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近阅读一点点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x163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十多年前刚走进语文课堂的时候,自己对语文的痴爱,对课堂的精雕细琢,唯恐哪个环节因为自己不小心而有闪失,那时候感觉课堂是无限广阔的天地,学生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师生可以共同探讨语文活动课的安排,语文无论于教者和学者都是一种期待和享受。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似乎不再舍得花时间在一篇美文的阅读和欣赏上,耳边充斥着来自各方面的“得数学者得天下”的声音,到处弥漫着急功近利的精神雾霾,特别是进入高三后,语文阅读似乎尤显尴尬,很多学生,除了考试和练习册,早已不知道阅读为何物,早已不知道精神的追求何在。在这艰于呼吸视听的考试浓烟中寻觅一点点的阅读空间实为一种挑战。
  一、在语文课堂上留下阅读的角落
  高三学生的课外时间基本是不会用在语文上的,自由地阅读一些经典文章更是奢望。有学生对我说,课间时间看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被班主任没收了,并被批评现在复习这么紧张还有时间看这些闲书,有空不如做道题;也有家长说孩子在家临睡觉前不背书却看《读者》……做题、背书,背书、做题,俨然是目前高三学生的主流生活,读读名著看看经典会被视为不务正业。如果恰好最近某门学科测试又不理想,那么读课外书必会成为退步的最大理由,以至于被当做洪水猛兽挡在高三生活之外。个别对阅读还有些兴趣的学生也架不住如此阵势,只得偃旗息鼓,将爱书束之高阁,任其寂寞地落满尘埃。
  语文教师此时就需要动动脑筋,固不可对语文教学缺乏“自己的价值判断与见识”,人云亦云,而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立之精神”。既然无法占有一隅课外阵地,那就在我们自己的课堂内开辟一片空间吧。45分钟的一节课,不妨固定拿出5分钟来给阅读,甚或偶然10分钟也不为过。这需要教师课前多做工作,要学生读书,首先要自己读书,教师对自己读到的文章进行分析、比较、筛选,选出有交流意义的打印下来,一次一篇,千字左右,学生即刻阅读,下节课不妨就这篇文章请学生评一评、议一议、赏析一二。教师在选材时可以按照主题分类,这一周五篇文章以“读书”为主题,比如林海音的《窃读记》,林语堂的《论读书》,胡适的《为什么读书》,下一周可以“青春”为主题,再接着以“信仰”为主题……如此亦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每节课洒下这一粒小小的种子,或许在某一未定时间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也未可知。
  二、在考题解答中渗入阅读的因子
  既然高三学生多认为做题有用,那就做题吧。但语文做题和其他学科不同,并非题目做得越多越好,精选精用则为王道。有人问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一个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您的绝招是什么?”宁老师回答:“我的绝招只有三个字——反浪费。”如果语文也单纯片面地追求刷题,那绝对是资源的浪费、时间的浪费、生命的浪费。
  用在语文试卷上做阅读理解的文章多数是精挑细选、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能够沉淀下来的有思想的美文。如果仅仅是为了完成文后的几道题目而功利性地阅读,确实可惜、可叹!比如徐迅的《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
  那是一块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冬天,父亲还坐在那里。低矮的屋檐,背后是红砖土墙。黑灰色的瓦片垂着耳朵,仿佛倾听着什么。父亲通常一个人不会说什么,只是静静地沐浴着阳光、取暖。像温顺的臣民承受着浩荡的皇恩。我每次回家首先要打量的就是那个地方。喊一声父亲,父亲脸上立刻阳光灿烂,笑容如绽放在枝叶里的花朵般颤动。
  一个人是会老的。皱纹宛如屋檐上生满绿锈的青苔,上面摇曳着荒草。……
  ……他们的笑声、叹息声、诉说声像是无数把叮当当的小榔锤,把阳光敲成了金子般的碎片,然后乐呵呵地捂在怀里,俨然一个个财主佬。
  我想父亲,包括一些老人们,在他们人生的暮年喜欢坐在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在阳光底下的倾诉,肯定隐藏着某种心灵上的秘密:一定是额头皱纹里隐逸着生命的苦涩需要阳光的抚慰;内心经历太多,那阳光照耀不到的的地方或许往事已经堆积得发霉,必须在阳光底下曝晒一番……
  这篇文章学生如果仅仅为答题而去读,多会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瞎打瞎撞,欲速则不达,分数自然难堪。
  而一个爱好读书的学生在答完题后对文本自会回顾流连。文中优美的文辞如同山间的清泉倾泻而下,凉爽宜人。我们平时会让学生去记各种高考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学生单看概念和割裂语境的例句则时而清晰时而糊涂,云里雾里,而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修辞不会枯燥乏味且还蛮可爱,瓦片“垂着耳朵”让人忍俊不禁,声音“把阳光敲成金子般的碎片”又是怎样的璀璨灵动,而透过这些生机勃勃的词汇我们又会认识一个有着怎样细腻的心思,怎样独具慧眼,怎样热爱生活的作者呢?
  “我每次回家首先要打量的就是那个地方。喊一声父亲,父亲脸上立刻阳光灿烂,笑容如绽放在枝叶里的花朵般颤动。”文字满满地洋溢着父子深情,一个眼神、一声呼喊、一个微笑,温馨难忘,生命的延续与牵挂,不需要多少豪言壮语,自然而然,从“每次”我们看到了儿子习惯了父亲所习惯的,“立刻”镌刻了父亲对儿子归来的心满意足,令人不由不触动心底的那丝温柔,最平常的也是最永恒的,最刻骨铭心的。
  而“内心经历太多,那阳光照耀不到的的地方或许往事已经堆积得发霉,必须在阳光底下曝晒一番”又给我们以无言的沉思。一个人一辈子心中装有多少秘密,装有多少往事,当我们拥有阳光的日子越来越少,当我们能够思考的时光屈指可数,又会以怎样的感觉面对生活呢?
  学生若能由《阳光照得最多的地方》这篇文章联想到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曹文轩的《前方》,是否可以让高三学生于单调枯燥的题海之中抱怨叫苦之余,静心思考一下青春的生命,背负的责任?
  当我们对文本做了更进一步的解读,当文本有了一些长度和深度,学生也许更会在仰视之中对文字有更多的崇敬,唯有仰视文字,文字才会给予我们更多的营养。我们只要在做题的基础上稍微多看文本一眼,稍微不那么功利一点,稍微爱文字一点点,我们得到的远远不是试卷上看到的那寥寥的冰冷冷的分值。
  而对试卷文本的再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果能尽可能多地利用我们手中的资料,一文多用,一文多解,相信其中的收获定会是匆匆刷题无法获得的。阅读是相伴我们一生的精神活动。高三学生的时间尽管很紧,但这紧张不应该剥夺学生应有的阅读空间,相反,教师更应该让阅读时间得到保证。答题的技巧是功利的、暂时的,而当阅读成为习惯,那么答题或许也会不那么困难了。
  多读书才会多思考,每天走近阅读一点点,我们距离思想才会近一点点,而吝啬阅读只会让我们浮躁和浅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210036)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所以,教师应激活想象,让麻木的心孕育出一片诗情画意;少讲精讲,还学生读思的时间;讲授力避重复而凸显篇章的艺术魅力。如此,也许我们能突破重围,还诗歌课堂以生机。下面笔者以《氓》的教学为例谈谈诗歌教学的诗意和有效性。  一、课例回顾  师:从大家的回答来看,对《氓》中的难字难词和
期刊
所有考生都知道,高考打响第一炮,考好语文很重要。要考好语文?写好作文是第一条。考生要在作文评分的天平里加两个镇盘砝码,第一个砝码是审题要精准,而精准审题的根本则在于加第二个砝码,就是很好地发挥思辨能力。  一、如何做到精准审题  自恢复高考制度起,直至新课程实施前后,高考作文除了少数年份、少数省份偶尔出现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之外,差不多都是自定立意、自拟题目的材料作文。要写好材料作文,精准审读材料是
期刊
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运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课堂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提高、高效进步和高效收获。教师是构建高效课堂最直接的一环,这一点,笔者通过参加本校举
期刊
《可以预约的雪》这样的散文,看似简单,但学生如果没有生活体验,是很难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的。“浅文深教,深文浅教”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如何实现?听一位教师所讲的《可以预约的雪》一课,深受启发:语文课无论是什么样的课,有“生成”,必活。  一、预设“生成”。意料中的惊喜  师(投影):看到标题《可以预约的雪》,你读出了哪些信息,或者有什么疑问?  学生思考。  生1:如果不看文章,单从标题上看,会觉
期刊
德国作家席勒认为;“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语文课堂是学生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审美特质,完全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的要求。而古诗词在学生审美特质的培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审美的观念和方法引导启发学生。学生在认识美、感悟美的同时,审美需求和审美感
期刊
2001年秋季学期起,江苏省中职学校开始使用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由谷公胜主编的国家审定语文教材。2006年,编写组结合实际使用情况对该套教材进行了修订。四册书的体例布局和内容总量基本不变,调整了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此版教材于2011年秋季停止使用。  2011年秋季学期起,江苏省中职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学校开始使用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由杨九俊主编的职业学校文化课语文教材。2012年在听取了多方意见
期刊
古代诗歌鉴赏是语文高考的重要内容,在古代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是读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读标题、读注释、读关键词、读意象及色彩、分析句子结构等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以求先读懂,再鉴赏。  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能力提出了要求。自2016年开始,福建省高考又转为使用全国卷,诗歌鉴赏的分值由6分提高到11分,诗歌鉴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高考诗歌复习中,我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推动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驱力,使学生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语的堆砌。如果教师能够以文言文中的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等为抓手,使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兴奋、共鸣等反应,将有助于学生更有动力理解词句,提高对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还原古人血肉之躯,亲之以形  1.补充资料,知人论世  文言文或是塑造了个性鲜明、闻名于世的
期刊
精致课堂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指导下,结合“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出现的一种教学模式。精致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学主题更加精炼深刻,教学方法更加精巧有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大力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
期刊
“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优势所在,即在教学中进行一定的德育教育。虽然这不仅是因为《中小学德育大纲》规定“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也不仅是因为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要全面提升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主要是因为这是学生健康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