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异性交往就像挖地雷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shui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年龄孩子的情感是微妙的、矛盾的、纠结的,不像大人,听听刚进入青春期的男孩怎么说的。
  按教材上说,我们这个年龄段算是到了青春期了。我觉得青春期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懂得如何正确与异性交往。
  不信,你看看。如果你去和同龄异性说句话,全班同学准斜着眼珠子死盯着你,脑袋里头一定还这么想:“这某某某怎么和某某某说话了,他不会喜欢她吧?”如果这时候,还有人用小眼神幸灾乐祸地看着你,你就更手足无措了,要说的话,只好全咽回去。
  但是,不说也不行。全班同学还是齐刷刷地盯着你:“怎么不说话了?那肯定是喜欢人家!”出丑了吧!
  几分钟之后,流言蜚语就满天飞了,你也该被唾沫星子淹死了。
  在我看来,和异性交往就像挖地雷,你敢挖,就得有胆子被炸死。我那可怜的胆子哦!
  过“六一”的时候,我有一个唱歌的节目,因为是串烧,五个同学一起唱,到最后,要求大家手拉手。我左看看右看看犯了愁,两边都是女生,这可怎么办呢?再看台下,全班同学人手一个手机,正对着我一顿狂拍,我脸红得能滴出血来。
  演完节目,我挨批了,辅导员张老师说:“小小年纪,怎么这么封建!”我的伟岸形象登时碎了一地!
  你看,我们现在与异性交往都像和黑社会头目接头,都得小心谨慎地找个没人的地方,仿佛随时会有警察猛然跳出来一枪崩了你,真压抑。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哇!
  看看这位少年的妈妈怎么说——有啥为难的?和异性交往得多练!
  妈妈讲了个自己的故事:五年级时,有一天,班里一个女生哭得很厉害,一边哭一边说:“他们都说我跟某某好,我根本就没有!”我听了气得七窍生烟,那个男生,明明是我在偷偷喜欢他嘛!
  儿子听完,乐了乐,似有所思地走开了。
  后来,妈妈又给他上了一课,告诉他:人到了这个年龄段,都会有这种朦胧的感情,这是自然规律,人性本能,有了就是有了,不必压抑,正常交往就行,只要做到自然、得体。就算恋爱了,也没关系。但是不能沉溺于此,如果荒废了学业,你能许人家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如果能在交往中,彼此互相鼓励、互相学习,那才是好样的。
  孩子跟异性交往是做人必须学会的,但不是别人说说就能做好的,让孩子操练去吧,多练练他才能知道什么是自然、得体的交往。
其他文献
估计你也看过那张网络图片吧,一个孩子吃面条,甩得满头满脸都是。谁看谁笑,但如果说把这孩子搁谁家,就是谁摊上谁哭了。谁都想自己的孩子干干净净的,于是自己手里那把勺子不自觉地就递到孩子嘴边了。女儿杨杨学吃饭时,我努力管住了自己手里那把勺子。  杨杨六个月大时,我发现她开始抢勺子,喜欢拿勺子玩儿,抢过来还往自己嘴里比划。长本事了?成,给你一把。  开始时,勺子用不好,吃得满桌狼藉:粥倒在头上,菜叶沾在衣
期刊
二年级小女生要穿高、跟、鞋啦!给买吗?不买!买了,嘿嘿,买了就买了,其实她眼中的高跟鞋也就是我们眼中的小坡跟。所以,别把孩子想“歪了”。  前天晚上,姜来给奶奶打电话:“奶奶,我明天过生日,你可别忘了。你准备好送我什么礼物了吗?”  奶奶问她:“你想要什么礼物,告诉我,我去给你买,想要什么给你买什么,好不好?”  姜来瞅了一眼躺着床上专心致志捧着手机看朋友圈那些垃圾转发链接的妈妈,小声说:“奶奶,
期刊
我们常常不愿在孩子面前承认——其实钱也不是个坏东西。  很多孩子不认识钱  参加一期少儿节目的录制,主题是有关“儿童财商教育”的。  不过,说实话,孩子们的表现,却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哭笑不得—— 谈什么“财商教育” ?扯得太远了, 7、8岁的小学生耶,还有连人民币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的呢。这不,买完东西,接过工作人员手绘的钞票立马转身走人,假币耶!还不是一个两个那。  当然,有些孩子似乎是发现了问题的
期刊
没有好方法,学习费力又无趣  表妹的孩子小雯上小学时,成绩不错,说话得体,表妹也以此为傲,坚信孩子做得很好。但实际上她看到的只是她希望看到的,并不是真实情况。  表妹自己在学习时没下过多少功夫,所以不知道孩子要付出多少才能学好,也就没有尽力督促孩子用功。到了五年级时,小雯数学考试没考好,又不愿意让妈妈知道,就模仿妈妈的签字。当表妹在床底下发现数学卷子后,她真想不到这么好的孩子居然会骗人,为什么会骗
期刊
儿子快上三年级了,我发现他经常编谎话骗我们。比如,明明老师没有表扬他,他会回来告诉我们表扬的人里有他;明明听见刚才是他在楼下大喊大叫,他却绝口否认;明明学校没有让家长出钱买学习资料,他会谎称学校让每人交三块钱买试卷。我什么道理都讲过了,他也没少挨打,可依旧如故。  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上周末他竟然悄悄拿了家里的钱,给自己买了个篮球,还撒谎说钱是小姨给的!这么小就谎话连篇,长大后得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呀
期刊
我们对孩子的教诲是——干一行爱一行。就是年纪轻轻的,别瞎白话,哪那么多梦想,踏踏实实地学一手有用的东西就成。  我们常常会忘记我们曾经放弃的梦想,苦逼的人生。  大师马斯洛还是小马时,先是对法律感兴趣,学了仨月,又没意思了,转而学构造心理学,又烦了,发现行为主义心理学不错,接受了一段严格的行为主义训练,又没意思了,想去研究美学……直到最后,快转了一个遍了,终于想明白了,拍板定下学心理学,最终搞出了
期刊
用吃饭饭、洗澡澡这些幼稚的话带孩子,不如说大人的话好使。  我的经验:要让孩子学会这个概念,那当他们表现好的时候,就要强调定义,这对他们理解这个概念,以及以后继续这些行为是有帮助的。  我的经验:给孩子这个概念的定义,并且在他做成功时这样鼓励,好处是,下一次再有类似的场景,他会回忆起这次成功的经历,用“我是一个自控力良好的孩子”来自我激励,进入良性循环。  我的经验:有人说,还是你的孩子听话,说了
期刊
当孩子冒出新的梦想,别去管他前一个梦想、以及前面那一堆梦想怎么办。  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儿子虎虎,崇尚力量感、速度感、肌肉感,特别迷恋NBA。这天,整个人又陷进电视里看NBA全明星赛了。看完后,一本正经地跟我说,他的梦想是长大后进NBA打篮球!  我实在想忍住不笑啊,最后还是从喉咙里、嘴里以及鼻孔里发出噗噗声。不能怪我啊,我都数不过来这是他的第几个梦想了。  很小的时候,虎虎迷奥特曼。  那时候他特
期刊
沉浸在《舌尖上的中国2》里的人们,被各种“专业挑毛病的”吓尿:藏族小伙采蜜是抄袭BBC纪录片的桥段;在上海租房学琴的女孩,其实是导演亲戚旗下的签约艺人……  吃货们的好心情被葬掉了,就在此时,正在经历苦夏的济南人民,被一部网上疯转的《舌尖上的济南》打了点鸡血。  点开《舌尖上的济南》,一口老血差点喷到电脑屏上……这解说是谁?浑厚、楞土、有特色,就是济南名吃“草包包子”味儿!  镜头、配乐、配音、构
期刊
梁培恕是国学大师梁漱溟先生的次子,他爹认为兴趣即生命。  回想起来,父亲(梁漱溟先生)对我们是一切方面都不做硬性规定,从不指明我们应该怎样做,只有一个得当与否的暗示。  哥哥各门功课同样好,我是非常偏,极怕数理化。如果病只在偏,那还好,恐怕最重的病在意欲纷杂。  不必缕述我在十来岁时,一共改变了多少次主意、换了几个学校,其间还两度退学自修。可以说我的愿望简直南辕北辙,一时要投考空军幼年学校,一时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