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这些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结合科学文化知识有效地进行审美教育。对此,本文拟作如下探讨。
一、落实审美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近些年来,已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贯彻美育的重要意义,并在他们的自身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大多数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仍忽视审美教育问题,不能够正确对待,认识不到美育的重要作用。就拿语文教学来说,绝大多数教师关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问题。他们在备课和教学中,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仅是“用脑子去感受”而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去理解艺术更坏”。诚然,“用脑子”对课文进行理性的分析是完全必要的,但“心灵的参与”也是至关紧要的。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如果不善于将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语文课只会上得干巴巴的。在實习期间,有的教师把生动的小说,仅当作一般的记叙文分析,什么生字词、段落大意等等,一节课就结束了,这样冷静的分析,固有其实用价值,但抹杀了文学作品最富魅力的东西——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之美,这是一种难以估计的损失。
教师榜样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师学问等方面的审美教育影响。教学语言是适应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语言,它必须简洁、准确、明白、易懂、含蓄,又要形象比喻,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感,使学生易于接受;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就更谈不上审美教育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有人引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比喻、象征教师的献身精神,很贴切。我们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献身精神,白天上课、辅导;晚上家访、批改作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都会使学生在精神上、感情上受到教育、陶冶,“亲其师,则信其道”,从而产生巨大的审美教育作用。教师的学问是教师的执教之本,学生总是以敬仰甚至崇拜的心情来对待那些有学问的教师。鲁迅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时,座无虚席,连窗口都站着一些人,究其原因所在,就是由于鲁迅在古代文化上的深刻造诣,引起学生的敬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的学问,对学生也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影响。我们教师要勤于学习、勤于思索,这种精神必将感染学生。
二、多种途径落实审美教育
1.深钻教材发现美
作为范文的文学作品,往往像一座冰山一样。作者显露给读者的仅是其美质的十分之一。那深藏于“水下”的十分之九,非进行大力“挖掘”不可。如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于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如画江山,学生是很容易感受其景象之壮美的,但对于作者在涛声中所发出的“人生如梦”的感叹,大都认为这是消极的思想情感,是无美可言的。对此,我们教师就要深钻一下全词的内容,并联系苏轼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就会发现其复杂的情感中深含着的美的意蕴。
2.研究方法传达美
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其美学内容和形式就不大相同,我们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也有相应的不同。对于诗歌和散文应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去深入体味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之美;对于小说应让学生把握课文所展示的典型环境,剖析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运用种种描写方法所塑造出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美和丑;对于戏剧作品,应引导学生审视其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所撞击出来的人性的美和丑;说明文,其中的科学小品是极富生动有趣的形象性的,我们教师应抓住其描绘形象的生动性和阐述事理的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领会高超的表达方式所体现出的文学美与科学美;议论文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见长,我们教师应努力揭示其所含的真与善的内容和其严谨和谐的表达形式之美。
总之,对于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我们应以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品味、鉴赏,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他们的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近湖镇西葛小学)
一、落实审美教育,关键在于教师
近些年来,已有部分教师认识到了贯彻美育的重要意义,并在他们的自身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大多数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仍忽视审美教育问题,不能够正确对待,认识不到美育的重要作用。就拿语文教学来说,绝大多数教师关心的是语文的工具性、思想性问题。他们在备课和教学中,对于文质兼美的课文,仅是“用脑子去感受”而没有心灵的参与,而这“几乎比用脚去理解艺术更坏”。诚然,“用脑子”对课文进行理性的分析是完全必要的,但“心灵的参与”也是至关紧要的。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如果不善于将自己的切身体验和真情实感融入其中,语文课只会上得干巴巴的。在實习期间,有的教师把生动的小说,仅当作一般的记叙文分析,什么生字词、段落大意等等,一节课就结束了,这样冷静的分析,固有其实用价值,但抹杀了文学作品最富魅力的东西——生动的形象和真挚的情感之美,这是一种难以估计的损失。
教师榜样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语言、教师职业道德及教师学问等方面的审美教育影响。教学语言是适应教育工作需要的职业语言,它必须简洁、准确、明白、易懂、含蓄,又要形象比喻,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感,使学生易于接受;否则,容易使学生产生厌恶情绪,就更谈不上审美教育了。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有人引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诗句来比喻、象征教师的献身精神,很贴切。我们教师必须具有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献身精神,白天上课、辅导;晚上家访、批改作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些都会使学生在精神上、感情上受到教育、陶冶,“亲其师,则信其道”,从而产生巨大的审美教育作用。教师的学问是教师的执教之本,学生总是以敬仰甚至崇拜的心情来对待那些有学问的教师。鲁迅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时,座无虚席,连窗口都站着一些人,究其原因所在,就是由于鲁迅在古代文化上的深刻造诣,引起学生的敬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的学问,对学生也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影响。我们教师要勤于学习、勤于思索,这种精神必将感染学生。
二、多种途径落实审美教育
1.深钻教材发现美
作为范文的文学作品,往往像一座冰山一样。作者显露给读者的仅是其美质的十分之一。那深藏于“水下”的十分之九,非进行大力“挖掘”不可。如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于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如画江山,学生是很容易感受其景象之壮美的,但对于作者在涛声中所发出的“人生如梦”的感叹,大都认为这是消极的思想情感,是无美可言的。对此,我们教师就要深钻一下全词的内容,并联系苏轼当时所处的具体环境,就会发现其复杂的情感中深含着的美的意蕴。
2.研究方法传达美
对于不同文体的课文,其美学内容和形式就不大相同,我们的教学方法的设计也有相应的不同。对于诗歌和散文应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所创造的意境中去深入体味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之美;对于小说应让学生把握课文所展示的典型环境,剖析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和运用种种描写方法所塑造出的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形象的美和丑;对于戏剧作品,应引导学生审视其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所撞击出来的人性的美和丑;说明文,其中的科学小品是极富生动有趣的形象性的,我们教师应抓住其描绘形象的生动性和阐述事理的科学性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领会高超的表达方式所体现出的文学美与科学美;议论文以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严谨的逻辑结构见长,我们教师应努力揭示其所含的真与善的内容和其严谨和谐的表达形式之美。
总之,对于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我们应以多种多样的方法让学生领略、品味、鉴赏,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他们的情趣,陶冶他们的情操。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近湖镇西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