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自然博物馆探寻之旅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博物学,《辞海》里说,博物指“能辨识许多事物”。现代汉语词典对博物的解释是,“旧时对动物、植物、矿物、生理等学科的统称”。纵观自然科学史,曾出现过许多著名的博物学家: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近代的达尔文。
  虽然达·芬奇在绘画、物理、生物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拿当下时髦的词来形容,他是一个“跨界”的科学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博物学家。由此可见,博物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许多现代学科都是从博物学中划分出来的。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大自然充满着神秘和魅力。重温博物学,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进行探究和探索,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
  然而,博物学包罗万象,涉及诸多学科,应该如何入门?项目制学习是一个好的选择。从兴趣出发,通过项目设置和任务的完成来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有很多场馆,比如自然博物馆、动物园等,是孩子们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学习的好机会。
  杨晔老师就是一个博物学“达人”,大学时就已成为《中国国家地理》的青少版——《博物》杂志最年轻的专家顾问。经人推荐,他参加了 BBC纪录片《美丽中国》的摄制。如今,杨晔在开发更多的自然教育课程,如生物探索课系列、地球探索课系列、宇宙探索课系列、菜市场博物学系列等各类博物科普服务。他试图把公益性的科普活动改造成趣味与知识、旅行结合的教育经营模式。
  同时,对于不能够抽出大量时间跟随像杨老师这样的博物学“达人”走进大自然、走进场馆的学生们来说,如果可以利用在线资源和AR技术体验一下“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将会极大普及博物学的学习,增强学习体验。设想一下,如果学习变成来一场寻宝、探险的游戏,岂不是更加有吸引力?
  由此,上海喵爪决定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利用自行开发的西游Go AR 社交游戏,将其与自然博物馆等场馆相结合,通过杨老师的博物学设置及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技术、网络平台或场馆资源,学习博物学,感受大自然真实世界带来的乐趣。因此我们就有了第一个Field trip游学项目:自然博物馆探寻之旅。
  这将是一个游戏化教育的典型应用。
  把找到并学习辨识出相应的植物作为完成任务的一个标志,完成一项即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进入到下一轮,直到完成所有的任务——这就是游戏通关制。完成任务可获得奖励,完成关卡的孩子们可以领取他们的专属妖怪或其他形式的奖励。孩子们可以独自一人,也可以与班上同学或是其他学生一起去玩“playlist”,共同探寻目标,学习相关知识。
  这将是一场开在自然博物馆的课程,也是一场社交游戏。孩子们在兴趣的引领下,以游戏的方式,到自然界、博物馆里开展关于博物学的亲身体验,相信这将是一次无与伦比的价值体验。
  正如世界知名博物学家E.O.威尔逊所说,博物学“可以是从山巅上眺望的一片森林狭长的远景,可以是围绕在城市街道两旁的一片杂草,可以是一头鲸鱼跃出海面的剪影,也可以是浅塘里水藻上长出的茂盛原生物”。身边的博物学无处不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在兴趣的指引下,带着对神秘大自然的好奇心,以游戏通关的方式,完成博物学的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中小学教师对信息素养概念认知上的几种误区入手,辨析了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差异,进而提出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12-0033-02  当前,教师对信息素养概念的认识往往过于“泛化”,容易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计
祝福恩师  您引导我走过那段难忘的青春旅程;您带我走进这片广袤的天地;您为我开启了翱翔的蓝天。教师节,道一声,谢谢您!祝您教师节快乐!  名师速写  尚俊杰老师人如其名,当属青年才俊。他在北京大学力学系取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于1999年留校任教,为全校的本科生教授计算机课;随后于2004年,到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跟随李芳乐教授进入教育游戏研究领域。他说自己误打误撞地进入了教育技术领
小高是位年轻的班主任,刚工作没几年就碰到了一系列棘手事:调皮孩子一会儿打闹,一会儿喧哗,时常上演“大闹天宫”;教室各处废纸、包装袋随意“安营扎寨”,如同“农贸市场”;各类学生心理问题也像“雾里看花”,让小高捉摸不透;还有家校联系,初涉教坛的小高也总是手足无措;再加上各类评比竞赛、活动宣传等日常事务层出不穷,虽然天天忙得像陀螺,但工作效率不仅不高,而且效果也不太理想。有一天,小高又在冥思苦想解决对策
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借助网络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在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共享信息、反馈信息、评价信息上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我多年来一直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积极实践了高中物理学科基于网络的探究性教学活动,本文的案例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单摆》一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复述单摆模型
教育的本义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  依据于此,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领会,而不是灌输技艺。  如果说教育即生长,那么,教育的使命就应该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是最好的环境?第一是自由时间,第二是好的老师。  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
学习《物体的形状》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次接触认识图形的特征,但大多数学生在学龄前已对立体图形有初步的认识,能初步辨别不同的立体图形。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将立体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对图形特点产生初步的认知;通过小组合作动手触摸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以它们的相同特点进行分类,从而对立体图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安排有趣的练习,兼顾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的同时,帮助他们对不同立体图形的知识进行链接;结合
法国著名思想家,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西蒙娜·德·波伏娃曾有著名论断:  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介于男性与阉人之间的、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  其观点大意是,女人是被塑造的,是被文化、文明强力塑造而逐渐形成的。在此过程中,强大的男权中心主义文化按自己价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描绘了教育改革的蓝图。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要,教育改革要系统、深入、务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力,破解教育难题。  当前,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风起云涌。门头沟教委着眼未来、依托科技、立足需要、服务应用,全面、深入推动教育改革,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近日,本刊采访了门头沟区教委主任李永生,采访过程中,李
我们看到赛场上的教练鼓舞士气,帮助运动员明确自己的目标,给予他们及时的行动反馈,激发潜能、调整状态去创造最佳战绩。教练型教师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调整学习策略,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达成目标并塑造能力。提供整体性、适应学生差异的评价反馈是教练型教师的重要特征之一。学生会提前了解教师的期望是什么,知道基本规则,更准确地完成某项任务;行动中,教师或亲身示范,或提供支持策略,有针
不远的将来,随着“云计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将会因廉价和方便而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这将要求人们在考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时具有前瞻性眼光,认识到眼前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够用就好”;要提前着手探索“云计算”时代对教育资源建设、教学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教育信息化的“云”机制,研究学校的网络中心、教育技术机构的重新定位。同时,“云计算”的发展将引发教育技术观念的更新:一切皆服务(e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