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线”父子:聪明反被聪明误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元十三年(725),宰相张说奏请举全国之力,举办意在彰显综合国力的“大唐泰山封禅大典”,唐玄宗对此予以肯定,并决定成立以张说为组长、各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大唐泰山封禅大典领导小组”,准奏宰相办公室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连夜通知全国各地府署县衙统一行动。
  历城令杜丰接到吏部通知后,兴奋得一夜未眠。因为他得知,历城是玄宗此次封禅人马的必经之路!换句话说,他的命运也许就会因为接驾工作干得好而掀开崭新的一页!深谙官场潜规则的杜丰立刻派人打探到,玄宗自东都出发的准确时间是十月十一日,详细情报还包括百官、贵戚、四夷君长相从的具体人数,中途停顿所耗时日,数十里内人畜随行车马粮草的供应状况及应急保障措施。掌握了第一手情报的杜丰推断,玄宗带领的封禅人马到达泰山脚下要经过六天时间。也就是说,他有足够的时间把迎接玄宗封禅队伍的准备工作充分做好。
  官居市级领导的杜丰自然明白,自己怎样努力才能把握住这次直接给全国最高领导服务的机会,但他心里还是十二分的没有把握。善于动歪脑筋的杜丰想到了借鉴封禅人马必经之路上其他州府的做法,就算不照搬照抄,起码可以起到开阔视野以资借鉴的警示作用。杜丰先与怀州刺史王丘联系,询问王刺史的准备情况和奇思妙想。王丘说无非是清水泼街,黄土垫道,还能有什么新招数吗?杜丰深知,仅靠这些常规做法,是不可能达到吸引领导眼球的目的的。
  杜丰只好又暗中派人到魏州和济州偷偷地观察,也没有超出平日里基层糊弄上级领导视察的一些招数,无非是用绿漆刷山代替绿化,让秀才举人假扮一般民众,回答媒体随机询问和采访,以及在领导车马经过路线周围的可视范围内,把破旧的残垣断壁和有碍观瞻的生活垃圾,用写有红底黄字吉庆标语的横幅遮挡,营造祥和气氛的同时,还可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都是一些县级领导们用滥了的套路,还存在欺君罔上的嫌疑。
  也许是杜丰对自己的要求太完美了,他的做法奇是奇了,就是有点儿离谱。他想到,玄宗的车马浩浩荡荡,保不准就有年老体衰的官员会暴毙途中,所以特意准备了30口红彤彤的棺材一溜摆放在历城府衙大堂。检查落实接待任务的顶头上司“见棺木陈于幕下,光彩赫然”,倒吸一口冷气,马上意识到这是不讲政治的表现,是对中央泰山封禅祈福活动的公然破坏和捣乱。政治上幼稚的杜丰此时不是赶快协调顶头上司,尽力挽救自己的政治生命于倒悬,却吓得一头钻进夫人的床下兀自筛糠。要不是时任御史的大舅子出面调停,杜丰的脑袋很可能就要换个地方了。
  同样为完成迎接玄宗封禅任务而忙得不可开交的,还有杜丰之子杜钟。他当时在兖州任参军,主要任务是保障封禅队伍马匹过境时的草料供应。杜钟有着和父亲一样善于出奇制胜的天才猪脑子,他认为“御马至多,临日煮之不给”,怕供应不及时,就提前煮了2000多石粟米和豆子,保存在地窖里。等封禅大军一到,打开地窖去取,却再也派不上用场,“皆臭败矣”。杜钟逃跑后,害怕不能免罪,就叫人买了些半夏,和羊肉一起煮着吃了,以便自杀(半夏与羊肉相克),可他不仅没被毒死,反而变胖了。
  按说,杜钟不是兖州一把手,没必要跟他父亲一样研究玄宗的封禅行程和沿途应该注意的事项,只要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会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然而,意在靠超常思维上位的杜丰父子,不经意间却成了官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封禅大典活动结束后,唐玄宗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会上,对在活动中工作不力、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给当地经济发展和政治清明造成损失的杜丰父子给予了行政记大过处分,而对在活动中积极肯干、成绩卓著的怀州刺史王丘,以及魏州和济州刺史都予以通报表彰和物质奖励,并提拔到中央政府或重要部委任职。唐玄宗指名道姓地提拔重用同僚的决定,像尖刀一样扎在杜丰父子心上。
  本想抄近路却绕了远道的杜丰父子,怎肯接受这沉重的现实?他们想方设法说服宰相张说在玄宗面前替他们周旋。正应了“细节决定成败”那句老话,也是活该杜丰父子倒霉,好端端的一次能够走出历史暗角的机会,竟被一个极小的细节彻底搞砸了。
  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来是个九品小官。按照过去的惯例,举行封禅仪式后,三公以下的官员都可以升官一级。只有郑镒凭借张说的权力,突然间升到五品官,并赐给绯服。宴会的时候,张说让跟在自己身边的女婿郑镒给唐玄宗斟满酒。已有几分醉意的玄宗看着身穿紫袍的郑镒纳闷:他一个九品官,怎么一下子便穿上了五品官服?于是就问他是何原因。郑镒哑口无言,而张说也被吓出一身冷汗,早把杜丰父子嘱托的那档子事忘了个一干二净。旁边的黄幡绰插嘴说:“此乃泰山之力也!” 唐玄宗对此事大为不悦,又把郑镒降回到九品。张说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让郑镒的五品泡汤,连应升的八品也没了踪影,但张说疼爱女婿的良苦用心却传遍了天下,成了好丈人的代名词,从此以后,人们都把妻父尊为泰山了。
  张说耍聪明,失去的是玄宗的信任;杜丰父子耍聪明,误的是前途和命运。耍聪明、走捷径可以,耍过了头,反被聪明误,那就很悲剧了。
其他文献
司马迁是中国史学的奠基者,对后世史学影响极大。梁启超说:“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见盛观衰”、“承敝易变”是司马迁考察历史的重要方法,史学著作能给政治家以智慧以启迪,这两点是需要特别强调的。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中说,他写《史记》,目的在于“述往事,思来者”;他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这是说,他写历史是为了未来;搜集天下的史料,考证史实,是为了探讨历
期刊
古老的文明是从人类与洪水的斗争开始的。无论是我国的大禹治水传说还是西方挪亚方舟的故事,都说明了在远古洪荒时代已经开始了与洪水抗争的事实。然而面对洪水之灾,大禹不仅总结父亲鲧筑堤防水失败的教训,疏通河床、开凿渠道,而且“身执耒锸,以民为先,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出现了“九州既疏,九泽既洒,诸夏艾安”(《史记·河渠书》)的局面,成为中华民族千古流传、妇孺皆知的美谈。而在西方,广为人知的是
期刊
李泽厚成名于20世纪50年代,以重实践、尚“人化”的“客观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美学观卓然成家。八十年代,李泽厚不断拓展其学术论域,引导思想界在启蒙的 路径上艰辛前行。20世纪90年代,李泽厚客居美国,出版了《论语今读》、《世纪新梦》、《美学三书》等著作,对中国未来的社会建构给予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
期刊
一  王刚在《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扮演的和珅,是一个笨头笨脑的家伙,总是被刘墉纪晓岚奚落戏弄,弄得十分狼狈和可笑。  可是,和珅如果没点儿小聪明,怎能在号称“风雅皇帝”的乾隆那里混,几十年混得如鱼得水?和珅虽是大贪官,倒真不是不学无术,也不是像有的人那样“不学而有术”,他是有点儿悟性、有点儿才学的。大体上,和珅是靠才学和勤勉起家的。  为讨好乾隆,和珅苦学诗文。在乾隆面前很装,时以“
期刊
这回,十月底,因为讲座,上了电台。电台的主持人,约我谈《论语随喜》;录音前,闲聊片晌;她感慨着说,读了此书,才惊觉自己阅读能力之退化。按理说,依她原有之程度,本该驾轻就熟、读来轻松才是;孰料,这些年来,因长期之网络浏览,浅阅读已成习惯,于是,心思浮动、一身躁气,读了《论语随喜》,竟顿感艰辛、多有障碍。无奈之下,她只好把心一横,暂时不再碰触网路文章。且喜,根基犹在,这晌,恢复得快;一星期后,再读《论
期刊
音乐王国里,乐曲广袤的欣赏空间为听众提供了不尽的想象,也为诗人们奉献出一片辽阔的描绘天地。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就是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夺彩的音乐世界。  乐曲之美,要通过乐器来表现。诗中李凭所弹箜篌接近今天的竖琴,表现力相当强,适合反映各种音乐形象。其次是乐曲本身的美,这是重点。通过诗的折射可以得知:当几个音乐片段接连奏出时,音乐形象就分别呈现了;片段连贯成整体,乐曲的总体也就
期刊
伟大者,往往行坚;志高者,常常言谦。司马迁,就是这样一位可敬的人。当年,他在写给被羁押在牢的好友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不仅在信始道“请略陈固陋”,而且在信尾言“故略陈固陋”。这不能仅仅看作是文字的前呼后应,而是大有深意在,大有意味品。  “略陈固陋”者,即简略地陈述自己庸俗浅薄之见也。但通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谈何庸俗,简直如天象;谈何浅薄,简直似地藏。在这篇短短的书信中,他不仅以无比愤激之情
期刊
“政府”一词现在常用。但关于“政府”一词的含义,至今尚未看见有专文予以说明,无论是关于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如英语GOVERNMENT)。本文拟先对中国的“政府”概念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  在中国,“政府”有以下几点意思。  一、“政府”主要指帝国中央的最高官员,也就是宰相(班子)。  试举几例。  例一: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政治事件。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由翰林学士兼侍
期刊
中医认为气血掌管着人体的生杀大权,气血充足的人抗病能力强,一般很少生病。反之,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那么首先受影响的就是五脏。  中医认为气血掌管着人体的生杀大权,气血充足的人抗病能力强,一般很少生病。反之,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那么首先受影响的就是五脏。  血就像五脏的粮食一样,血不足就会使五脏闹饥荒,五脏不肯正常工作,人体就不能正常运转,各种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假如心脏没吃饱,人就会心慌、气短、
期刊
我有位邻居,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情,外号叫“万事通”。听人说宋版书值钱,“万事通”说了:“我家里有一套宋版书呢!”人家问啦,您那是真正宋版书吗?“万事通”忙说:“没错!是宋版书!就是《康熙字典》。”(刘宝瑞相声《画扇面》)由于文化的缺失与误读,像刘宝瑞相声中那样“张冠李戴”的笑话,如今在生活中并不鲜见。  穿越历史 错误百出  公元前173年,汉文帝刘恒把当时著名的政论家贾谊从长沙召回长安,君臣相谈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