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五大学习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师生的重视。学生既可以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单一的自我学习,又可以集中进行综合性研究。仅以“雨”为例,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描写“雨”的优美的词、句、篇章。
一、搜“雨”词,集“雨”汇
雨是自然现象,古往今来,人们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描写雨势、雨声、雨量及通过雨表达情感的词语。
如反映雨大的: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大雨如注……
表示雨小的:和风细雨、绵绵细雨、牛毛细雨、细雨如丝、细雨如烟、丝雨蒙蒙……
描写雨声的:滴答、哗哗、潺潺、啪啪……
形容风雨交加的:疾风暴雨、骤风暴雨、风雨连床、狂风暴雨、风驰雨骤……
用“雨”表现人物某种感情的:风雨同舟、饱经风雨、春风化雨、风雨飘摇……
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都能搜集、整理到三五十条描写“雨”的词。通过归纳整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关于“雨”的词汇,为学生今后描写、表达“雨”奠定了基础。
二、颂“雨”诗,感“雨”味
在小学语文课本及相关读物中涉及“雨”的诗句许多。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能背诵十来首。这样,以“雨”为题,来一次“雨”诗的集中诵读。如:
△ 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僧志安《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 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
△ 郑风《风雨》“风雨如晦……”
学生在颂读“雨”诗中,既感知了诗人是怎样描写“雨”情、雨景的,更重要的是,体会了“雨”味、“雨”感。对学生把句子或文章写形象、生动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感悟作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雨”句,悟“雨”情
教材及课外读物中选编许多描写“雨”的优美句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选择地赏读描写“雨”情、雨景的优美句、段、文。课前,放手让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描写“雨”的好句,查找的过程,即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可单独进行,也可合作完成。
△ “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
△ “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 “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 “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
这些句子生动形象,把雨形、雨势等描绘得栩栩如生,细细赏读,真让人身临其境,在真切地体验着生活,体悟着情感。学生的赏读,既是在学习遣词造句,更是在接受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熏陶。
四、析“雨”异,明“雨”意
在学生查找收集了许多描写“雨”的词句后,不能止于一般性的记忆学习,更不能囫囵吞枣。要把握学情,适时进行词语辨析、句段赏析,让学生的思维在词句的比较和赏析中得到锻炼。
如:“大雨滂沱”“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如注”“暴风骤雨”都是描写大雨的,但侧重点不同,“大雨滂沱”强调了雨量大、时间长,山河遍地都是水。“大雨如注”强调了雨势的形态,似倒灌而下,且雨量很大。“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虽然都表示雨大,但雨量、雨势仍有区别,前者如用盆向外倾倒一样,后者似用瓢泼向大地,很明显,前者表示的程度比后者深。“暴风骤雨”除了表示大雨来得突然外,雨还伴随着大风。通过比较,学生再结合生活现象,就能较准确地明辨词意,知道选准词、用好词,以及准确表达句意的重要性了。
五、用“雨”词,写“雨”景
在学生收集、整理了许多关于写“雨”的词句后,“积累达到了布云的目的”(张庆语)。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会应用。在“雨”综合性研究学习的后期,可以引导学生用表示“雨”的词描写雨景。可以以写景为训练点,还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通过相关的词,写好“雨”的场景,并为叙事或表达情感做好铺垫。在训练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如《大江保卫战》一文,写江水泛滥,课文中直接描写下雨的句子并不多,可让学生联系情境,拓展一段反映当年荆江地区雨下得大,时间长,来势猛,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景。这样既写了景,又更好地表现了官兵们英勇抗洪、不怕牺牲的精神。还可以结合时令,结合天气情况,让学生现场感受雨、观察雨情的变化,适时地写下下雨的情况,并表达某种感情。
在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研究学习结束阶段,还可以出一期以“雨”为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把表示雨的优美词句段进行综合整理,有能力的还可进行适当的配图。这样,让学生通过对“雨”的综合性学习,收到以一当十的学习效果,也为学生继续研究“花、草、树……”提供思路。
一、搜“雨”词,集“雨”汇
雨是自然现象,古往今来,人们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描写雨势、雨声、雨量及通过雨表达情感的词语。
如反映雨大的: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大雨如注……
表示雨小的:和风细雨、绵绵细雨、牛毛细雨、细雨如丝、细雨如烟、丝雨蒙蒙……
描写雨声的:滴答、哗哗、潺潺、啪啪……
形容风雨交加的:疾风暴雨、骤风暴雨、风雨连床、狂风暴雨、风驰雨骤……
用“雨”表现人物某种感情的:风雨同舟、饱经风雨、春风化雨、风雨飘摇……
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都能搜集、整理到三五十条描写“雨”的词。通过归纳整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关于“雨”的词汇,为学生今后描写、表达“雨”奠定了基础。
二、颂“雨”诗,感“雨”味
在小学语文课本及相关读物中涉及“雨”的诗句许多。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能背诵十来首。这样,以“雨”为题,来一次“雨”诗的集中诵读。如:
△ 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僧志安《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 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
△ 郑风《风雨》“风雨如晦……”
学生在颂读“雨”诗中,既感知了诗人是怎样描写“雨”情、雨景的,更重要的是,体会了“雨”味、“雨”感。对学生把句子或文章写形象、生动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感悟作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雨”句,悟“雨”情
教材及课外读物中选编许多描写“雨”的优美句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选择地赏读描写“雨”情、雨景的优美句、段、文。课前,放手让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描写“雨”的好句,查找的过程,即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可单独进行,也可合作完成。
△ “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
△ “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 “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 “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
这些句子生动形象,把雨形、雨势等描绘得栩栩如生,细细赏读,真让人身临其境,在真切地体验着生活,体悟着情感。学生的赏读,既是在学习遣词造句,更是在接受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熏陶。
四、析“雨”异,明“雨”意
在学生查找收集了许多描写“雨”的词句后,不能止于一般性的记忆学习,更不能囫囵吞枣。要把握学情,适时进行词语辨析、句段赏析,让学生的思维在词句的比较和赏析中得到锻炼。
如:“大雨滂沱”“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如注”“暴风骤雨”都是描写大雨的,但侧重点不同,“大雨滂沱”强调了雨量大、时间长,山河遍地都是水。“大雨如注”强调了雨势的形态,似倒灌而下,且雨量很大。“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虽然都表示雨大,但雨量、雨势仍有区别,前者如用盆向外倾倒一样,后者似用瓢泼向大地,很明显,前者表示的程度比后者深。“暴风骤雨”除了表示大雨来得突然外,雨还伴随着大风。通过比较,学生再结合生活现象,就能较准确地明辨词意,知道选准词、用好词,以及准确表达句意的重要性了。
五、用“雨”词,写“雨”景
在学生收集、整理了许多关于写“雨”的词句后,“积累达到了布云的目的”(张庆语)。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会应用。在“雨”综合性研究学习的后期,可以引导学生用表示“雨”的词描写雨景。可以以写景为训练点,还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通过相关的词,写好“雨”的场景,并为叙事或表达情感做好铺垫。在训练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如《大江保卫战》一文,写江水泛滥,课文中直接描写下雨的句子并不多,可让学生联系情境,拓展一段反映当年荆江地区雨下得大,时间长,来势猛,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景。这样既写了景,又更好地表现了官兵们英勇抗洪、不怕牺牲的精神。还可以结合时令,结合天气情况,让学生现场感受雨、观察雨情的变化,适时地写下下雨的情况,并表达某种感情。
在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研究学习结束阶段,还可以出一期以“雨”为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把表示雨的优美词句段进行综合整理,有能力的还可进行适当的配图。这样,让学生通过对“雨”的综合性学习,收到以一当十的学习效果,也为学生继续研究“花、草、树……”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