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到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后,我是如获至宝的,真正开始读这本书后,果然被李吉林老师“诗化的教育,创意的人生”所深深折服,她历经26年,在“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部曲里,写下了一首首清新隽永的小诗,如满架蔷薇,留下一院馨香。“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李老师基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情境教学也是浸润在中华文化的文脉之中的。惊喜地发现,她提出的“形真、情切、意远”等情境教学的特点,不仅适应于小学语文教学,在我的初中语文课堂上,竟也可以觅其踪迹。
一、形真——带入情境
如我在教授《苏州园林》时,开始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
1.情境导入,初识园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在江南,苏州园林似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瑰丽奇幻的光芒。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走进这颗颗明珠,去领略它们所散发出的诱人光芒!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并配上简单、优美的说明性文字,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展示。
2.速读课文,走进园林
欣赏了刚才同学们搜集到的美轮美奂的图片,我们对苏州园林的美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叶圣陶先生应邀给一本叫“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序,便写下了这篇文章,请你速读课文,如果要让你给这本书的封面写几句引语,你该怎样写?①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②出示几本摄影集的封面导语,如《故宫博物院》,让学生明确要写什么。③写话:“这是一本写_的书,它美在_,美在_,美在_。”
二、情切——优化情境
如我在举行“生命的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报告会”时,是这样导语激情的:
师:“生命的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报告会”现在开始!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这是一本曾经感动过共和国的鸿篇巨制,这是一部曾经让无数人热泪盈眶的不朽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视它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引发了全人类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幻灯片出示书的封面和保尔像)两个月以来,同学们人手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都成了“保尔迷”,我们的读书成果更是精品荟萃,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成果展示给大家,把你心里想要说的话一吐为快,你准备好了吗?
在小提琴婉转悠扬如泣如诉的乐曲声中,教师动情的朗诵很快把学生带入缅怀保尔,激扬文字的氛围之中,课堂情境激昂而高远。
三、意远——拓宽情境
在教授《安塞腰鼓》时,我一反常规教学在课堂开始就播放黄土高原上那段激奋人心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的办法,而是在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研究文本、品读语言、体味情感之后,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安塞腰鼓》教学片段
(四)解读内涵——精选难句,提炼升华
要求:再读课文,找出有疑问、读不懂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背景:那么,安塞腰鼓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和流传下来的呢?
古代战场上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消失了,然而这种张扬激情与力量的仪式,却深深根植于陕北高原古老的土地上。 那么,本文仅仅是在歌颂安塞腰鼓吗?(出示两句话:搏击可否改成敲击?联系下一句中的画线句,谈谈体会)
出示三幅图:①没有高楼林立,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山坡里挖出的土洞,俗称——窑洞。②土土的墙,土土的地,土土的衣服。③每次看到这幅画,都会鼻头一酸:年老的父亲,古铜色的皮肤,深刻在脸上的沟壑纵横的皱纹,犁耙似的手,缺了牙的嘴,还有那比捧在手里的碗盛着的水更浑浊的眼睛。
看到这些,再想一下,他们搏击的是什么?(学生答)
现在,你想不想踏上黄土高原,去亲身感受安塞腰鼓的壮美?(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
在声势恢弘的表演画面中,在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坡上,白衣服白头巾红腰带黑面孔的农民鼓手们跳动出了生命的足迹,学生的感性认识也由刚才的领会遣词造句之美,一下子被引入了更高远、更浑厚的境界,我想这比在上课之前就播放这段视频更有震撼力!
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的前面开拓其思路。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相信李吉林老师总结的情境教学三要素,会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新的坐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六中学)
一、形真——带入情境
如我在教授《苏州园林》时,开始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
1.情境导入,初识园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在江南,苏州园林似颗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瑰丽奇幻的光芒。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老先生的足迹,走进这颗颗明珠,去领略它们所散发出的诱人光芒!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并配上简单、优美的说明性文字,下面请同学们上台展示。
2.速读课文,走进园林
欣赏了刚才同学们搜集到的美轮美奂的图片,我们对苏州园林的美有了初步的感知,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叶圣陶先生应邀给一本叫“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序,便写下了这篇文章,请你速读课文,如果要让你给这本书的封面写几句引语,你该怎样写?①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②出示几本摄影集的封面导语,如《故宫博物院》,让学生明确要写什么。③写话:“这是一本写_的书,它美在_,美在_,美在_。”
二、情切——优化情境
如我在举行“生命的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报告会”时,是这样导语激情的:
师:“生命的意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报告会”现在开始!这是一曲生命的赞歌,这是一本曾经感动过共和国的鸿篇巨制,这是一部曾经让无数人热泪盈眶的不朽之作……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受到它的教育和鼓舞,视它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引发了全人类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这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幻灯片出示书的封面和保尔像)两个月以来,同学们人手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家都成了“保尔迷”,我们的读书成果更是精品荟萃,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把这些成果展示给大家,把你心里想要说的话一吐为快,你准备好了吗?
在小提琴婉转悠扬如泣如诉的乐曲声中,教师动情的朗诵很快把学生带入缅怀保尔,激扬文字的氛围之中,课堂情境激昂而高远。
三、意远——拓宽情境
在教授《安塞腰鼓》时,我一反常规教学在课堂开始就播放黄土高原上那段激奋人心的安塞腰鼓表演视频的办法,而是在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研究文本、品读语言、体味情感之后,设置了这样的情境:
《安塞腰鼓》教学片段
(四)解读内涵——精选难句,提炼升华
要求:再读课文,找出有疑问、读不懂的句子,想想为什么?
背景:那么,安塞腰鼓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和流传下来的呢?
古代战场上擂鼓鸣金的场面永远消失了,然而这种张扬激情与力量的仪式,却深深根植于陕北高原古老的土地上。 那么,本文仅仅是在歌颂安塞腰鼓吗?(出示两句话:搏击可否改成敲击?联系下一句中的画线句,谈谈体会)
出示三幅图:①没有高楼林立,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山坡里挖出的土洞,俗称——窑洞。②土土的墙,土土的地,土土的衣服。③每次看到这幅画,都会鼻头一酸:年老的父亲,古铜色的皮肤,深刻在脸上的沟壑纵横的皱纹,犁耙似的手,缺了牙的嘴,还有那比捧在手里的碗盛着的水更浑浊的眼睛。
看到这些,再想一下,他们搏击的是什么?(学生答)
现在,你想不想踏上黄土高原,去亲身感受安塞腰鼓的壮美?(播放安塞腰鼓表演视频)
在声势恢弘的表演画面中,在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坡上,白衣服白头巾红腰带黑面孔的农民鼓手们跳动出了生命的足迹,学生的感性认识也由刚才的领会遣词造句之美,一下子被引入了更高远、更浑厚的境界,我想这比在上课之前就播放这段视频更有震撼力!
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的前面开拓其思路。诱发主动性、强化感受性、着眼创造性、渗透教育性、贯穿实践性,相信李吉林老师总结的情境教学三要素,会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新的坐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