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频繁的反倾销立案给我国的化工产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以应对这一严峻的形势
截至2004年6月中旬,各国(地区)对华贸易经济案件数(含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以及反吸收、反规避)为680起。其中涉及化工业产品的贸易经济案件数仅次于轻工业产品,居第二位,为160起(其中绝大部分是反倾销)。频繁的反倾销立案给我国的化工产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有关专家称2005年中国产品将遭遇国外反倾销的高峰,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以应对这一严峻的形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下面仅从碳酸钡反倾销案这一典型案件来简要说明这一问题。
我国碳酸钡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
近几年来我国碳酸钡(海关税则号为283660000)频繁遭国外反倾销调查,先后有巴西、印度、美国、欧盟等国。详见表一。
我国碳酸钡生产能力巨大。碳酸钡、碳酸锶是生产显像管、计算机显示器、工业监视器的重要原料,还广泛用于磁性材料、陶瓷、涂料的制造。在碳酸钡的各项用途中,显像管玻壳占35%,磁性材料占15%;而碳酸锶60%用于显像管玻壳,15%用于磁性材料。
我国碳酸钡生产近几年发展较快,新建厂点不少,生产规模逐渐向大型化发展。1994-1995年全国约有20多家生产厂家,设计生产能力为38万吨左右。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大屏幕彩电价格上涨和居民购买力下降的影响,碳酸钡出口和国内消费受阻,使得一些小厂及工艺设备落后的企业下马。时至2000年开工生产的厂家只有10家左右。目前我国该产品有两大生产商: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辛集化工集团。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该产品最大碳酸钡生产商,年产量达到20万吨,占世界需求量的50%左右(国际市场需求在45-50万吨之间),占国内市场需求量的60%以上。河北辛集化工集团目前亚洲最大的钡锶盐生产和出口基地,从1998年开始与天柱县就重晶石的开发进行了全面接触, 2004年3月28日,天柱辛集钡盐有限责任公司首期投资5000万元年产5万吨碳酸钡竣工投产。计划在2005年底前通过技改扩建完成第三期工程建设,三期总投资可达1.3亿元,使碳酸钡年生产能力达到18-20万吨,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钡盐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入座"世界钡都"之位。
我国碳酸钡出口欧盟面临威胁
去年4月30日欧盟启动对中国碳酸钡的反倾销调查,可能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较大,一是欧盟是中国碳酸钡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量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据海关数据显示,2001-2003年中国碳酸钡出口数量、金额居前十位的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三位,分别是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中国出口至该三国的数量与金额约占中国总出口量的1/5—1/4。详见表二、表三。二是,中国生产能力有增无减,出口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前已叙述。三是,如前所述,由于受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中国出口至美国、印度、巴西的数量与金额呈下降趋势。
以美国为例,2001年中国口岸出口至美国的金额为1,710,137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3.85%,2002年为2,456,077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5.46%,2003年由于受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出口量大为减少。此外,出口印度和巴西的数量与金额也位居十位之后。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机制尚未形成
首先从企业角度看,我国从90年末至2002年,短短的几年间陆续遭到巴西、印度、美国等国的轮番的反倾销调查,但中国的企业应诉者寥寥,如在印度反倾销调查中,仅有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提交了印度反倾销当局发放的调查问卷,其他企业均未应诉。在美国反倾销调查中又出现相同的尴尬局面,向美国出口碳酸钡的中国厂家和出口商不在少数,而且他们的出口量也不算小,但是到了最后,只有青岛红星一家对美国的调查和裁决做出了反应。
其次,从我国碳酸钡出口的总体形势看,继续呈现量增价跌的局面。海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我国碳酸钡出口为21,594.91万千克,到2003年上升到25,540.26万千克,增幅为3.93%,2004年1-5月出口已达10,706.85万千克,占去年的41.92%,预计今年的出口数据仍继续保持着增长势头。在出口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出口平均价格却在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0.21美元/千克,2002年的0.19美元/千克,到2003年的0.18美元/千克,平均降幅达6%,2004年1-5月价格进一步下降,为0.17美元/千克,与2001年的相比,降幅达16.66%。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量增价跌的局面是在中国碳酸钡连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发生。
再次,从我国国内生产情况看,生产潜能巨大,与国际市场需求存在矛盾。从相关资料称国际市场需求在45-50万吨之间,仅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年产量就达到20万吨,占世界需求量的50%左右。另一家生产碳酸钡生产巨头——天柱辛集钡盐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2005年底完成三期投资,总额可达1.3亿元,使碳酸钡年生产能力达到18-20万吨,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钡盐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再加上其他企业的生产量,中国一个国家的生产量就可满足整个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碳酸钡的生产能力不可不谓巨大。我们不排除当供大于求时,中国出口生产商可能会竞相压价,以确保在某一市场的份额。从以往的反倾销案件来看,这一现象屡见不鲜。
目前,碳酸钡反倾销连锁危机已经显现。碳酸钡主要生产国为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墨西哥、巴西、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印度等。其中已有巴西、印度、美国对我国碳酸钡发起反倾销调查,不排除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相同措施。
我国化工领域反倾销特点
一叶知秋,从碳酸钡反倾销这一典型案件放眼看去,回顾过去二十几年我国化工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涉案国家和地区增多。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对象集中在与我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如美国、韩国、日本等。对我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除了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外,近几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明显增长。从碳酸钡案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现象,既有美国、欧盟这样发达国家,也有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二是国外对我国反倾销则集中在无机化工原料等低附加值产品上。这与我国化工贸易结构有关,我国化工出口则集中在无机化工原料、染料、胶鞋以及橡胶制品等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等低附加值产品,如本案中的碳酸钡就是这类产品。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反倾销麻烦接踵而至。为应对这一情况,国内很多地方也建立了贸易预警机制,但只是停留在反倾销信息这一表面层次,未注意到涉案产品所属行业的整体情况,其结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引起反倾销连锁反应。我们当务之急是从反倾销信息、数据分析入手,通过研究国内、国外该产业的相关情况,建立起全方位、深入的预警体制,为企业的投资、生产提供决策性的参考。
(本文由“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提供)
截至2004年6月中旬,各国(地区)对华贸易经济案件数(含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以及反吸收、反规避)为680起。其中涉及化工业产品的贸易经济案件数仅次于轻工业产品,居第二位,为160起(其中绝大部分是反倾销)。频繁的反倾销立案给我国的化工产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有关专家称2005年中国产品将遭遇国外反倾销的高峰,如何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以应对这一严峻的形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下面仅从碳酸钡反倾销案这一典型案件来简要说明这一问题。
我国碳酸钡频频遭遇国外反倾销
近几年来我国碳酸钡(海关税则号为283660000)频繁遭国外反倾销调查,先后有巴西、印度、美国、欧盟等国。详见表一。
我国碳酸钡生产能力巨大。碳酸钡、碳酸锶是生产显像管、计算机显示器、工业监视器的重要原料,还广泛用于磁性材料、陶瓷、涂料的制造。在碳酸钡的各项用途中,显像管玻壳占35%,磁性材料占15%;而碳酸锶60%用于显像管玻壳,15%用于磁性材料。
我国碳酸钡生产近几年发展较快,新建厂点不少,生产规模逐渐向大型化发展。1994-1995年全国约有20多家生产厂家,设计生产能力为38万吨左右。由于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大屏幕彩电价格上涨和居民购买力下降的影响,碳酸钡出口和国内消费受阻,使得一些小厂及工艺设备落后的企业下马。时至2000年开工生产的厂家只有10家左右。目前我国该产品有两大生产商: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辛集化工集团。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上该产品最大碳酸钡生产商,年产量达到20万吨,占世界需求量的50%左右(国际市场需求在45-50万吨之间),占国内市场需求量的60%以上。河北辛集化工集团目前亚洲最大的钡锶盐生产和出口基地,从1998年开始与天柱县就重晶石的开发进行了全面接触, 2004年3月28日,天柱辛集钡盐有限责任公司首期投资5000万元年产5万吨碳酸钡竣工投产。计划在2005年底前通过技改扩建完成第三期工程建设,三期总投资可达1.3亿元,使碳酸钡年生产能力达到18-20万吨,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钡盐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入座"世界钡都"之位。
我国碳酸钡出口欧盟面临威胁
去年4月30日欧盟启动对中国碳酸钡的反倾销调查,可能对中国企业的影响较大,一是欧盟是中国碳酸钡的主要出口国,出口量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4。据海关数据显示,2001-2003年中国碳酸钡出口数量、金额居前十位的国家中,欧盟国家占了三位,分别是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中国出口至该三国的数量与金额约占中国总出口量的1/5—1/4。详见表二、表三。二是,中国生产能力有增无减,出口仍有较大增长潜力。前已叙述。三是,如前所述,由于受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中国出口至美国、印度、巴西的数量与金额呈下降趋势。
以美国为例,2001年中国口岸出口至美国的金额为1,710,137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3.85%,2002年为2,456,077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额5.46%,2003年由于受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影响,出口量大为减少。此外,出口印度和巴西的数量与金额也位居十位之后。
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机制尚未形成
首先从企业角度看,我国从90年末至2002年,短短的几年间陆续遭到巴西、印度、美国等国的轮番的反倾销调查,但中国的企业应诉者寥寥,如在印度反倾销调查中,仅有青岛红星化工集团提交了印度反倾销当局发放的调查问卷,其他企业均未应诉。在美国反倾销调查中又出现相同的尴尬局面,向美国出口碳酸钡的中国厂家和出口商不在少数,而且他们的出口量也不算小,但是到了最后,只有青岛红星一家对美国的调查和裁决做出了反应。
其次,从我国碳酸钡出口的总体形势看,继续呈现量增价跌的局面。海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我国碳酸钡出口为21,594.91万千克,到2003年上升到25,540.26万千克,增幅为3.93%,2004年1-5月出口已达10,706.85万千克,占去年的41.92%,预计今年的出口数据仍继续保持着增长势头。在出口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出口平均价格却在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0.21美元/千克,2002年的0.19美元/千克,到2003年的0.18美元/千克,平均降幅达6%,2004年1-5月价格进一步下降,为0.17美元/千克,与2001年的相比,降幅达16.66%。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量增价跌的局面是在中国碳酸钡连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同时发生。
再次,从我国国内生产情况看,生产潜能巨大,与国际市场需求存在矛盾。从相关资料称国际市场需求在45-50万吨之间,仅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家,年产量就达到20万吨,占世界需求量的50%左右。另一家生产碳酸钡生产巨头——天柱辛集钡盐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在2005年底完成三期投资,总额可达1.3亿元,使碳酸钡年生产能力达到18-20万吨,届时将成为全球最大的钡盐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再加上其他企业的生产量,中国一个国家的生产量就可满足整个国际市场的需求,中国碳酸钡的生产能力不可不谓巨大。我们不排除当供大于求时,中国出口生产商可能会竞相压价,以确保在某一市场的份额。从以往的反倾销案件来看,这一现象屡见不鲜。
目前,碳酸钡反倾销连锁危机已经显现。碳酸钡主要生产国为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墨西哥、巴西、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印度等。其中已有巴西、印度、美国对我国碳酸钡发起反倾销调查,不排除其他国家对我国采取相同措施。
我国化工领域反倾销特点
一叶知秋,从碳酸钡反倾销这一典型案件放眼看去,回顾过去二十几年我国化工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涉案国家和地区增多。我国对外反倾销的对象集中在与我国经贸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及周边国家和地区,如美国、韩国、日本等。对我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除了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外,近几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的数量明显增长。从碳酸钡案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一现象,既有美国、欧盟这样发达国家,也有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二是国外对我国反倾销则集中在无机化工原料等低附加值产品上。这与我国化工贸易结构有关,我国化工出口则集中在无机化工原料、染料、胶鞋以及橡胶制品等资源型、劳动密集型等低附加值产品,如本案中的碳酸钡就是这类产品。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不断增长,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反倾销麻烦接踵而至。为应对这一情况,国内很多地方也建立了贸易预警机制,但只是停留在反倾销信息这一表面层次,未注意到涉案产品所属行业的整体情况,其结果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为严重的是容易引起反倾销连锁反应。我们当务之急是从反倾销信息、数据分析入手,通过研究国内、国外该产业的相关情况,建立起全方位、深入的预警体制,为企业的投资、生产提供决策性的参考。
(本文由“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