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优秀文化 让校园生机长存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l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追寻历史足迹,整体构建树人文化战略
  在一次次对“同心同荣”的校园文化的提炼、认同和重建中,学校正式亮出了“同享翠园绿阴,尽展自我潜能”的共同愿景,设计了极具象征意味的“翠园树”造型,寓意环翠园小学和翠园人共同进步、欣欣向荣;确立了“营造融洽和谐氛围,创造包容公平环境,建立共荣团队意识,激发每个人的优势和创造力,达到师生、学校共同发展”的树人文化战略,扛起了“榕树文化”这面大旗。校园“树人”文化的参与主体是学校的全体人员,即包括学生、教师、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职工,这种全员性的特征决定了一旦学校管理者倡导的价值观、信念、理念等主流意识得到了全体成员的普遍认同,那么这种凝聚于一体的精神力量必将转化为助推学校教育教学和其它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强大动力,使环翠园小学这个老校焕发新的生机。学校相继获得的“荔湾区巾帼文明岗”、“荔湾区优秀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就是最亮丽的校园文化建设名片。
  二、濡养育人环境,创新文化
  重视发挥环境育人的效用。调整心态,抓住旧城改造、规范化学校建设等契机,近年来学校努力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近三年政府投入四百多万改善校园环境,更新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焕然一新的校园环境提升了师生的幸福感。此外,借助翠榕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融通之美,打造具学校特色的“榕荫廊”,以荔枝湾文化、宗祠文化和榕树文化为主题的“榕荫廊”是让每一位穿过此处的翠园人,一次又一次地回眸学校的历史发展,铭记学校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建立“同心同荣”校园文化小景,并由退休的学校书记亲自题词“同心同荣”,使翠园精神得以秉承与升华;“全程、全员参与”的班级文化、楼梯文化、窗体文化也体现翠园人精细、务实、智慧的一面。
  融入榕树“仁”德于学校制度文化。学校提出制度转型策略:从关注事到关注人,从使用人到发展人,把改革带来的新变化转建为新秩序进而转化为所有成员的自觉行动;从决策的民主转为实施过程中的民主,老师们通过参与制度从产生到落实的全过程提升工作的价值感、强化主人翁精神,领略学校管理文化的精髓;全程采用 “刚柔相济”策略,强调制度的执行力。
  三、巧借榕树之智,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
  在榕树文化指引下学校逐渐形成了“环保、健康、生命、人文”的办学特色,拟定了“礼爱并举,多才博艺”的育人目标,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面日益彰显“丰富选择,提升优势,个性发展”的共同体特色;有效整合了学校内部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如开展以“实施有效教学”和“优化作业设计”为主题的研究和教学诊断活动,就很好地激励了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为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如千方百计通过教学展示、交流培训、专家指导、骨干评选、评优奖励等途径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营造“大家教大家”的合作学习氛围,扶植青年教师走向教学成熟。
  学校全力打造“同荣”师生成长共同体,积极探索一种能够促进个体与群体主动发展的“向荣”校本研修文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产生了“甘于寂寞、坚定执著,静心育人”的教育信条,“保护学生天性,激发学生个性,弘扬学生德性”的德育信条,“反思的深度 创新的力度=教师职业生涯的高度”的教学信条;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和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库,加强了“教研组文化建设”,如语文组内的“坐庄式教研”、数学组“课题带动”模式、英语组“同伴研讨”方式、专科教研组的“定向研讨”就各具特色;在教师绩效评价中重点奖励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学科团队,并尝试让学生与家长参与对教师的综合评价,体现“一荣俱荣”的特色追求。
  四、融入榕树之善,培植良好道德情操
  1.升级校本培训模式,旨在培养“一荣俱荣”的团队精神。为了使教师队伍能够均衡发展的同时让每位教师都赢得发展机遇,学校全力打造“同荣”教师成长团队,积极探索一种能够促进个体与群体主动发展的“向荣”校本研修文化。为此,把原来的校本培训“翠园大讲堂”升级改版为“翠园教育家俱乐部”,让每位教师都能从思想上肯定自我的价值,从理论上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从技能上促进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然后通过交流培训、专家指导、学术报告等形式引导教师合作学习研究,营造“大家教大家”的合作学习氛围;聘请专业教育培训公司以“教师精英团队 高效沟通”为主题进行校本培训。
  2.开辟多元阵地,运用睿智育德。先后与“致美斋”集团携手,开展“酱香飘千里,感恩传万家”的富于地方特色的体验活动;与广州博物馆签订校外德育基地协议,积极开展“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在学校与社区之间,共同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初步构建了 “环翠园小学教育共同体”,成立了家长义工服务团。此外,就省德育课题《“弱势群体”小学生人格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兴建了“翠园教育家俱乐部”,并与广州市大同社工团联手,建立了弱势学生的个案跟踪管理档案,为每个有需要的孩子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的服务;秉着小型多样、寓教于乐、促德辅智、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切实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开发各类的社团活动,让孩子们在小团体中彰显个性。
  3.营造“书香育人”氛围,打造校园榕树文化。学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举办“童书童爱”第一届书香节,让每一位翠园人都参与到各种的活动中去,让大家都能真正感受到“改变,从阅读开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书香节海报设计、版画制作、书香节征名活动、口号设计、硬笔书法大赛、“寻找最有魅力的声音”英语培英大赛、数学谜语猜猜猜、七巧板拼图大赛、魔方速拧大赛等等,每一项活动都为不同的孩子铺设展示的平台,孩子们都乐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书香节闭幕式上打造的“榕树下的校园”情景剧,冲击了每一个莅临嘉宾的眼球,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嘉宾给节目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印象翠园”。
  责任编辑 邱 丽
其他文献
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中,相切是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关系,在各种级别的考题中,也常常出现切线的身影,而且圆锥曲线本身就是其切线族的“包络”,但课本对切线的描述却十分吝啬,因此笔者从定义、作法、性质等方面对圆锥曲线的切线进行了一些探究,现把探究的结果整理成文,望同行们指正.  一、圆锥曲线切线的定义  设P(x0,y0)是圆锥曲线C上一定点,P(xn,yn)是该曲线的动点,当点Pn趋近于点P时,割线P
变化是一种教学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变化教态,变化师生交流的方式,变化信息传输的渠道、教学媒体及变化教学辅助材料、课堂内容结构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它能使教学充满生气,是形成每个教师独特的教态与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变化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多种变化往往是同时出现的。为了讨论方便,我们把变化分为教学语言、传输媒体、师生互动三大类型
班主任面对班集体中不同的学生个体,除了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来达到教育目的外,还要善于把握最佳的教育契机来开展班级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及时抓准教育的契机呢?  一、随机性教育契机的把握  这类教育契机的出现是不规则的,往往是稍纵即逝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敏锐地去识别,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这种教育契机的特点要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敏锐的“眼”,善于发现;要有迅急的“手”,善于捕捉;
跟随素质教育的步伐,小学品德也应遵循素质教育为思想指导,指导其教学。在思品课堂上,课文的内容和教师的有效讲授是道德内化的一个载体。而情感体验才是学生道德内化的主要原因。  情感体验是学生对教育情境中有道德意义的各种事物的内心评价感受。情感体验过程与道德认识过程有效“合成”构成道德内化。这种体验经常与学生的道德观念相联系。当学生运用初步形成的或已经掌握的道德认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行为举止时,就会产生一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起点。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四者之间,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唯有教师的正确把握,唯有教师首先与文本进行细致、广阔、深入的对话,才能在教学中正确、深入、有创意地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把握文本的精髓,体悟文本之味。笔者认为,文本解读当奏好三部曲。  〓〓一、知人论世,得作者之用心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作家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新的理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新的进程,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切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
〓〓阅读是读者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脑中已有知识整合构建意义的一个过程,是一种再创造,是极富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来说,老师是读者,学生也是读者,老师和学生都是通过文本去探寻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老师与学生的阅历不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同;不同的学生由于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差异。同时,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不能靠灌输、不能用贴标签的办法
在美术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不断的改革美术教学。然而在课改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曲解和滥用了新课标中的核心理念。反观一下身边的美术教育,美术课堂华而不实的现象也确实存在,公开课上得热热闹闹,精美的FLASH动画、生动逼真的视频、煽情的文学语言,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充斥着美术课堂,使美术教学越来越虚化,渐渐远离了美术的本体性。我们应该还美术教学和教育以本真,在教学中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