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历来被教师奉为圭臬,但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必修部分有几个注释不够准确,影响了教材的信度,也令教师很为难。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的“微”释为“没有”。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微”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论语·宪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又〉非。《诗经·邶风·柏舟》:“~我无酒,以敖以游。”〈又〉无。萧统《文选序》:“积水曾~增冰之凛。”可见,“没有”和“假如没有”(或“如果没有”)当属不同义项,据文意此处应释为“假如没有”。正如教材所翻译的“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鸿门宴》中“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句的“翼蔽”释为“掩护。翼,像翅膀一样。”显然,翻译时忽略了名词作状语的“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译能力,毕竟高考翻译占10分呢!莫如保留原教材的说法“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必修二”《荷塘月色》中“妖童媛女”句“媛”的注音yuán。此句出自南朝梁元帝的《采莲赋》。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yuán①[婵媛]见37页“婵”字②yuàn(院)。美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也。”《辞源》、《古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也均明确:yuàn[媛女]美女。后两者更是直接举《采莲赋》中“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例为书证。可见,此处“媛”应注音为yuàn。
《氓》中“匪来贸丝”句“匪,通‘非’,不是。”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fěi①非,不是。《诗经·邶风·柏舟》:“我心~石,不可转也。”[匪人]不是自己亲近的人。《周易·比》:“比之~~,不亦伤乎?”实际上,“匪”当“非,不是”讲,就应读成第三声,成语“获益匪浅”“匪夷所思”可为佐证。“必修三”《蜀道难》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句的“匪”的解释与此同理。
《短歌行》中“契阔谈讌”句“契”的注音qi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契”有两个读音。(1)qì①用刀刻。②券,符券,契约。[契阔]1.离合。《诗经·邶风·击鼓》:“死生~~。”2.久别。曹操《短歌行》:“~~谈宴。”3.辛苦。《后汉书·傅毅传》::“~~夙夜,庶不懈忒。”(夙夜:早晚。庶:表示期望。忒:差错。)(2)xiè。人名,传说中商的始祖。《现代汉语词典》也只收qì和xiè两个读音。以上两本辞书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加上以前版本标注的就是qì,所以许多教师就断定“契阔”之“契”当读qì。但《辞源》《辞海》《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皆据《广韵》注音qiè。由于长期而复杂的演变,有些语音未必是非此即彼的,此处的“契阔”能否两音并存呢?
“必修四”《苏武传》中“虽蒙斧钺汤镬”句译成“即使被杀”。注释的解释是“斧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斧钺、汤镬,这里泛指刑戮。”显然这里没有直译,莫如译成“即使遭受斧钺汤镬之类的酷刑”。
“必修五”中《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句译成“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其实,上文“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注释翻译为“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并且解释到“九,表虚数,不是实指”。难道此九万里非彼九万里?
当然,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倘有不当之处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作者单位:大庆第十六中学)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的“微”释为“没有”。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微”⑦如果不是,如果没有。《论语·宪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又〉非。《诗经·邶风·柏舟》:“~我无酒,以敖以游。”〈又〉无。萧统《文选序》:“积水曾~增冰之凛。”可见,“没有”和“假如没有”(或“如果没有”)当属不同义项,据文意此处应释为“假如没有”。正如教材所翻译的“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鸿门宴》中“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句的“翼蔽”释为“掩护。翼,像翅膀一样。”显然,翻译时忽略了名词作状语的“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译能力,毕竟高考翻译占10分呢!莫如保留原教材的说法“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
“必修二”《荷塘月色》中“妖童媛女”句“媛”的注音yuán。此句出自南朝梁元帝的《采莲赋》。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yuán①[婵媛]见37页“婵”字②yuàn(院)。美女。《诗经·鄘风·君子偕老》:“展如之人兮,邦之~也。”《辞源》、《古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也均明确:yuàn[媛女]美女。后两者更是直接举《采莲赋》中“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例为书证。可见,此处“媛”应注音为yuàn。
《氓》中“匪来贸丝”句“匪,通‘非’,不是。”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fěi①非,不是。《诗经·邶风·柏舟》:“我心~石,不可转也。”[匪人]不是自己亲近的人。《周易·比》:“比之~~,不亦伤乎?”实际上,“匪”当“非,不是”讲,就应读成第三声,成语“获益匪浅”“匪夷所思”可为佐证。“必修三”《蜀道难》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句的“匪”的解释与此同理。
《短歌行》中“契阔谈讌”句“契”的注音qi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契”有两个读音。(1)qì①用刀刻。②券,符券,契约。[契阔]1.离合。《诗经·邶风·击鼓》:“死生~~。”2.久别。曹操《短歌行》:“~~谈宴。”3.辛苦。《后汉书·傅毅传》::“~~夙夜,庶不懈忒。”(夙夜:早晚。庶:表示期望。忒:差错。)(2)xiè。人名,传说中商的始祖。《现代汉语词典》也只收qì和xiè两个读音。以上两本辞书是中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加上以前版本标注的就是qì,所以许多教师就断定“契阔”之“契”当读qì。但《辞源》《辞海》《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皆据《广韵》注音qiè。由于长期而复杂的演变,有些语音未必是非此即彼的,此处的“契阔”能否两音并存呢?
“必修四”《苏武传》中“虽蒙斧钺汤镬”句译成“即使被杀”。注释的解释是“斧钺,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斧钺、汤镬,这里泛指刑戮。”显然这里没有直译,莫如译成“即使遭受斧钺汤镬之类的酷刑”。
“必修五”中《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句译成“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其实,上文“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句注释翻译为“乘着旋风环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并且解释到“九,表虚数,不是实指”。难道此九万里非彼九万里?
当然,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倘有不当之处还望大方之家不吝赐教。
(作者单位:大庆第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