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由于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一些学生对作文写作茫然,作者结合教学经验就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现状
(一)教材方面
1.专题文体意识不强。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专题中课文的文体不一,各年级的训练重点只能靠教师自己把握。
2.写作训练量不够。高中三年中,教材中只安排了二十四次的作文训练,加上课本中提供的一些作文题与各任教教师所任教的学生的层次不相匹配,实际上可用的作文题目少得可怜。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宽限不一,指导缺失。一些高中语文老师在学生进行写作文前既不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学生写作文后又没有认真批阅,自然就谈不上发挥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
2.教师指导程序化,引导学生犯“法”。某些老师帮助学生走“捷径”,“指导”学生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背诵。然后“教”学生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将别人的作文变成自己的作文。
3.训练文体单一,剥夺学生自主权。有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指导学生写议论文要比指导学生写散文更为方便些,也显得更为实用些。
(三)学生方面。
调查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怕写作文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库存太少,经常捉襟见肘。以前的学生,会有较多的自由时间“玩”自然社会;而现在的中学生更多地“玩”得的是手机,与外界沟通多是网络。学习的重压下他们的阅读面太窄,在写作中当然无话可说;二是招数缺失,不会搭桥铺路。没有掌握好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因而在写作中就无处下手了;三是语言干瘪,表达佶屈聱牙。那么,采用什么新的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呢?
二、对策
(一)阅读教材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投入地写一次,与应付地天天写,有天壤之别。通过阅读教学及联系情感实际,诱发学生写作激情。我们通过“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的学习,学生在真切体会到作者的那份赤诚的乡情后,反观自己内心中的故乡,特别是小时候曾寄居在外婆或祖母家过的学生,或是现在因为父母在外打工随着在外读书的学生,都能够对这个专题中的乡愁能够有很好的体会。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真是一字一句总关情。所以,本专题结束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我的故乡》,绝大部分在写这篇作文时,你不但看不到他们像往常写作文之前的那种不情愿,反而可以看到他们的窃喜,至少是以一种很轻松很乐于写的状态写的。由此看来,不是学生不愿意写,而是他们真的没到不吐不快的情感发泄火候。他们如果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还是可以写点什么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契机,适时适“情”地写作。学生在这样愉悦的状态下多写几次,或许自信心就会一点点地增强,自然会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同样,我在教学《金岳霖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后,学生除了能够感受到金岳霖那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的鲜明形象外,还能够知道,原来写人物要想写的传神除了选材的典型性外,还要学会透过精彩细节才能够让笔下的人物更传神,能够让人掩卷而笑,笔下的那个人物就活了。教完这篇文章,我让学生就自己最熟悉的一位老师或同学运用细节描写及考虑到多层次反映人物特点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在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时则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经典课文当习作范文
叶圣陶说:“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教师仅依靠专题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是不够的。作文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是存在缺陷的。我们不能仅仅在作文课上教学生作文的章法,在教学经典课文的时候,拓展其学习思考空间,提高其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强化文体意识。我们就可以和作文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劝学》这篇古文的时候,尽管是篇古文,但是这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我们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注意并模仿《劝学》的论证结构及比喻论证的方法。再比如,我们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让学生充分领略本文叙事的波澜这种曲折有致;感受安排伏笔和照应的巧妙及行文的详略布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写一个事件。至少,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还有像教学《陈情表》这样的至情经典文章,除了学习李密的言事技巧外,至真至纯的亲情也足以溅湿有些学生对亲情莫不关注的干涩眼眸,弥补人生支柱瘸腿的遗憾,这也是写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提高作文指导实效
针对作文课随意教学、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状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讲,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如片断练习课、材料分享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指导过程。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以同步教材为例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明确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只要我们立足学生语文学习和作文实际,注意读与写的关系,精研教材,找到阅读教材与作文的契合点,灵活运用教材,适当加强作文方法指点,那么教师作文难导、难改的现状一定会成为历史,学生乐读、善写的明天一定会很快到来。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现状 对策
一、现状
(一)教材方面
1.专题文体意识不强。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专题中课文的文体不一,各年级的训练重点只能靠教师自己把握。
2.写作训练量不够。高中三年中,教材中只安排了二十四次的作文训练,加上课本中提供的一些作文题与各任教教师所任教的学生的层次不相匹配,实际上可用的作文题目少得可怜。
(二)教师方面
1.教师对作文教学的要求宽限不一,指导缺失。一些高中语文老师在学生进行写作文前既不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学生写作文后又没有认真批阅,自然就谈不上发挥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
2.教师指导程序化,引导学生犯“法”。某些老师帮助学生走“捷径”,“指导”学生选取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背诵。然后“教”学生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将别人的作文变成自己的作文。
3.训练文体单一,剥夺学生自主权。有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指导学生写议论文要比指导学生写散文更为方便些,也显得更为实用些。
(三)学生方面。
调查下来,大部分学生是怕写作文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应该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库存太少,经常捉襟见肘。以前的学生,会有较多的自由时间“玩”自然社会;而现在的中学生更多地“玩”得的是手机,与外界沟通多是网络。学习的重压下他们的阅读面太窄,在写作中当然无话可说;二是招数缺失,不会搭桥铺路。没有掌握好审题、立意和布局谋篇的基本写作知识及方法,因而在写作中就无处下手了;三是语言干瘪,表达佶屈聱牙。那么,采用什么新的方法适应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呢?
二、对策
(一)阅读教材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
投入地写一次,与应付地天天写,有天壤之别。通过阅读教学及联系情感实际,诱发学生写作激情。我们通过“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的学习,学生在真切体会到作者的那份赤诚的乡情后,反观自己内心中的故乡,特别是小时候曾寄居在外婆或祖母家过的学生,或是现在因为父母在外打工随着在外读书的学生,都能够对这个专题中的乡愁能够有很好的体会。打开学生的情感闸门,真是一字一句总关情。所以,本专题结束后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我的故乡》,绝大部分在写这篇作文时,你不但看不到他们像往常写作文之前的那种不情愿,反而可以看到他们的窃喜,至少是以一种很轻松很乐于写的状态写的。由此看来,不是学生不愿意写,而是他们真的没到不吐不快的情感发泄火候。他们如果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还是可以写点什么的,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抓住契机,适时适“情”地写作。学生在这样愉悦的状态下多写几次,或许自信心就会一点点地增强,自然会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厚。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同样,我在教学《金岳霖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后,学生除了能够感受到金岳霖那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的鲜明形象外,还能够知道,原来写人物要想写的传神除了选材的典型性外,还要学会透过精彩细节才能够让笔下的人物更传神,能够让人掩卷而笑,笔下的那个人物就活了。教完这篇文章,我让学生就自己最熟悉的一位老师或同学运用细节描写及考虑到多层次反映人物特点进行写作,这样,学生在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时则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经典课文当习作范文
叶圣陶说:“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教师仅依靠专题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是不够的。作文教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是存在缺陷的。我们不能仅仅在作文课上教学生作文的章法,在教学经典课文的时候,拓展其学习思考空间,提高其认知能力,丰富情感体验,强化文体意识。我们就可以和作文教学更好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劝学》这篇古文的时候,尽管是篇古文,但是这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我们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注意并模仿《劝学》的论证结构及比喻论证的方法。再比如,我们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让学生充分领略本文叙事的波澜这种曲折有致;感受安排伏笔和照应的巧妙及行文的详略布置,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写一个事件。至少,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还有像教学《陈情表》这样的至情经典文章,除了学习李密的言事技巧外,至真至纯的亲情也足以溅湿有些学生对亲情莫不关注的干涩眼眸,弥补人生支柱瘸腿的遗憾,这也是写好文章不可或缺的元素。
(三)提高作文指导实效
针对作文课随意教学、没有确定的教程、知识含量低的状况,丰富作文课堂内容,提高作文指导实效是其出路。从形式上讲,教师大可根据文体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型,如片断练习课、材料分享课、读书活动课、作文讨论课等,教师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从不同角度确定作文学习的重点和要求,丰富作文课堂教学内容,发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完善指导过程。从内容上谈,则要提高作文课的指导实效、训练实效。以同步教材为例每一堂课都要提出明确的训练项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练写,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导和作文后的评讲。坚持做到讲课有内容,训练有明确目的,评讲有针对性,加强体现作文课指导意义,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只要我们立足学生语文学习和作文实际,注意读与写的关系,精研教材,找到阅读教材与作文的契合点,灵活运用教材,适当加强作文方法指点,那么教师作文难导、难改的现状一定会成为历史,学生乐读、善写的明天一定会很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