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语文教学是汉语教育的高级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想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强化,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规律,采取开放式的教学策略,顺应新课改的教学方向。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探究
大学语文是人文学科的一门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能够对学生的涵养气质、精神世界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通过语文知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質观念,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教学节奏进行掌控,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院校的教学特点,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出完善的人文素质培养思路。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语文越来越被重视,使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1.学科性质略显模糊
尽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历经多年,但是对大学语文性质的鉴定,还多是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进行判断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校将大学语文定位为基础性的公共课程,并且长期处在一个边缘化的位置上,这与英语教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产生了轻视的学习态度。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价值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对于学科的定位比较模糊。要想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水平,还要从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对自身情感进行塑造。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学语文课堂上未能体现出的内容。
2.课程定位缺乏统一
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问题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那些刚刚经历高考入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需要进行必要的巩固和延伸,同时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也要进行必要的强化。部分学生自身的人文综合素质不高,其人文精神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大学语文中的课程内容来对其进行改进。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对于大学语文内容的定位考虑,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工具性定位,认为大学语文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种延续,也就是简单的补课;二是人文性定位,认为大学语文应该要对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进行培训;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融洽的定位,让学生在掌握汉语言实用技巧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由于以上教学观念无法进行统一,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不高。
二、大学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
1.大学语文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大学课堂开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其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大学语文的教育定位在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中,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明确和不具体的学习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对人文性的主体内容展开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关注语文教育的历史环境,为学生呈现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2.大学语文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为薄弱,且人文课程的开设数量较少,所以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人文素质主要是指由能力、知识、观念、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修养和气质的表现。它可以促进人的思想感情和谐发展,协调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经济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拜金心理严重,审美水平低下,甚至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我国大学语文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中国语言文学,但是教师却并未对语言文学知识展开透彻的讲解。所以要想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背后的内容,揭示文本中所蕴藏的文化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因素
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学活动主要是对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的协调。教材是由相关专家总结出的重要学习经验。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内容展开教育,教师首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将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依托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当然,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也不能被教材束缚,教师要钻研教材,对其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挖掘。例如,在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讲授的时候,教师要选择其中的精华,通过挖掘其现实意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展开教育。对于一些作家的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前人对其所做的评价,教师都可以讲述给学生,不只是单单让他们对作品进行理解。在大学课堂上对《孟子》《论语》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儒家的传统思想,如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找准一个切入点,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人文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延伸出庄子、韩非子等人的学说,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学识和智慧。为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体验意识,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想,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比如在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的诗歌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诗词中所蕴含的精神、节操和品格进行深入的感受;同时结合诗文之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诗人创作的理想和抱负进行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诗歌作品有更好的把握。又如,在学习《蜀道难》时,教师可以从乐府体诗歌的结构特色以及诗人李白的创作风格入手,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所体现的感情进行全面了解,深化学生的人文思想感受,强化其整体的学习质量。
2.围绕人文素质教育改善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围绕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到首位,强化整体的思维训练方法,对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开放式的引导。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这样更有利于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对教学课堂展开必要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篇古文后,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感受。只要教师烘托出必要的学习氛围,学生普遍能够对“施仁政、反暴政、反兼并”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于那些具有戏剧性质的文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对文章的主体进行阐述,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教育讲究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发掘,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首先,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进行阅读和理解,将创作者的主要思想、创作生平以及时代背景等内容融合进来。比如在对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进行学习时,当学生在对词中凄苦悲凉的情绪进行感受时,教师不妨将李清照在创作时的时代背景讲述出来。由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流落江南,丈夫的过世使她孤苦无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学习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时,也可以掌握触类旁通的方法,对一些诗歌、散文进行欣赏阅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例如,对教材上的《煮酒论英雄》和《宝玉挨打》等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不妨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对语言内容展开视觉化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深化自身的理解程度。在对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进行学习时,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应的音乐内容,或者以举办朗诵会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升其人文素养,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总之,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一方面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深化其人文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冯大建,迟宝东,刘子琦.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线教学的思考——兼谈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2]姚笛.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100-102.
[3]彭书雄.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张建军.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11).
[5]汪亚明,魏一媚.论高职旅游专业文化课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3).
[6]尹世玮.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7).
[7]孟新芝.革新内容与方法提升效果和能力——谈大学语文课程与改革[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1).
[8]蒋业华.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性定位及其实施[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
[9]葛娟.大学语文课程走向何处——对大学语文课程本质观的探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6).
[10]金银.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及原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1]霍然.普通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探索[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5).
作者简介:罗金艳(1978—),女,研究方向:文学教育。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探究
大学语文是人文学科的一门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思想,是一门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所开设的公共文化基础课程。大学语文能够对学生的涵养气质、精神世界等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大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如何通过语文知识内容的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素質观念,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教师需要对教学节奏进行掌控,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院校的教学特点,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出完善的人文素质培养思路。
一、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语文越来越被重视,使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基础素质和基本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暴露了一些不足之处。
1.学科性质略显模糊
尽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历经多年,但是对大学语文性质的鉴定,还多是从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进行判断的。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高校将大学语文定位为基础性的公共课程,并且长期处在一个边缘化的位置上,这与英语教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产生了轻视的学习态度。大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价值存在着一些认知偏差,对于学科的定位比较模糊。要想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较强的文学鉴赏水平,还要从民族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角度对自身情感进行塑造。而这一点,恰恰是大学语文课堂上未能体现出的内容。
2.课程定位缺乏统一
大学语文教学的定位问题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对于那些刚刚经历高考入校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需要进行必要的巩固和延伸,同时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也要进行必要的强化。部分学生自身的人文综合素质不高,其人文精神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大学语文中的课程内容来对其进行改进。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对于大学语文内容的定位考虑,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这几个方面:一是工具性定位,认为大学语文应该是高中语文课程的一种延续,也就是简单的补课;二是人文性定位,认为大学语文应该要对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进行培训;三是工具性和人文性融洽的定位,让学生在掌握汉语言实用技巧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由于以上教学观念无法进行统一,导致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不高。
二、大学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关系
1.大学语文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大学课堂开展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其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大学语文的教育定位在培养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中,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明确和不具体的学习问题。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对人文性的主体内容展开学习。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关注语文教育的历史环境,为学生呈现多元化的学习体验。
2.大学语文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为薄弱,且人文课程的开设数量较少,所以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的培养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人文素质主要是指由能力、知识、观念、意志等因素综合而成的内在品质,是一个人修养和气质的表现。它可以促进人的思想感情和谐发展,协调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由于社会经济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拜金心理严重,审美水平低下,甚至心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我国大学语文课程主要讲授的是中国语言文学,但是教师却并未对语言文学知识展开透彻的讲解。所以要想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教师需要帮助学生通过欣赏作品背后的内容,揭示文本中所蕴藏的文化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1.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因素
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学活动主要是对教材、教师和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机的协调。教材是由相关专家总结出的重要学习经验。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内容展开教育,教师首先需要发挥引导作用,将弘扬传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依托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当然,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也不能被教材束缚,教师要钻研教材,对其中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挖掘。例如,在对一些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讲授的时候,教师要选择其中的精华,通过挖掘其现实意义,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展开教育。对于一些作家的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前人对其所做的评价,教师都可以讲述给学生,不只是单单让他们对作品进行理解。在大学课堂上对《孟子》《论语》等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儒家的传统思想,如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找准一个切入点,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人文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延伸出庄子、韩非子等人的学说,帮助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意识,引导他们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学识和智慧。为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人文体验意识,教师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思想,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比如在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诗人的诗歌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这些诗词中所蕴含的精神、节操和品格进行深入的感受;同时结合诗文之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对诗人创作的理想和抱负进行了解,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诗歌作品有更好的把握。又如,在学习《蜀道难》时,教师可以从乐府体诗歌的结构特色以及诗人李白的创作风格入手,引导学生对诗歌中所体现的感情进行全面了解,深化学生的人文思想感受,强化其整体的学习质量。
2.围绕人文素质教育改善教学的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围绕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到首位,强化整体的思维训练方法,对学生的思维空间进行开放式的引导。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突出,这样更有利于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对教学课堂展开必要的情境创设,帮助学生展开独立的思考,并鼓励其积极参与到互动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寡人之于国也》这篇古文后,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这篇文章的学习感受。只要教师烘托出必要的学习氛围,学生普遍能够对“施仁政、反暴政、反兼并”的思想内容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对于那些具有戏剧性质的文学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来对文章的主体进行阐述,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现代教育讲究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要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发掘,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首先,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入手,进行阅读和理解,将创作者的主要思想、创作生平以及时代背景等内容融合进来。比如在对李清照《声声慢》这首词进行学习时,当学生在对词中凄苦悲凉的情绪进行感受时,教师不妨将李清照在创作时的时代背景讲述出来。由于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流落江南,丈夫的过世使她孤苦无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可以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学习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时,也可以掌握触类旁通的方法,对一些诗歌、散文进行欣赏阅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大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例如,对教材上的《煮酒论英雄》和《宝玉挨打》等内容进行学习时,教师不妨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对语言内容展开视觉化的体验,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深化自身的理解程度。在对一些经典的诗歌、散文进行学习时,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相应的音乐内容,或者以举办朗诵会的形式,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升其人文素养,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四、结语
总之,在大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上,要想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一方面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课堂上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进行全方位的理解,深化其人文学习意识。
参考文献:
[1]冯大建,迟宝东,刘子琦.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线教学的思考——兼谈南开大学“大学语文”在线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2]姚笛.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7):100-102.
[3]彭书雄.基于人文素质培养和语文能力提升的大学语文教育改革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4]张建军.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11).
[5]汪亚明,魏一媚.论高职旅游专业文化课教学与人文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3).
[6]尹世玮.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0(7).
[7]孟新芝.革新内容与方法提升效果和能力——谈大学语文课程与改革[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0(1).
[8]蒋业华.大学语文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性定位及其实施[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2(2).
[9]葛娟.大学语文课程走向何处——对大学语文课程本质观的探讨[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6(6).
[10]金银.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及原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1]霍然.普通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探索[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5).
作者简介:罗金艳(1978—),女,研究方向:文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