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中引进小组竞赛比较容易,但要使这种教学方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却要费一番心思。因此科学合理地推行小组竞赛积分法学习模式是中学英语教学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做出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合作 竞赛
1. 案例带来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思考
【案例】在英语课上,我按照我的教学方案来布置相应的讨论点与知识点。刚上课时,课堂的气氛还比较活跃。在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学生们也具备相当高的情绪,积极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但是我逐渐从这看似高效讨论中当中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1)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举手呈现一边倒的发展。有些组的学生能够快速地参与进来,但是一些小组的学生就不能参与进来。
(2) 一些小组在过去的几分钟内都没有准备好回答问题的资料。
(3) 一些小组当中,主要由一个或两个成绩好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组内其他学生则扮演着“看客”的角色。
2. 让作者感到困惑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在学生当中开展分组教学时发现的。在这些问题当中有一部我能够理解,但是剩下的一部分让我感到非常困惑。让我感到困惑的问题有以下五点。
(1) 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怎么样才能够满足所有知识水平学生的需求,给予班级当中所有学生参与进来的机会。
(2)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这40分钟内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与核心都应该是学生能进行思考的。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
(3)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习小组的内涵融入到教学当中没有,是否在走过程流于表面工作。教师要怎样在巡视及参与中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
(4) 小组学习是课堂一开始就进行分组,还是说什么时间开展小组学习是最佳时间。怎样在这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分组?
(5) 在小组讨论时出现的一些现象,如冷场,学生不合作,讲空话等等,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呢?等等问题。
3.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框架
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学中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在和其他教师讨论过后,我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小组合作竞赛积分教学法”。我们期望达到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积极性。
3.1知识水平相当的小组
根据班级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分组预期的效果,以合作学习为分组的基础要素。将本班的学生分成了9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两优、两中、两弱学生。并且在每一个小组中选择一名性格开朗、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
3.2分组学习活动的设计
这里我设计的小组合作竞赛积分发有三个部分组成,即:课前作业预习、课堂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单元小组检测打分。
(1) 课前作业预习:首先我们要展示学生在课前自我学习成果。一般来说是前一天的家庭作业。当天的课堂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知晓当中的一部分。这样不仅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还培养了他们预习的好习惯。这个环节由每个小组的组成抽查检验,小组成员一人一分,组长则由教师随机抽查,如果没有完成就对该小组进行扣分处理。
(2) 小组合作课堂答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根据合理性原则,我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编成必答题;一般一题一分。因为内容较简单,所以倾向提问各组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他们的信息,让这类学生也也有事可做,加强他们在小组中的集体荣誉感。课堂中的新知识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抢答题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利用优秀学生的能力带动全课题知识竞赛的气氛,从而保证课堂整体的质量。一般一题两分。
(3) 单元检测与小组评分环节:书本当中的每一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小组检测。在每个单元检测结束过后,小组的组成将本小组的得分报给科代表,由科代表进行加热,第一名得9分、第二名得8分这样依次向下推。这么做既能够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让成绩好的学生保持这种态势,让学习较差的学生积极追赶。
3.3教学评价与反馈
“不求每个学生成功,只求每个学生进步”是小组合作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也是最终的教学评价目标,将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数看做小组的分数,以小组的总分数作为鼓励或奖励的依据,从而在课堂当中形成“组内团结学习,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让学生能够看到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从个人达标转化为小组达标。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上设置一个记分表格,对当堂课的小组进行客观打分,并且将这些分数在课后公布在黑板上。后期的统计记录工作可交给当堂课的科代表完成。为科代表设置专门的记分表。在课后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的激发进行一次大统计,统计的期限一般是两周一次,并且将这两周的小组积分公布出来,在九个小组中评出“周冠军”,每个月在评一次“月冠军”,在每一学期结束时评一次“学期冠军”,并且给予“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小组不同的奖励。这样可以以督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教师在进行课后小组评价时,不能只是看到小组的总体分数,还应该注重组内成员个人的课堂活动性、参与度、积极性,并且对这几点做出客观的评价,这些对小组成员单体的评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积极的榜样,激发组员“人人争第一”的心,打消个别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4. “小组竞赛积分法” 的实施后的一些思考
小组竞赛积分法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在英语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小组合作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地形成,因为小组竞赛积分法使教学更容易开展比赛活动。如在课堂上,开展小组与小组的情景对话、小组对于课本重点的把握、积极展示自己来为小组加分。学生在参与这些比赛的过程中,心里自然而然想着要胜出,竞争意识便在其中形成。而且小组合作教学活动量大,学生参与性强,涉及的面广,竞争意识也相当浓厚。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4.1小组学习活动的时间
小组合作讨论的实践不能过长要充分并且合理。不能因为怕耽误时间,刚合作就叫停。要使学生有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学生讨论时,教师要经常巡查,但不要过多干涉学生小组讨论活动。当学生在讨论是遇到某个词语不会表达时,教师可及时给予提示和指导,使活动顺利开展并获得成果。
4.2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内容
有一节课是7B Unit 1阅读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关于四个不同国家孩子的家。我给学生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是几个关于dream home的问题。幻灯片上呈现了这两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出问题的答案。Who are they? Where do they live?
当时学生几秒中之内就全班都举了手,回答的内容也很正确。但是我在课后想了想,这两个问题只要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课前预习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答案,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吗?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所有都需要进行小组讨论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是每节课都要有的。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例如运用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以上面举的英语阅读课为例,阅读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的阅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课堂当中那些教学内容在书本中可以得到的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可以在了解课文内容,对其精神进一步深化的时候采取合作学习的手段。例如上面的7B Unit 1, 本单元讨论的话题是梦想之家。本单元想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不同家庭的介绍,引导出学生对于自己的梦想中的家园的想象,并通过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来进行探讨:Whose house do you like? Why?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想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小组中不同的学生会产生出不同的想法,将这些想法融合起来解决小组学习中的难点,这样才让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4.3独立思考是小组竞赛积分法合作的基础
小组竞赛积分法是小组成员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信息交流,互相学习,得出的结论比个体的自我学习更加完善和完美。但是过分夸大了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容易忽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堂为了追求合作气氛,从一开始就合作,一直到下课。提出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紧接着就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就算有教师留出的空间和时间也是少之又少。这样根本不可能进行独立思考,根本谈不上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不能达到教师分组教学最终的目的。
小组学习竞赛积分的教学方式要建立在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要素之上。当学生独自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并且无法逾越,脑海中有了疑问才能够产生质疑、合作以及交流的欲望,在这个适合开展分组学习的效果才是最佳的。所以,在开展分组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有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其产生出合作的想法。这样就给不爱动脑或者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进步的机会。
总之,科学合理地推行小组竞赛积分法学习模式是中学英语教学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做出的有益尝试。小组竞赛积分法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其利与弊,那便会出现新的问题,会使教学滑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恰当地运用,在学生之间如果出现互帮互助的局面,便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向前奔跑的能量,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掌握多种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因此是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利用小组讨论。低效现象就会减少,教学效率就必然会提高!
[1] 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关键词】 合作 竞赛
1. 案例带来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思考
【案例】在英语课上,我按照我的教学方案来布置相应的讨论点与知识点。刚上课时,课堂的气氛还比较活跃。在进行分组讨论的时候,学生们也具备相当高的情绪,积极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但是我逐渐从这看似高效讨论中当中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1)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举手呈现一边倒的发展。有些组的学生能够快速地参与进来,但是一些小组的学生就不能参与进来。
(2) 一些小组在过去的几分钟内都没有准备好回答问题的资料。
(3) 一些小组当中,主要由一个或两个成绩好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组内其他学生则扮演着“看客”的角色。
2. 让作者感到困惑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我在学生当中开展分组教学时发现的。在这些问题当中有一部我能够理解,但是剩下的一部分让我感到非常困惑。让我感到困惑的问题有以下五点。
(1) 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们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怎么样才能够满足所有知识水平学生的需求,给予班级当中所有学生参与进来的机会。
(2)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这40分钟内组建一个高效的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与核心都应该是学生能进行思考的。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
(3)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习小组的内涵融入到教学当中没有,是否在走过程流于表面工作。教师要怎样在巡视及参与中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
(4) 小组学习是课堂一开始就进行分组,还是说什么时间开展小组学习是最佳时间。怎样在这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分组?
(5) 在小组讨论时出现的一些现象,如冷场,学生不合作,讲空话等等,那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呢?等等问题。
3. 如何构建有效的小组合作框架
针对课堂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学中会出现的突发情况,在和其他教师讨论过后,我在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小组合作竞赛积分教学法”。我们期望达到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积极性。
3.1知识水平相当的小组
根据班级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际情况,为了达到分组预期的效果,以合作学习为分组的基础要素。将本班的学生分成了9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有两优、两中、两弱学生。并且在每一个小组中选择一名性格开朗、具有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
3.2分组学习活动的设计
这里我设计的小组合作竞赛积分发有三个部分组成,即:课前作业预习、课堂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单元小组检测打分。
(1) 课前作业预习:首先我们要展示学生在课前自我学习成果。一般来说是前一天的家庭作业。当天的课堂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理解知晓当中的一部分。这样不仅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还培养了他们预习的好习惯。这个环节由每个小组的组成抽查检验,小组成员一人一分,组长则由教师随机抽查,如果没有完成就对该小组进行扣分处理。
(2) 小组合作课堂答题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根据合理性原则,我把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编成必答题;一般一题一分。因为内容较简单,所以倾向提问各组能力较弱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这种方式增强他们的信息,让这类学生也也有事可做,加强他们在小组中的集体荣誉感。课堂中的新知识教师可以将其转化为抢答题的形式,从而提高学生听课的质量,利用优秀学生的能力带动全课题知识竞赛的气氛,从而保证课堂整体的质量。一般一题两分。
(3) 单元检测与小组评分环节:书本当中的每一个单元都要进行一次小组检测。在每个单元检测结束过后,小组的组成将本小组的得分报给科代表,由科代表进行加热,第一名得9分、第二名得8分这样依次向下推。这么做既能够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以及集体荣誉感,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让成绩好的学生保持这种态势,让学习较差的学生积极追赶。
3.3教学评价与反馈
“不求每个学生成功,只求每个学生进步”是小组合作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这也是最终的教学评价目标,将小组中每个学生的分数看做小组的分数,以小组的总分数作为鼓励或奖励的依据,从而在课堂当中形成“组内团结学习,组间相互竞争”的局面,让学生能够看到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从个人达标转化为小组达标。教师可以在每堂课上设置一个记分表格,对当堂课的小组进行客观打分,并且将这些分数在课后公布在黑板上。后期的统计记录工作可交给当堂课的科代表完成。为科代表设置专门的记分表。在课后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的激发进行一次大统计,统计的期限一般是两周一次,并且将这两周的小组积分公布出来,在九个小组中评出“周冠军”,每个月在评一次“月冠军”,在每一学期结束时评一次“学期冠军”,并且给予“周冠军”、“月冠军”、“学期冠军”小组不同的奖励。这样可以以督促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教师在进行课后小组评价时,不能只是看到小组的总体分数,还应该注重组内成员个人的课堂活动性、参与度、积极性,并且对这几点做出客观的评价,这些对小组成员单体的评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积极的榜样,激发组员“人人争第一”的心,打消个别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4. “小组竞赛积分法” 的实施后的一些思考
小组竞赛积分法在实施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学生在英语课堂真正地动了起来。小组合作教学更能促进学生竞争意识地形成,因为小组竞赛积分法使教学更容易开展比赛活动。如在课堂上,开展小组与小组的情景对话、小组对于课本重点的把握、积极展示自己来为小组加分。学生在参与这些比赛的过程中,心里自然而然想着要胜出,竞争意识便在其中形成。而且小组合作教学活动量大,学生参与性强,涉及的面广,竞争意识也相当浓厚。 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4.1小组学习活动的时间
小组合作讨论的实践不能过长要充分并且合理。不能因为怕耽误时间,刚合作就叫停。要使学生有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时间。通常情况下,学生讨论时,教师要经常巡查,但不要过多干涉学生小组讨论活动。当学生在讨论是遇到某个词语不会表达时,教师可及时给予提示和指导,使活动顺利开展并获得成果。
4.2选择有价值的合作内容
有一节课是7B Unit 1阅读课。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关于四个不同国家孩子的家。我给学生设计的第一个任务是几个关于dream home的问题。幻灯片上呈现了这两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出问题的答案。Who are they? Where do they live?
当时学生几秒中之内就全班都举了手,回答的内容也很正确。但是我在课后想了想,这两个问题只要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课前预习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答案,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吗?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所有都需要进行小组讨论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是每节课都要有的。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培养其自学能力。例如运用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
以上面举的英语阅读课为例,阅读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独立的阅读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对于课堂当中那些教学内容在书本中可以得到的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可以在了解课文内容,对其精神进一步深化的时候采取合作学习的手段。例如上面的7B Unit 1, 本单元讨论的话题是梦想之家。本单元想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不同家庭的介绍,引导出学生对于自己的梦想中的家园的想象,并通过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来进行探讨:Whose house do you like? Why?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想法。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小组中不同的学生会产生出不同的想法,将这些想法融合起来解决小组学习中的难点,这样才让小组合作学习起到了真正的作用。
4.3独立思考是小组竞赛积分法合作的基础
小组竞赛积分法是小组成员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方式。通过学生的信息交流,互相学习,得出的结论比个体的自我学习更加完善和完美。但是过分夸大了小组合作学习,就很容易忽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在课堂教学中,有些课堂为了追求合作气氛,从一开始就合作,一直到下课。提出问题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紧接着就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就算有教师留出的空间和时间也是少之又少。这样根本不可能进行独立思考,根本谈不上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不能达到教师分组教学最终的目的。
小组学习竞赛积分的教学方式要建立在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要素之上。当学生独自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并且无法逾越,脑海中有了疑问才能够产生质疑、合作以及交流的欲望,在这个适合开展分组学习的效果才是最佳的。所以,在开展分组教学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有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其产生出合作的想法。这样就给不爱动脑或者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学习进步的机会。
总之,科学合理地推行小组竞赛积分法学习模式是中学英语教学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而做出的有益尝试。小组竞赛积分法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其利与弊,那便会出现新的问题,会使教学滑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恰当地运用,在学生之间如果出现互帮互助的局面,便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向前奔跑的能量,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掌握多种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因此是我们必须慎重对待小组合作学习,合理利用小组讨论。低效现象就会减少,教学效率就必然会提高!
[1] 李庭芗. 英语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