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是学生的基础教育阶段,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其作用不仅在于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等,还应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数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方式也逐步被应用在小学教育中,该方式是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实物或者经历中发现数学,并感受其作用,强化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让数学回归生活,体会数学价值。就如何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于小学数学课堂中为研究课题,并对其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就是让数学重新回到生活实践中,将数学与生活融合,改变之前“数学乏味难学”的形象。教师要运用生活化教学,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收集与生活中有关的数学,如,买东西涉及数字加减,学生之间分享交流,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能力,将生活化语言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数学概念通俗易懂,而不是照文宣教。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学到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一、建立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对任何事物都会感到新鲜和好奇,生活化教学就要利用这一点,建立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化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中,在学习这个章节之前应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和家长去超市或者市场走一走,观察买的东西和价格,以及买东西的时候家长和售货员是如何沟通的,需要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商品,如,学生喜欢的糖果等小零食,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课堂上实施情景再现,让学生当一次顾客或者售货员,接触人民币。先让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自拟商品价格,在脑海中将会形成该商品的价值,其次,扮演顾客的学生前去购买,每一件商品价格不一,学生手里的人民币总额也不一样,很直观地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手里的人民币能够购买什么,购买多少,“售货员”会进行价钱运算,购买与售货的情境再现,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学生感兴趣的物品作为教学用具,也可吸引其注意力,使其更加深入地认识人民币。
二、取生活化素材,融入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是用文字或者图形表示,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书上内容的意思,更无法联系到生活中。因此,就会出现学生抱怨数学太难的现象,因为无法与生活取得联系的数学,仅存在于书本,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运用。因此,教师应把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一些素材带到课堂上,与课本衔接,让学生的认知更为直观清楚。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与图形”这一单元时,上课之前应布置给学生小任务,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与图形有关的物品带到课堂上来,比如,圆形的、正方形的等。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生活常见的具有图形色彩的物品,如,圆形的闹钟、正方体的魔方等,每一种至少准备一个对应的物品。上课的时候,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闹钟拿出来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待学生回答“圆形”后,接着再问,那同學们还见过什么圆形的物品呢?学生会把自己带来的查看,然后会积极回答问题,如“我妈妈的镜子是圆形的”“我戴的帽子也是圆形的”等,之后的其他形状同上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物的认识,融入课本抽象模糊的概念中,能够很好地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物体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用生活化语言,交流课堂教学
为什么很多学生都会有“学数学乏味,难以理解”的想法,因为在课本中用到的语句都比较抽象,让学生提前预习,或者学习后复习都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在过去的填鸭式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照着课本念一遍,然后给出数学题目让学生自己练习。当生活化教学理念提出后,运用生活化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还能举一反三,发散思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智力与逻辑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这个单元时,课本上多解释为两地同时同地相向(或相对)而行,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但是教师用生活化语言来解释给学生,就会容易许多。什么是相遇?可以举例给学生:小明住在学校左边方向,小红住在右边方向,每天上学的时候,都是7点30分从家里出来,往学校方向走,这个就是同时同地,如果小明和小红都是8点钟到达学校,那么,他们看到对方的时候,就是相遇。再加上让学生现场来表演相遇情境,比课本简单的文字描述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生活化语言进行课堂教学。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对学生十分有利的教学方式,将此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能更好地认知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梅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分析[J].中华少年,2016(33):140.
[2]洪秀菊.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100.
[3]敏海清.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导学,2016(30):21.
[4]黄至君.解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6(85):71.
编辑 王团兰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学,就是让数学重新回到生活实践中,将数学与生活融合,改变之前“数学乏味难学”的形象。教师要运用生活化教学,将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寓教于乐;收集与生活中有关的数学,如,买东西涉及数字加减,学生之间分享交流,发散思维;提高语言能力,将生活化语言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数学概念通俗易懂,而不是照文宣教。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学到知识,还能将知识运用于生活。
一、建立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启蒙时期,对任何事物都会感到新鲜和好奇,生活化教学就要利用这一点,建立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化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中,在学习这个章节之前应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和家长去超市或者市场走一走,观察买的东西和价格,以及买东西的时候家长和售货员是如何沟通的,需要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准备一些商品,如,学生喜欢的糖果等小零食,吸引他们的注意,在课堂上实施情景再现,让学生当一次顾客或者售货员,接触人民币。先让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自拟商品价格,在脑海中将会形成该商品的价值,其次,扮演顾客的学生前去购买,每一件商品价格不一,学生手里的人民币总额也不一样,很直观地就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手里的人民币能够购买什么,购买多少,“售货员”会进行价钱运算,购买与售货的情境再现,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学生感兴趣的物品作为教学用具,也可吸引其注意力,使其更加深入地认识人民币。
二、取生活化素材,融入课堂教学
在数学课本中很多知识都是用文字或者图形表示,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书上内容的意思,更无法联系到生活中。因此,就会出现学生抱怨数学太难的现象,因为无法与生活取得联系的数学,仅存在于书本,学生就不能很好地运用。因此,教师应把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一些素材带到课堂上,与课本衔接,让学生的认知更为直观清楚。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与图形”这一单元时,上课之前应布置给学生小任务,让学生将自己认为与图形有关的物品带到课堂上来,比如,圆形的、正方形的等。教师在课前准备好一些生活常见的具有图形色彩的物品,如,圆形的闹钟、正方体的魔方等,每一种至少准备一个对应的物品。上课的时候,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闹钟拿出来问学生这是什么形状?待学生回答“圆形”后,接着再问,那同學们还见过什么圆形的物品呢?学生会把自己带来的查看,然后会积极回答问题,如“我妈妈的镜子是圆形的”“我戴的帽子也是圆形的”等,之后的其他形状同上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具体实物的认识,融入课本抽象模糊的概念中,能够很好地使学生认识到各种物体的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用生活化语言,交流课堂教学
为什么很多学生都会有“学数学乏味,难以理解”的想法,因为在课本中用到的语句都比较抽象,让学生提前预习,或者学习后复习都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在过去的填鸭式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都是照着课本念一遍,然后给出数学题目让学生自己练习。当生活化教学理念提出后,运用生活化语言,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还能举一反三,发散思维,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智力与逻辑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相遇问题”这个单元时,课本上多解释为两地同时同地相向(或相对)而行,学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但是教师用生活化语言来解释给学生,就会容易许多。什么是相遇?可以举例给学生:小明住在学校左边方向,小红住在右边方向,每天上学的时候,都是7点30分从家里出来,往学校方向走,这个就是同时同地,如果小明和小红都是8点钟到达学校,那么,他们看到对方的时候,就是相遇。再加上让学生现场来表演相遇情境,比课本简单的文字描述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师应学会灵活运用生活化语言进行课堂教学。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对学生十分有利的教学方式,将此方法应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将生活与数学相联系,能更好地认知数学、运用数学,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魏梅霞.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分析[J].中华少年,2016(33):140.
[2]洪秀菊.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100.
[3]敏海清.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导学,2016(30):21.
[4]黄至君.解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考试周刊,2016(85):71.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