中医外科学发展至今仍焕发活力和生命力,是对其临床价值最大的证明。中医外科学现已独立发展为中医外科学学科,全国中医类高校均设置中医外科教研室对其开展发掘、继承、传承、教学和临床。作为教师若是想要将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知识高质量的传授给学生们,首先就要了解中医外科学自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学科特点,依据特点课前备课,有的放矢。学科特点大致如下:①学术流派广:目前流派繁多,理论纷呈,各家争鸣,各有优势。由最初的“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到而今的顾氏海派、燕京赵氏流派、岭南流派、湖湘学派、金陵医派、龙江学派等[4],各有学说主张和临床诊治心得。这也影响了中医外科学教材难以整齐划一统一疾病名称、名词概念、病证方解分析和治疗用药。②学科分支多:一门中医外科包含疮疡病、皮肤病、性病、乳腺病、甲状腺病、肛肠病、周围血管病、男科病[5]等,临床科室分科细,知识涉及范围广,其中解剖学、诊断学、中药学等学科知识横贯交叉、互相联系、难成简单独立体系。③地域特点明显,我国国土面积广,气候地域性强,以至于南北方、东西方具有不同的多发疾病、优势病种、独特用药、特殊治法。④外治剂型纷杂, 膏、散、丹、丸、粉、水剂等[6]各有不同的出处、配方成分、适应症、禁忌症、用药须知等,课堂仅仅理论授课缺少实际的制作过程,学生不知其源、不知其用。⑤实践应用性强,强调动手操作能力,比如挂线法、针砭法、罐法、灸法等。此类动手实践操作的项目需要反复练习,但往往在教学中被教师简单一语带过,学生教学大纲为控制课时甚至未包含实训课。⑥疾病偏于皮肤形态、颜色、质地的改变,往往直观图像刺激比单纯课本文字描述更为直接,更为要求教学中图片、动画、视频的展现。
  2 单一的L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与学科特点不符的现象
  在互联网尚未繁荣的时期,传统式教师“灌水式”授课、学生被动“填鸭式”上课的LBL模式在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它对于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学科的发展成熟意义重大。但是也存在不能与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相适应进行教学活动的问题。比如外治剂型和外治法需要学生进入制剂室和操作室动手练习,但是碍于场地、器材、时间、物资限制等,教师不可能将全部内容实施开来,部分知识点只能简单进行语言讲述;或教学人员教学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构成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高低不一[7],教师储备知识有限,不能将某一疾病相关联的学科知识一一介绍,补充学生的知识盲区;或学生对于所学疾病能准确描述疾病的形态、颜色、质地、位置、有无疼痛、溃疡、囊液、瘢痕等,却进入临床后不能达到肉眼辨识,理论与实践脱轨严重;并由此产生例如学生课堂注意力难集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教师授课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等一系列问题[8],最终造成教师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进入临床后基本中医外科知识调动应用困难,不能很好地解决临床相关问题。单一的LBL教学模式现在已经不适合在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需要活跃的课堂气氛、积极的师生互动、有趣的动手操作、个人能力的锻炼与展示,而传统教学“灌水式”授课,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自然会影响他们的专业课水平。多元化教学模式引进课堂后,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模式,将知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们,抓住眼球,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与多元化教学模式相结合
  3.1案例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角”,以教师为“向导”,以案例为载体和核心[9],围绕某一辨病主线展开讨论思辨,最终指引学生联系平行知识学科,观察、思考某一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的规律,进而思索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用药等,最后教师从学生的反馈中、从案例中总结新的知识点和问题。案例式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工具,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主动思考问题,从案例中将所学习过的知识调动运用。既能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亦能在案例式讨论中培养独立思考的中医思辨能力,潜移默化的建立中医思维。弥补了LBL教学法老师主动“灌水式”讲,学生被动“填鸭式”听,听后不知何用的缺点,实时即刻将学转变为用,符合中医外科学应用性、实践性、临床性的特点。
  3.2床旁教学法 教师以教学查房形式,将学生带入教学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实训,对实训对象患者进行病史采集和皮肤疾病位置、形态、颜色、质地的观察与触摸从而感受疾病的特征。教师讲解疾病知识,并以该患者现存在的病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10]、理论联系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同步安排进入科室进行教学活动,也会让学生对于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医患沟通等有提前的了解,让医学生预先适应到实习医生身份和角色的转变。
  3.3标准化病人 教师课前设置剧本,志愿学生演员扮演标准化病人,学生们对标准化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应外科疾病专科检查,教师通过学生们的临床表现以及出现的问题做出指正与评价。中医外科学教学比较特殊,尤其是一些疾病的位置在胸部、肛肠、外阴生殖器部位,这些部位涉及隐私真正临床教学中很难征得病患同意,这就为中医外科临床教学提出了挑战[11]。而标准化病人这一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中医外科教学中缺少病患进行实战的难题。
  3.4超星、MOOC、蓝墨云班课、腾讯会议 在肺炎疫情期间,网课完全代替了线下教学,发挥了其线上教学灵活、方便、资源丰富、不限时间和场地的优势,疫情期间教学任务未受影响理应归功于网课[12]。网课形式多样化,语音、视频、动画、弹幕,教师可以将中医外科疾病图谱、影响、操作视频及时展现在屏幕上,在放松学生紧张状态、吸引注意力的同时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可以说网课是对线上教学的一种补充,是在非常情况下的教学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网课的教学质量是否达标仍需长时间的教学检验。
  随着近些年互联网深入到学生、教师、校园,教学模式被丰富、被补充、被发展和探索,实现从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转变。多元化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设施和平台,与中医外科学学科特点相结合,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修正了传统式教学所带来的问题。教学过程中更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加互动沟通、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自主性、锻炼操作临床技能、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综合水平和教学质量,焕发教学活力。
  4 总结
  综合以上,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的建设既要发挥传统式LBL教学的优势,同时也要充分把握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变幻的形式。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与学生要求相适应,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与实践相对接,与临床用人标准相契合,促进中医外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医外科学学科体系的成熟。
  参考文献
  [1] 王仲, 宗雪萍, 刘菲, 等. 中医外科学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13): 39-41.
  [2] 靳汝辉, 钮晓红, 黄子慧, 等. 中医外科学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0, 26(1): 207-209.
  [3] 刘晓菲, 董美晨, 张晓杰等. 中医外科学遵循5A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 15(18): 29-31.
  [4] 王宏, 耿中利, 王薇, 等. 中医外科学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践存在的问题浅议[J]. 新疆中医药, 2020, 38(1): 54-55.
  [5] 钱海华. 浅谈中医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J]. 教学教育论坛, 2020, 15(11): 255-256.
  [6] 张臻, 阙华发. 中医外科内外结合之辨证论治[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1): 52-54.
  [7] 李小梅, 刘琰琳, 朱柳.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发展中心建构初探[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9, 39(5): 80-86.
  [8] 陆慧敏, 黄梅, 吴代陆. 乳房疾病中医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5, 13(21): 115-116.
  [9] 王和平. 案例教學法在中医外科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 教育探索,
  2018, 38(3): 78-80.
  [10] 刘国跃, 何旭, 陈淼, 等. 微课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ICU 床旁血液净化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19, 26(6): 748-749.
  [11] 蒋庆锟. 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在肛肠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教育必读, 2020, 20(28): 235-236.
  [12] 韦杏, 韦乃凤, 张煜, 等.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在“壮医内儿科学”课程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15(34): 302-303.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编号:GJD131803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56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行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26),将行个性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n=30)。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出诊反应、急救、入院3个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有可对
目的:分析远程动态心电监测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4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门诊号单双数分组;动态组(27例):采用远程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老年肾病综合征生存质量影响。方法:对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的128例老年肾病综合征患者为对象。以双盲法分成各64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研究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生存质量(SF-36)。护理前组间无差异(P>0.05)。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评分更高,差异
目的:探讨腰椎MRI pfriiman分级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本院进行经皮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
目的:对比快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对患者肺功能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胸外
目的:研究标准化病人在高血压患者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某院2018级护理专业两个班的学生,按照教学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名学生实施传统教学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社区80例高血压患者遵循密封信封法的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于2019年6月至12月实施
目的:探析在胆囊癌临床诊断及鉴别中多排螺旋CT及MRI的应用价值。方法:时间节点范围确定为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间,取本院收治的疑似胆囊癌的患者48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于
与发达城市相比,多数中部市级城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科研攻关能力依然较弱,本文以中部某省会城市为例,阐述了制约科技发展的原因,并从科研管理角度,提出了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
【摘要】目的:评价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应用护理管理干预对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诊的98例静脉输液患者,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接受常规管理的小组命名为对照组,接受护理管理干预的小组命名为观察组,将两组静脉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无痛率、固定无松脱率和拔针无淤青率均高于对照组,医疗纠纷率小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