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有这样一种现象,学来学去,就学成哑巴英语了,有的学生是书面英语好,口语不行,有的学生是学也学不好,说也说不好,本文就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及应该如何解决展开论述。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金口常开” 解决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当被问及有没有问题时,很少有学生大声地积极地开口提问。通常是问了一遍又一遍,开口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课堂上是这样,课后就更不用说了。人们常说“哑巴英语”,我觉得恰如其分。一方面是不会说英语,所以“金口难开”,另一方面是缺乏自己的钻研,找不出问题在哪,因此“金口难开”。还有一些学生觉得自己问了问题会被其他同学笑话,即使有问题,也不能做到“金口常开”。
一、为什么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金口难开”?
1.学生很少提问,与教育价值有关。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家长们常问的一句话是:“作业做完了吗?”,强调对问题的解答,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犹太族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常问的一句话是:“今天你提问了吗?”强调问题的提出,强调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这一“答”一“问”,反映了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2.学生很少提问,与道德观念有关。为了认识真理,我们既要为解决“无知”而问,又要为求得“新知”而问,既要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又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孔子曾教导他的学生“不耻下问”,这是因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存在着以“问”为“耻”的道德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觉得自己问题太多了,不知道该问什么,也不敢问。”
3.学生很少提问,与答案教学模式有关。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育过程是“传道”而不是“问道”,于是形成了“你听我讲”的固定模式。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先设置了问题,预先查准了“标准答案”,在课堂上便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回答出老师指点的那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一旦这个答案被学生“找到”,整个教学活动就宣告结束。
4.学生很少提问,与师生关系有关。小学时,每当老师提问,孩子们争相举手,而且手举得老高,跃跃欲试。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这样的情形却很少看到了。这就说明孩子们的提问热情渐渐冷却且几乎没有了。这种现象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刚进小学是问号,高中毕业成句号”或者说“带着问号进来,变成句号出去”。
二、如何让学生“金口常开”?
1.把尊重放在首位。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孩子们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要给孩子们自发学习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加以积极肯定的评价。给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教学行为一定要尊重孩子们不同寻常的想法和提问。
2.开放提问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形式多样,通过多媒体、录音机、图片,开展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通过朗读、复述、歌曲演唱、竞赛、英语角等形式来活化课堂,优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自觉自愿地钻研学科知识,自然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为了弄懂知识脉络,他们一定会开口问。
3.创造宽松环境。宽松的环境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问。
三、为什么要鼓励学生“金口常开”?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这个圆由问号组成,问号越多,则圆周越长,圆面积越大,意味着人的知识越多。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开拓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会得到培养,主体性逐步形成和发展。
总之,知识的增长是始于问题又终于问题的,英语学习也是一样。在科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趣闻,牛顿曾站在苹果树下发问:“苹果为什么掉到地上而不飞到天上?”对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发问,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是成功的路标,提出和解决一个问题就向成功推进了一步。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大师,但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扫除英语学习上的障碍。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金口常开”。学生能积极主动开口用英语交流或者提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不懂的点的时候,能够克服羞涩积极开口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走向希望和成功的时候,“哑巴英语”这个名词也就不会再有“用武之地”了。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金口常开” 解决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老师讲什么他们听什么。当被问及有没有问题时,很少有学生大声地积极地开口提问。通常是问了一遍又一遍,开口的学生还是寥寥无几。课堂上是这样,课后就更不用说了。人们常说“哑巴英语”,我觉得恰如其分。一方面是不会说英语,所以“金口难开”,另一方面是缺乏自己的钻研,找不出问题在哪,因此“金口难开”。还有一些学生觉得自己问了问题会被其他同学笑话,即使有问题,也不能做到“金口常开”。
一、为什么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金口难开”?
1.学生很少提问,与教育价值有关。孩子放学回家之后,家长们常问的一句话是:“作业做完了吗?”,强调对问题的解答,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犹太族的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常问的一句话是:“今天你提问了吗?”强调问题的提出,强调对未知领域的探究。这一“答”一“问”,反映了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差异。
2.学生很少提问,与道德观念有关。为了认识真理,我们既要为解决“无知”而问,又要为求得“新知”而问,既要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又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孔子曾教导他的学生“不耻下问”,这是因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存在着以“问”为“耻”的道德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这样说:“我觉得自己问题太多了,不知道该问什么,也不敢问。”
3.学生很少提问,与答案教学模式有关。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强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育过程是“传道”而不是“问道”,于是形成了“你听我讲”的固定模式。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先设置了问题,预先查准了“标准答案”,在课堂上便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回答出老师指点的那个“唯一正确”的答案。一旦这个答案被学生“找到”,整个教学活动就宣告结束。
4.学生很少提问,与师生关系有关。小学时,每当老师提问,孩子们争相举手,而且手举得老高,跃跃欲试。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这样的情形却很少看到了。这就说明孩子们的提问热情渐渐冷却且几乎没有了。这种现象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刚进小学是问号,高中毕业成句号”或者说“带着问号进来,变成句号出去”。
二、如何让学生“金口常开”?
1.把尊重放在首位。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提问;要尊重不同寻常的想法;要向孩子们表明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要给孩子们自发学习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加以积极肯定的评价。给学生的实践和学习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教学行为一定要尊重孩子们不同寻常的想法和提问。
2.开放提问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所以,我们要让课堂形式多样,通过多媒体、录音机、图片,开展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通过朗读、复述、歌曲演唱、竞赛、英语角等形式来活化课堂,优化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自然会自觉自愿地钻研学科知识,自然就会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为了弄懂知识脉络,他们一定会开口问。
3.创造宽松环境。宽松的环境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正像教育家顾明远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爱问。
三、为什么要鼓励学生“金口常开”?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人的知识好比一个圆,这个圆由问号组成,问号越多,则圆周越长,圆面积越大,意味着人的知识越多。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开拓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丰富。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为今后的知识获取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积极探求者。他们由此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他们的个性会得到培养,主体性逐步形成和发展。
总之,知识的增长是始于问题又终于问题的,英语学习也是一样。在科学发展史上有很多趣闻,牛顿曾站在苹果树下发问:“苹果为什么掉到地上而不飞到天上?”对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发问,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问题是成功的路标,提出和解决一个问题就向成功推进了一步。我们不一定能成为像他们那样的大师,但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一个人都能扫除英语学习上的障碍。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金口常开”。学生能积极主动开口用英语交流或者提出自己在英语学习上不懂的点的时候,能够克服羞涩积极开口的时候,也就是他们走向希望和成功的时候,“哑巴英语”这个名词也就不会再有“用武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