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8月,我们三人组团有幸参加了在山东济南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决赛。整个大赛筹备工作周密细致,组织工作严谨有序,比赛过程紧张激烈。两天的磨砺,使我们如同经历了一场人生的洗礼,懂得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
回顾比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深刻感受到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予和绿叶的衬托。一个人,即使智慧再卓越、能力再出众,也不能脱离团队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在比赛中,我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对待每一项任务,我们先集体研讨,再分头行动;对待每一次分歧,我们相互协商,相互启发。由于比赛时间有限,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我们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这次比赛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下的同侪互助有助于我们发挥优势,提升水平,取得效益最大化。此次大赛,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初中思想品德的决赛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第一课时“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初稿中的研讨
拿到题目后,我们针对这一题目分别认真研读了教材和课标,然后三人一起通过协商探讨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讨论过程中,我们重点围绕“教学重点的确定与突破”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两方面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我们对本节课的理解更加深入,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1.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与突破
【张珊珊】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作用,以及传统美德的传承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应当把了解中华文化当作本课的教学重点。
【朱妮】课题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如果仅仅把了解中华文化当作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好像偏低了。
【胡燕飞】同意。了解中华文化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了解中华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张珊珊】本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面对的文化,有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是有所减弱的,相反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却在不断上升。
【朱妮】是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可以把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张珊珊】那我们应该怎么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民族文化产生自尊心和自豪感呢?
【胡燕飞】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民族文化,以家乡盛事——青奥会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探寻中华文化、品味中华文化。
【朱妮】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搜集南京文化的相关资料,按要求寻找老南京、新南京的文化名片,自创旅游线路,做成PPT,在课堂上向同学汇报交流。
【胡燕飞】同意。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南京的建筑、美食、传统等方面设计旅游线路,这样学生在探寻南京文化的同时,能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课堂上的分享交流,就是让全班同学再次品味民族文化,增强自豪感。
【张珊珊】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下青奥文化的宣传片,在学生汇报前播放给他们欣赏,渲染一下以青奥为背景的文化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宣传片中的文化元素。
【朱妮】可以。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个传承中華文化的环节,介绍一个南京历史上或青奥过程中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以宣传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的传统美德。
2.关于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朱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是要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完成的,所以任务的趣味性很重要,我们要设计一些学生愿意参与和主动完成的任务。
【张珊珊】这些任务是需要学生课前完成的,那对任务的解析是不是应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
【胡燕飞】同意。我们应对课堂进行课前和课后的延伸,也可以把课后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一并放入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中。
【朱妮】我觉得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不应该简单地做成练习单,它可以有练习,但不应只有练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有兴趣地开展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张珊珊】是的。既然这是网络课堂,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动学生参与论坛跟帖、在线投票、在线评选等活动,这样一定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和任务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胡燕飞】我们可以在任务单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在完成问卷调查的同时,了解并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南京文化,怎么样?
【张珊珊】可以。我们还可以把任务写进任务单中,让学生直接扫描任务单上的二维码,在网上答题,这样方便进行问卷统计。
【朱妮】任务单上还应有课前学生找寻南京文化名片、自创旅游线路的任务要求,课后对同学作品进行网络投票和制作文化名片的任务要求。
教学设计评价后的思考
结合我们对05团队的学习与评价,以及03团队对我们的评价与建议,我们对自身的设计再思考,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设计、课件与学习任务单。
【胡燕飞】我觉得整体设计活动痕迹浓厚,教材回归不够,“探寻中华文化”“品味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说到底都是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文化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张珊珊】我们可以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增加书本知识检测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书本上有关民族文化的知识内容。
【朱妮】对。我们也可以在PPT中增加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厘清这节课的脉络。
【张珊珊】但是我们始终以青奥为背景开展活动,介绍南京历史上或青奥过程中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似乎总是把视角放在别人身上,而缺少学生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胡燕飞】我们可以在介绍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后,增加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美德是什么。
【朱妮】同意。我们可以先给学生一个范例,如从我们刚才介绍的典型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德是对待八方来宾要服务周到。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来反思美德是什么。
通过评价后的讨论,我们在PPT中增加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增加了评价知识的检测题,在整合设计中增加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这些修改使得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设计更加完善。
教学设计整合亮点的反思
我们试图把翻转课堂的先进理论运用到此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自主学习获得,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体验。课堂创设交流分享的平台,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新知。
【张珊珊】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我们可以采用二维码技术,要求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网络在线完成“青奥之城——魅力南京”旅游文化名片征集的问卷调查。
【胡燕飞】是的。扫描二维码是比较新的网络技术,学生应该会很感兴趣,在完成网络调查的同时,能够了解并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南京文化。
【朱妮】我觉得课前还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搜集南京的文化特色,探寻老南京、新南京的文化名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文化主题,设计一条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并制作PPT。
【胡燕飞】同意。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是能有效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利用开放网络资源进行主题学习与探究的学科能力。
【朱妮】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可视化的作品展示,让学生参与课堂资源的开发,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丰富,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在交流分享与实践体验中得以提升。
【胡燕飞】在课后检测拓展环节,我们也可以通过QQ投票、空间、微信转帖、点赞等网络平台,组织最佳作品奖的评比,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评价结果直观、及时。
【张珊珊】确实,文化名片的制作与通过网络的正能量的宣传,可以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机融合。
总之,我们把精选的案例融知识于网络活动之中,着眼于各种新鲜的网络技术的课堂交互与提升,培养了学生学习力。例如,点赞、网络在线投票、二维码等的运用,无不体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归纳起来,我们的教学设计整合亮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本课设计中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新鲜有趣,学生基于网络设计南京文化之旅的线路意义深远,再加上网络平台、论坛跟帖、在线投票、在线评选等形式,既能实现课堂翻转,又能实现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和任务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2.发掘真实困惑,实现及时评价
本课设计中借助QQ平台,通过投票评选、问题留言、作品上传与互评等网络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问题,解决学生的真实困惑;有利于对学生的问题、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3.挖掘学生资源,培养学生能力
本课设计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等方式,搜集、整理有关南京文化名片的相关资料,设计南京文化之旅,及南京文化名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视化汇报。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能力。
4.网络服务教学,指导学生生活
本課设计的最后,南京文化名片的制作能让学生了解青奥期间或南京历史上值得赞颂的人和事,并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文化正能量,使得情感进一步升华,美德内化于学生心中,有效突破难点,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变得自然而又深刻。
回顾比赛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深刻感受到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雨水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予和绿叶的衬托。一个人,即使智慧再卓越、能力再出众,也不能脱离团队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在比赛中,我们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对待每一项任务,我们先集体研讨,再分头行动;对待每一次分歧,我们相互协商,相互启发。由于比赛时间有限,我们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一致的意见,所以我们相互配合,取长补短。这次比赛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网络环境下的同侪互助有助于我们发挥优势,提升水平,取得效益最大化。此次大赛,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初中思想品德的决赛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五课第一课时“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设计初稿中的研讨
拿到题目后,我们针对这一题目分别认真研读了教材和课标,然后三人一起通过协商探讨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在讨论过程中,我们重点围绕“教学重点的确定与突破”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两方面展开了讨论。通过讨论,我们对本节课的理解更加深入,设计思路更加清晰。
1.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与突破
【张珊珊】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特点、作用,以及传统美德的传承是本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们应当把了解中华文化当作本课的教学重点。
【朱妮】课题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民族文化的认识,如果仅仅把了解中华文化当作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好像偏低了。
【胡燕飞】同意。了解中华文化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了解中华文化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张珊珊】本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面对的文化,有外来的和本土的、进步的和落后的,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交织。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是有所减弱的,相反对西方文化的认同却在不断上升。
【朱妮】是的。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主流文化,可以把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张珊珊】那我们应该怎么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民族文化产生自尊心和自豪感呢?
【胡燕飞】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挖掘身边的民族文化,以家乡盛事——青奥会为背景创设情境,让学生探寻中华文化、品味中华文化。
【朱妮】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搜集南京文化的相关资料,按要求寻找老南京、新南京的文化名片,自创旅游线路,做成PPT,在课堂上向同学汇报交流。
【胡燕飞】同意。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南京的建筑、美食、传统等方面设计旅游线路,这样学生在探寻南京文化的同时,能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课堂上的分享交流,就是让全班同学再次品味民族文化,增强自豪感。
【张珊珊】我们是不是可以找下青奥文化的宣传片,在学生汇报前播放给他们欣赏,渲染一下以青奥为背景的文化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思考宣传片中的文化元素。
【朱妮】可以。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个传承中華文化的环节,介绍一个南京历史上或青奥过程中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以宣传值得我们弘扬和传承的传统美德。
2.关于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
【朱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是要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完成的,所以任务的趣味性很重要,我们要设计一些学生愿意参与和主动完成的任务。
【张珊珊】这些任务是需要学生课前完成的,那对任务的解析是不是应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关注?
【胡燕飞】同意。我们应对课堂进行课前和课后的延伸,也可以把课后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一并放入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中。
【朱妮】我觉得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不应该简单地做成练习单,它可以有练习,但不应只有练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有兴趣地开展对本课内容的学习。
【张珊珊】是的。既然这是网络课堂,我们就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动学生参与论坛跟帖、在线投票、在线评选等活动,这样一定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和任务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胡燕飞】我们可以在任务单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在完成问卷调查的同时,了解并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南京文化,怎么样?
【张珊珊】可以。我们还可以把任务写进任务单中,让学生直接扫描任务单上的二维码,在网上答题,这样方便进行问卷统计。
【朱妮】任务单上还应有课前学生找寻南京文化名片、自创旅游线路的任务要求,课后对同学作品进行网络投票和制作文化名片的任务要求。
教学设计评价后的思考
结合我们对05团队的学习与评价,以及03团队对我们的评价与建议,我们对自身的设计再思考,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设计、课件与学习任务单。
【胡燕飞】我觉得整体设计活动痕迹浓厚,教材回归不够,“探寻中华文化”“品味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化”说到底都是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文化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张珊珊】我们可以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增加书本知识检测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书本上有关民族文化的知识内容。
【朱妮】对。我们也可以在PPT中增加这节课的知识框架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厘清这节课的脉络。
【张珊珊】但是我们始终以青奥为背景开展活动,介绍南京历史上或青奥过程中的典型人物或事件,似乎总是把视角放在别人身上,而缺少学生在这些学习的过程中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胡燕飞】我们可以在介绍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后,增加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思考美德是什么。
【朱妮】同意。我们可以先给学生一个范例,如从我们刚才介绍的典型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美德是对待八方来宾要服务周到。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的行为来反思美德是什么。
通过评价后的讨论,我们在PPT中增加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图,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增加了评价知识的检测题,在整合设计中增加了学生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这些修改使得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设计更加完善。
教学设计整合亮点的反思
我们试图把翻转课堂的先进理论运用到此次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时间自主学习获得,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体验。课堂创设交流分享的平台,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得新知。
【张珊珊】在课前自主学习环节,我们可以采用二维码技术,要求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网络在线完成“青奥之城——魅力南京”旅游文化名片征集的问卷调查。
【胡燕飞】是的。扫描二维码是比较新的网络技术,学生应该会很感兴趣,在完成网络调查的同时,能够了解并感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南京文化。
【朱妮】我觉得课前还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搜集南京的文化特色,探寻老南京、新南京的文化名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一个文化主题,设计一条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并制作PPT。
【胡燕飞】同意。这样设计的最大好处是能有效开发学生资源,培养学生利用开放网络资源进行主题学习与探究的学科能力。
【朱妮】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可视化的作品展示,让学生参与课堂资源的开发,这不仅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丰富,学习兴趣的激发,而且有利于学生学科能力在交流分享与实践体验中得以提升。
【胡燕飞】在课后检测拓展环节,我们也可以通过QQ投票、空间、微信转帖、点赞等网络平台,组织最佳作品奖的评比,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评价结果直观、及时。
【张珊珊】确实,文化名片的制作与通过网络的正能量的宣传,可以有效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有机融合。
总之,我们把精选的案例融知识于网络活动之中,着眼于各种新鲜的网络技术的课堂交互与提升,培养了学生学习力。例如,点赞、网络在线投票、二维码等的运用,无不体现信息技术与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整合。归纳起来,我们的教学设计整合亮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本课设计中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新鲜有趣,学生基于网络设计南京文化之旅的线路意义深远,再加上网络平台、论坛跟帖、在线投票、在线评选等形式,既能实现课堂翻转,又能实现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和任务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2.发掘真实困惑,实现及时评价
本课设计中借助QQ平台,通过投票评选、问题留言、作品上传与互评等网络技术,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问题,解决学生的真实困惑;有利于对学生的问题、作品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3.挖掘学生资源,培养学生能力
本课设计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自己通过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等方式,搜集、整理有关南京文化名片的相关资料,设计南京文化之旅,及南京文化名片,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视化汇报。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培养了学生的学科能力。
4.网络服务教学,指导学生生活
本課设计的最后,南京文化名片的制作能让学生了解青奥期间或南京历史上值得赞颂的人和事,并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文化正能量,使得情感进一步升华,美德内化于学生心中,有效突破难点,同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也变得自然而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