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劳技课的知识构建不同于其他学科,作为一门立足于实践、高度综合的课程,劳技课的实践要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要让学生积极参加动手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动手实践是劳技教学的立足点,它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的。要求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践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技术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学生的潜能,享受技术的乐趣,感受技术的魅力。
一、巧设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探究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教学《花卉的上盆与换盆》时,我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
探究一:你有一株吊兰,会如何挑选合适的花盆?由此引出如何挑选花盆的问题。学生从排水、通气性、价格、经济等方面分析各种花盆(瓦盆、瓷盆、紫砂盆、塑料盆等)的优缺点,得出结论:透气性好,适合花卉生长,价格又便宜的,最常用的是泥瓦盆。
探究二:开始上盆了,我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让其他学生注意他的上盆过程,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这个学生随手便直接把土放到花盆中,我便问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同时把花盆拿起来,泥土便从花盆的孔洞缓缓漏出,学生们纷纷回答:“没垫片。”引出:“为什么花盆底部留有孔洞?”答:“排水透气,让多余的水分流出。”我问:“怎么垫片?”我摆出三种不同的垫片方法:①垫片太稀;②垫片过密;③正确方法。学生理解了垫片也是有学问的,要做到“盖而不堵,挡而不死”。“如果找不到瓦片时,可用什么代替垫片?”学生回答小石头、贝壳等。
探究三:请学生上台操作上盆过程,探究根应放在哪一层?为什么不能与基肥直接接触?为什么底层和表层要放粗培养土?
探究四:学生四人一组完成上盆过程。别看小小的上盆步骤,还真有许多技巧和讲究。通过对几个上盆问题的实践探究,学生领悟了上盆技术的理论,享受了实践的乐趣,掌握了正确上盆的技能技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二、以现实生活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技术能力
劳技课应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生活中选取实践主题,把所学的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并运用于实践,提升技术能力。
在教学《水培花卉》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水培花卉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高雅、美观、卫生、节水,具有艺术生命力的新型种植方式——水培花卉。这种栽培方式逐渐走进家庭,其栽培简便,形式自由,类型多样,环境适应性强,具有独特的观赏和环保价值,适合居家栽培,令人赏心悦目。学生由此对水培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课后我布置了实践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养护一盆水培花卉。学生运用花卉繁殖知识,水培了吊兰、虎尾兰、万年青、绿萝等植物,有的还将矿泉水瓶等改造成自制容器,有的在容器中用五彩石、弹珠、水晶泥等装饰,有的融入了插花理念,水培出独具匠心的“插花作品”、“花卉组合”,他们大胆设计,非常有创意。在水培养护中,学生懂得了水分蒸发时要及时补水;水质混浊时,要及时更换清洁水;要调整根系入水1/3~2/3;要放在光线适宜的地方;平时可轻轻摇荡瓶身,使水与空气多接触。通过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繁殖养护花卉,增加了责任感,增添了生活情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身心的愉悦,更加珍爱花卉,热爱生活。
《水仙花雕刻与养护》是《园艺》教材的一项专题内容。水仙花姿态优雅,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现水仙花的无限风姿,展示自己雕刻的各种造型的水仙花,让学生对充满诗情画意的造型水仙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鳞茎球,从看形、观色、估重、按压等方面学习怎样挑选水仙花,如何根据造型挑选鳞茎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雕刻造型的原理,我出示已雕刻生长了一段时间的水仙花,让学生从叶、花梗的不同卷曲程度对比探究雕刻部位方法的不同:叶缘削得越多,卷曲度越大;在不同的部位削叶缘,叶子的生长趋势就不同;花梗削得长,起蕾就矮,反之就高,达到抑制花枝向上生长、矮化花枝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及教师示范,让水仙花的细微雕刻技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怎样挑选水仙花鳞茎球——雕刻水养理论知识学习——雕刻及养护的实践过程。在雕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总担心不停地问:“老师,会不会把花刻坏?这样刻好了吗?”我适时、有效地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细心、耐心雕刻,学生饶有兴致,沉浸在雕刻中。三分刻七分养,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对水仙花进行细心观察,在不断发现中解决问题,修剪形成造型,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美的收获与愉悦。学生通过实践,在雕刻养护中理解了水仙花雕刻造型的原理,学会了水仙花雕刻技能,不断提升雕刻技术。以后每年春节,他们都可以雕刻美丽的水仙花装扮温馨的家,这门技能也将伴随他们今后成长的日子。
掌握一项技能,提升技术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劳技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放手实践创新,有效合作,展示个性
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改的具体目标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思考,不断实践得来的。让学生懂得只有敢于想象,才能创造出更多更有意义的好作品,在实践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校园科学艺术节插花艺术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创作交流的平台。学生自由组合,推选出组长,设计插花作品。他们利用放学及周末时间,上网查询资料,到花店调查,商量选用的花材、容器等,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学会了倾听、质疑、交流,学会了相互帮助,学会了评价,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实践过程也是提高插花技艺和提升能力的重要过程,原本零散的花材,经过学生的巧妙构思,有机组合,运用各种技巧,创作出表达心境的作品,展示了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与大家分享。亲历实践,学生才知找资料的艰辛、创作的真实,培养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花材的价值,收获了美,提高了创造能力和陶冶了追求和谐美的情操。
当学生有实践的热情时,我们应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让学生在观察、调查、设计等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让其经历合作的过程,感受合作的成功与乐趣,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合作能力,提升素养,展示个性。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劳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著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不懈地努力,深入研究与探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努力让劳技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实现劳技课应有的价值,展现劳技课独特的魅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动手实践是劳技教学的立足点,它是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的。要求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实践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协调发展和技术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学生的潜能,享受技术的乐趣,感受技术的魅力。
一、巧设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探究实践
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生活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教学《花卉的上盆与换盆》时,我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实践探究的能力。
探究一:你有一株吊兰,会如何挑选合适的花盆?由此引出如何挑选花盆的问题。学生从排水、通气性、价格、经济等方面分析各种花盆(瓦盆、瓷盆、紫砂盆、塑料盆等)的优缺点,得出结论:透气性好,适合花卉生长,价格又便宜的,最常用的是泥瓦盆。
探究二:开始上盆了,我请一个学生上台演示,让其他学生注意他的上盆过程,为后面的探究埋下伏笔。这个学生随手便直接把土放到花盆中,我便问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同时把花盆拿起来,泥土便从花盆的孔洞缓缓漏出,学生们纷纷回答:“没垫片。”引出:“为什么花盆底部留有孔洞?”答:“排水透气,让多余的水分流出。”我问:“怎么垫片?”我摆出三种不同的垫片方法:①垫片太稀;②垫片过密;③正确方法。学生理解了垫片也是有学问的,要做到“盖而不堵,挡而不死”。“如果找不到瓦片时,可用什么代替垫片?”学生回答小石头、贝壳等。
探究三:请学生上台操作上盆过程,探究根应放在哪一层?为什么不能与基肥直接接触?为什么底层和表层要放粗培养土?
探究四:学生四人一组完成上盆过程。别看小小的上盆步骤,还真有许多技巧和讲究。通过对几个上盆问题的实践探究,学生领悟了上盆技术的理论,享受了实践的乐趣,掌握了正确上盆的技能技巧。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落实。
二、以现实生活为核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升技术能力
劳技课应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学生熟悉和关注的社会生活中选取实践主题,把所学的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知识并运用于实践,提升技术能力。
在教学《水培花卉》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现了水培花卉的风采,让学生感受到高雅、美观、卫生、节水,具有艺术生命力的新型种植方式——水培花卉。这种栽培方式逐渐走进家庭,其栽培简便,形式自由,类型多样,环境适应性强,具有独特的观赏和环保价值,适合居家栽培,令人赏心悦目。学生由此对水培花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跃跃欲试。课后我布置了实践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养护一盆水培花卉。学生运用花卉繁殖知识,水培了吊兰、虎尾兰、万年青、绿萝等植物,有的还将矿泉水瓶等改造成自制容器,有的在容器中用五彩石、弹珠、水晶泥等装饰,有的融入了插花理念,水培出独具匠心的“插花作品”、“花卉组合”,他们大胆设计,非常有创意。在水培养护中,学生懂得了水分蒸发时要及时补水;水质混浊时,要及时更换清洁水;要调整根系入水1/3~2/3;要放在光线适宜的地方;平时可轻轻摇荡瓶身,使水与空气多接触。通过实践,学生学会了如何繁殖养护花卉,增加了责任感,增添了生活情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身心的愉悦,更加珍爱花卉,热爱生活。
《水仙花雕刻与养护》是《园艺》教材的一项专题内容。水仙花姿态优雅,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展现水仙花的无限风姿,展示自己雕刻的各种造型的水仙花,让学生对充满诗情画意的造型水仙产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让学生观察鳞茎球,从看形、观色、估重、按压等方面学习怎样挑选水仙花,如何根据造型挑选鳞茎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雕刻造型的原理,我出示已雕刻生长了一段时间的水仙花,让学生从叶、花梗的不同卷曲程度对比探究雕刻部位方法的不同:叶缘削得越多,卷曲度越大;在不同的部位削叶缘,叶子的生长趋势就不同;花梗削得长,起蕾就矮,反之就高,达到抑制花枝向上生长、矮化花枝的目的。利用多媒体展示及教师示范,让水仙花的细微雕刻技术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在学习中,学生经历了怎样挑选水仙花鳞茎球——雕刻水养理论知识学习——雕刻及养护的实践过程。在雕刻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总担心不停地问:“老师,会不会把花刻坏?这样刻好了吗?”我适时、有效地耐心指导,鼓励学生大胆、细心、耐心雕刻,学生饶有兴致,沉浸在雕刻中。三分刻七分养,在养护过程中需要对水仙花进行细心观察,在不断发现中解决问题,修剪形成造型,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美的收获与愉悦。学生通过实践,在雕刻养护中理解了水仙花雕刻造型的原理,学会了水仙花雕刻技能,不断提升雕刻技术。以后每年春节,他们都可以雕刻美丽的水仙花装扮温馨的家,这门技能也将伴随他们今后成长的日子。
掌握一项技能,提升技术能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劳技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快乐,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放手实践创新,有效合作,展示个性
新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改的具体目标是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在实践中创新能力的形成,不仅仅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积极思考,不断实践得来的。让学生懂得只有敢于想象,才能创造出更多更有意义的好作品,在实践中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校园科学艺术节插花艺术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创作交流的平台。学生自由组合,推选出组长,设计插花作品。他们利用放学及周末时间,上网查询资料,到花店调查,商量选用的花材、容器等,小组成员有效沟通,学会了倾听、质疑、交流,学会了相互帮助,学会了评价,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实践过程也是提高插花技艺和提升能力的重要过程,原本零散的花材,经过学生的巧妙构思,有机组合,运用各种技巧,创作出表达心境的作品,展示了自己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并与大家分享。亲历实践,学生才知找资料的艰辛、创作的真实,培养了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花材的价值,收获了美,提高了创造能力和陶冶了追求和谐美的情操。
当学生有实践的热情时,我们应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让学生在观察、调查、设计等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让其经历合作的过程,感受合作的成功与乐趣,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合作能力,提升素养,展示个性。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对学科的超越;选择了一种教育,就选择了一种生活。”劳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著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坚持不懈地努力,深入研究与探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努力让劳技发挥它特有的功能,实现劳技课应有的价值,展现劳技课独特的魅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