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工作不抱怨,孩子才不抱怨上学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抱怨是学来的。
  兜爸做HR(人力资源管理)一年来压力有增无减,每天早出晚归,到家之后仍是心事重重、郁郁寡欢的苦瓜脸,三句话离不开“头痛”“心累”“想睡个懒觉”。最初的两个月还好,他倾诉一下,我安慰一下,兜兜似懂非懂兀自看电视。
  时间长了,兜爸这种祥林嫂似的抱怨一出口,兜兜就开始顶嘴:“我学习也很累啊!我也不想上学了!”一个不想上班的,一个不愿上学的,关于谁更辛苦一些,谁更应该被同情,开始无休止的“攀比”。
  这样的争论无休无止……刚开始大家觉得是一家人拌嘴玩儿挺有趣,直到有天,我发现心态一向积极阳光的兜兜早晨起床像爸爸一样叹口气道:“唉!求死day啊!”
  当场石化。
  苗头越来越不对了,兜兜的表现越来越消极,学习不再是给自己学的本领,成了老师家长强加给她的任务。对生活总有很多不满,怨天尤人,而不是主动去争取……我尝试各种引导,但是完全不见效果。
  某天下了晚自习,兜兜习惯性地问:“妈妈,爸爸回来了吗?”
  当我给出的答案又是“爸爸在加班没回来”时,兜兜若有所思,不一会儿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爸爸是上高年级的晚自习,我是上低年级的晚自习,所以爸爸总是下课比我晚!”
  通过这句单纯的话语让我明白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在孩子的心里,学校与工作是可以简单划等号的。
  兜兜的症结找到了:她得了传染病!一种情绪传染病!当兜爸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来的时候,兜兜就被这种慢性病传染了!
  既然负能量来源于兜爸,那么我以前对于兜兜的种种引导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想要斩草除根、釜底抽薪还需要从兜爸入手。
  兜兜睡后,跟兜爸进行了详谈,让他明白,他的行为已经对兜兜产生的不良影响且亟需扭转,但是只抱怨人家就纯属指责了,所以我还推心置腹给他建议:
  1.有意识像聊天气一样轻松地聊工作
  聊天气的时候不带感情色彩,下雨带把伞,降温穿外套,工作、学习其实也是如此,改变不了就学会适应。烦心事尽可能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浓墨重彩加入太多感情渲染只会让自己沉浸在失意、沮丧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致使“亲者痛,仇者快”,没有任何价值。
  2.把坏情绪关进冰箱:冷、静、藏
  选冰箱都知道需要制冷效果好的、噪音小安静的、存储空间大耐用的。遇事冷静别忙乱慌张、静钝从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有条不紊地去完成;藏不是藏着一堆工作磨蹭,是要心里有底,能经得住事。《周易》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就藏匿锋芒、修身养性,等到机会来时,充分展露自己的才华。
  3.把工作压力演成励志剧
  为什么女人喜欢看韩剧?因为女人透过千辛万苦跌宕起伏剧情,从中看到了灰姑娘变公主的励志希望啊!接手一份工作,先预见可能的结果,立下目标,然后再做计划细化目标实现的步骤,过程中的压力就当励志剧的剧情吧!
  兜爸听了我的建议还挺感动的,不仅没嫌我唠叨,还承认确实是自己最近的消极情绪给了孩子不好的影响。但是真正的改变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我对兜兜也做了应急调理:
  1.情绪不好不见面,削弱污染源
  兜爸加班、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放他出去跟朋友喝酒解闷打球扯淡,尽量让兜爸把消极情绪释放在外,不让兜兜听到;我每天跟兜兜在一起聊开心轻松的话题,恢复兜兜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对学校、对学习的饱满热忱。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种语气说问题
  晚上爸爸加班,兜兜说:“爸爸真可怜又加班!”我说:“不是这样,是因为爸爸学了很多本领,有很多工作都离不开他呢!你也好好学习,将来很多人都敬佩你,有问题来请教你,想想这样多酷!”
  “Yes!酷毙了!”兜兜对爸爸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对自己的未来也饱含期待。
  3.自信接受挑战,不怨天尤人
  “XX上课先跟我说话,我理他才被老师批评的”“这道题我会,考试的时候太困了所以没做对”这些找借口的行为,实质就是怨天尤人的消极心态。引导兜兜从自身找原因,犯错误可以改,不会可以学,但是不允许推卸责任、回避问题,要勇敢地面对挑战,自信地解决难题。
  人生是一场修行,教养孩子是一场修行,善为父母岂能不是一场修行?
  兜爸说:我每天面对很多人,处理很多纠纷,办公室人来人往,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啊!
  兜兜:我每天也要跟很多同学呆在一起,我同桌很调皮经常跟我打架!还要想带去的两本漫画书是给晨晨、乐乐呢,还是给天天、昊昊?下课我也没时间上厕所呢!
  兜爸:我要写很多材料,要给领导汇报,还要迎接检查!
  兜兜:我要写很多作业,还要练合唱准备给校长汇报演出啊!我们中午都不能睡午觉!
  兜爸:我周末都要加班不能休息!
  兜兜:我周末还要学古筝和国画,学完还要写作业、写周记呢!你没有吧?!
其他文献
我们常常不愿在孩子面前承认——其实钱也不是个坏东西。  很多孩子不认识钱  参加一期少儿节目的录制,主题是有关“儿童财商教育”的。  不过,说实话,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哭笑不得—— 谈什么“财商教育” ?扯得太远了, 7、8岁的小学生耶,还有连人民币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呢。这不,买完东西,接过工作人员手绘的钞票立马转身走人,假币耶!还不是一个两个那。  当然,有些孩子似乎是发现了问题的
期刊
没有好方法,学习费力又无趣  表妹的孩子小雯上小学时,成绩不错,说话得体,表妹也以此为傲,坚信孩子做得很好。但实际上她看到的只是她希望看到的,并不是真实情况。  表妹自己在学习时没下过多少功夫,所以不知道孩子要付出多少才能学好,也就没有尽力督促孩子用功。到了五年级时,小雯数学考试没考好,又不愿意让妈妈知道,就模仿妈妈的签字。当表妹在床底下发现数学卷子后,她真想不到这么好的孩子居然会骗人,为什么会骗
期刊
儿子快上三年级了,我发现他经常编谎话骗我们。比如,明明老师没有表扬他,他会回来告诉我们表扬的人里有他;明明听见刚才是他在楼下大喊大叫,他却绝口否认;明明学校没有让家长出钱买学习资料,他会谎称学校让每人交三块钱买试卷。我什么道理都讲过了,他也没少挨打,可依旧如故。  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上周末他竟然悄悄拿了家里的钱,给自己买了个篮球,还撒谎说钱是小姨给的!这么小就谎话连篇,长大后得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期刊
我们对孩子的教诲是——干一行爱一行。就是年纪轻轻的,别瞎白话,哪那么多梦想,踏踏实实地学一手有用的东西就成。  我们常常会忘记我们曾经放弃的梦想,苦逼的人生。  大师马斯洛还是小马时,先是对法律感兴趣,学了仨月,又没意思了,转而学构造心理学,又烦了,发现行为主义心理学不错,接受了一段严格的行为主义训练,又没意思了,想去研究美学……直到最后,快转了一个遍了,终于想明白了,拍板定下学心理学,最终搞出了
期刊
用吃饭饭、洗澡澡这些幼稚的话带孩子,不如说大人的话好使。  我的经验:要让孩子学会这个概念,那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就要强调定义,这对他们理解这个概念,以及以后继续这些行为是有帮助的。  我的经验:给孩子这个概念的定义,并且在他做成功时这样鼓励,好处是,下一次再有类似的场景,他会回忆起这次成功的经历,用“我是一个自控力良好的孩子”来自我激励,进入良性循环。  我的经验:有人说,还是你的孩子听话,说了
期刊
当孩子冒出新的梦想,别去管他前一个梦想、以及前面那一堆梦想怎么办。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虎虎,崇尚力量感、速度感、肌肉感,特别迷恋NBA。这天,整个人又陷进电视里看NBA全明星赛了。看完后,一本正经地跟我说,他的梦想是长大后进NBA打篮球!  我实在想忍住不笑啊,最后还是从喉咙里、嘴里以及鼻孔里发出噗噗声。不能怪我啊,我都数不过来这是他的第几个梦想了。  很小的时候,虎虎迷奥特曼。  那时候他特
期刊
沉浸在《舌尖上的中国2》里的人们,被各种“专业挑毛病的”吓尿:藏族小伙采蜜是抄袭BBC纪录片的桥段;在上海租房学琴的女孩,其实是导演亲戚旗下的签约艺人……  吃货们的好心情被葬掉了,就在此时,正在经历苦夏的济南人民,被一部网上疯转的《舌尖上的济南》打了点鸡血。  点开《舌尖上的济南》,一口老血差点喷到电脑屏上……这解说是谁?浑厚、楞土、有特色,就是济南名吃“草包包子”味儿!  镜头、配乐、配音、构
期刊
梁培恕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的次子,他爹认为兴趣即生命。  回想起来,父亲(梁漱溟先生)对我们是一切方面都不做硬性规定,从不指明我们应该怎样做,只有一个得当与否的暗示。  哥哥各门功课同样好,我是非常偏,极怕数理化。如果病只在偏,那还好,恐怕最重的病在意欲纷杂。  不必缕述我在十来岁时,一共改变了多少次主意、换了几个学校,其间还两度退学自修。可以说我的愿望简直南辕北辙,一时要投考空军幼年学校,一时又
期刊
这个年龄孩子的情感是微妙的、矛盾的、纠结的,不像大人,听听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孩怎么说的。  按教材上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算是到了青春期了。我觉得青春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懂得如何正确与异性交往。  不信,你看看。如果你去和同龄异性说句话,全班同学准斜着眼珠子死盯着你,脑袋里头一定还这么想:“这某某某怎么和某某某说话了,他不会喜欢她吧?”如果这时候,还有人用小眼神幸灾乐祸地看着你,你就更手足无措了,要说
期刊
《围殴女生,还做出胜利手势》《12岁男孩遭同学殴打离校出走,称被人踹得吐血》《初二生打初一生,遭对方纠集20人群殴报复》……类似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落入被轮番欺凌的惨境。  我们的意见是:对于校园内的飞来横祸,第一次如何应对,非常重要;校园外的横祸,能跑则跑,无论何时,生命第一。  但是一个专题所提供的方法总是有限的,或许并不适合您家孩子。或许您有更好的应对方法,请随时联系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