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期中测试后,为了帮助学生回顾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便于我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与要求,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我就让他们结合上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写一份学习总结。收上来后,真有一点出乎我的意料,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成绩和经验写的很少,即使写了也是轻描淡写,泛泛而谈。远没有对自己存在的问题写得充分、细致。看到这里,我却高兴不起来。要知道,这个班是全校最好的班级,是从全县一万名考生中挑选出来的。学习上,怎么会出现缺点多于优点呢?原因是学生过于看重自己存在的不足,漠视或无视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这种评价固然能促使学生有针对性的改变自己存在的不足,但我认为这样过于关注自己的不足,容易增加精神压力,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也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其实,在找出问题的同时,不忽视自己取得的成绩,把经验总结出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我认为在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存在的不足时,还应该引导他们找出自身的优点,肯定自我,悦纳自我,才能满怀信心地走在求学的道路上。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方法来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的肯定与接纳。
一、 营造接纳自我的环境氛围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这样教育学生:优点在自己身上,不去问,也不会少,而缺点就必须找出来改变,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进步。这句话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但是这种做法忽视了优点的辐射作用和感染力。如果将两者都找出来,特别是将优点找出来对学生的进步也许激励作用会更大。为此,首先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自身优点存在的必然性,改变过去过于看重缺点的做法,在学生周围营造一个肯定自我、认同自我的环境。可实行的做法有:利用权威理论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我们引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明确地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只智能,每个人都肯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很突出,每个人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学习这一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发展自我的信心。利用阅读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选择珍视自我、发挥自我潜能而获取成功的人事迹作品,先个人朗读,体味,写感受,再在小组内交流,推荐到班会上朗读。目前,一些学生对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中振奋人心的名言已经耳熟能详。如“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无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 的宇宙。”等等。他们在朗读与交流中受到了感染,增强了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信心。每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自信方面的名言,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通过筛选评比,择优张贴在墙报上或用作布置班级的标语,能起到时时激励学生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找自身优点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即使再差的学生也不能说他们各方面都不行,就从学习方面来说,他们也总会有某一方面的优势。只不过在平时,周围的人过于从不足的方面来评价他们,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往往受到别人消极评价的影响,把自己定位为差生。致使他们学习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要改变他们的精神状态,就应该先从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入手,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项和优点。并通过多次认识矫正,加强对他们心理的正面暗示,使消极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方法之一,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自己优点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某一时间让他们陈述自己的优点,分条来说,要求全面无遗漏,要有具体的事例,越详细、越真切越好。活动结束后,形成书面文字,教师再作补充完善后,分批次在班里朗读或张贴,增强表扬力度,强化学生对自己优点的认识。方法之二,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每一页都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完成作业后,在空白处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对本次作业的优点要加以评注,不同学科按学科老师的不同要求作评注。如作文可以从中心、选材、结构、手法和语言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入手。也可以在自己认为做得好的某一处标示出来,如画线,加着重号等。每一学期,教师举行一两次作业评注展览,参展作业的后面附有教师赞扬方面的评语。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给后进生特别的关爱,要让他们的优点与进步充分地展示出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能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能给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 发动学生互找优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般的人不容易充分地看到自身的优缺点,后进生常常听到的是不满和指责的声音,他们对自身的优点往往更是视而不见,怎么办呢?发动同位或同组学生相互找闪光点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每次活动前,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好一张表格,上面有提示内容,如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奋拼搏、尊长爱幼等。要求填表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具体充分,要把对方的优点找足找全。上交后,教师再加以整理,选择一定的时间公布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明了自身的优点,也知道他人的优点。还可以采用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发掘同学身上的可贵之处,如,布置“我的好同桌”、“在他(她)身上我发现了美”、“他(她)令我感动”等题目的作文,以激发小作者赞美同学的热情。还可以在每次测试后,同桌交换试卷,在试卷上找出对方的可取之处并作好标志,写出评语。坚持采用学生之间互找优点的方法,不仅让被评者发现了自己身上原来还有这么多优点,表现出积极快乐的情绪,能够昂起头来走路,还促使学生也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改变了妄自尊大、自以为了不起的毛病,自觉地学习他人的优点。也容易消除班级中的矛盾与摩擦,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四、帮助学生找优点
也许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也许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往往十分注意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并且以为找出不足,给他们指出来,让他们改正,就能促进学生进步。以致于在作总结或评价学生时,总忘不了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在差生的评语中,赞扬他们的话就更少了,即使有,也往往与学习无关。对学生过于挑剔,几乎成了我们不少老师的职业病,其实,毛病是越挑越多,带来的副作用也就越大。换一种方法看待学生,效果也许更好一些,这种方法就是教师要拿起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我们在指出他们不足的同时,何妨郑重地、热情地指出他们的优点,甚至有些夸大。这样做,对他们往往也是有益无害的。记得陶行知先生在处理两个学生打架事件时,就专从他们身上找优点,每找出一条,就奖励他们一颗糖果。结果那个打人的学生认识了错误,泪流满面地离去。这种从学生身上找优点方法,既让犯错误的学上看到了自己的正确之处,更使他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这要比严肃批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老师对待学生,也应该学习陶先生先看到学生优点、并加以表扬的做法,抱着对宽容和学生负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和慈爱之心赞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在平时交谈、作业批改及学期评价中,不要忘记寻找甚至挖掘他们的出色表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发现其中蕴涵的闪光点,把赞扬之声贯穿到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这样做了,就利于学生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增强他们提高成绩、改变不足的信心,同时师生双方也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
一、 营造接纳自我的环境氛围
在学校里,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这样教育学生:优点在自己身上,不去问,也不会少,而缺点就必须找出来改变,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进步。这句话听起来十分有道理。但是这种做法忽视了优点的辐射作用和感染力。如果将两者都找出来,特别是将优点找出来对学生的进步也许激励作用会更大。为此,首先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自身优点存在的必然性,改变过去过于看重缺点的做法,在学生周围营造一个肯定自我、认同自我的环境。可实行的做法有:利用权威理论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我们引用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明确地告诉学生,每一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只智能,每个人都肯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很突出,每个人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学习这一理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发展自我的信心。利用阅读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选择珍视自我、发挥自我潜能而获取成功的人事迹作品,先个人朗读,体味,写感受,再在小组内交流,推荐到班会上朗读。目前,一些学生对毕淑敏的《我很重要》中振奋人心的名言已经耳熟能详。如“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无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 的宇宙。”等等。他们在朗读与交流中受到了感染,增强了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信心。每学期开始,我们组织学生搜集整理自信方面的名言,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通过筛选评比,择优张贴在墙报上或用作布置班级的标语,能起到时时激励学生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找自身优点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即使再差的学生也不能说他们各方面都不行,就从学习方面来说,他们也总会有某一方面的优势。只不过在平时,周围的人过于从不足的方面来评价他们,久而久之,他们自己也往往受到别人消极评价的影响,把自己定位为差生。致使他们学习情绪低落,甚至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要改变他们的精神状态,就应该先从改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入手,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项和优点。并通过多次认识矫正,加强对他们心理的正面暗示,使消极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方法之一,组织学生开展寻找自己优点的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某一时间让他们陈述自己的优点,分条来说,要求全面无遗漏,要有具体的事例,越详细、越真切越好。活动结束后,形成书面文字,教师再作补充完善后,分批次在班里朗读或张贴,增强表扬力度,强化学生对自己优点的认识。方法之二,要求学生在做作业时,每一页都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完成作业后,在空白处要用不同颜色的笔,对本次作业的优点要加以评注,不同学科按学科老师的不同要求作评注。如作文可以从中心、选材、结构、手法和语言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入手。也可以在自己认为做得好的某一处标示出来,如画线,加着重号等。每一学期,教师举行一两次作业评注展览,参展作业的后面附有教师赞扬方面的评语。在这项活动中,教师要给后进生特别的关爱,要让他们的优点与进步充分地展示出来。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能给学生以激励,同时也能给学生以正面引导。
三、 发动学生互找优点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般的人不容易充分地看到自身的优缺点,后进生常常听到的是不满和指责的声音,他们对自身的优点往往更是视而不见,怎么办呢?发动同位或同组学生相互找闪光点倒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每次活动前,老师和学生一起设计好一张表格,上面有提示内容,如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奋拼搏、尊长爱幼等。要求填表者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具体充分,要把对方的优点找足找全。上交后,教师再加以整理,选择一定的时间公布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明了自身的优点,也知道他人的优点。还可以采用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发掘同学身上的可贵之处,如,布置“我的好同桌”、“在他(她)身上我发现了美”、“他(她)令我感动”等题目的作文,以激发小作者赞美同学的热情。还可以在每次测试后,同桌交换试卷,在试卷上找出对方的可取之处并作好标志,写出评语。坚持采用学生之间互找优点的方法,不仅让被评者发现了自己身上原来还有这么多优点,表现出积极快乐的情绪,能够昂起头来走路,还促使学生也看到了他人的长处,改变了妄自尊大、自以为了不起的毛病,自觉地学习他人的优点。也容易消除班级中的矛盾与摩擦,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四、帮助学生找优点
也许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太高,也许我们恨铁不成钢,我们往往十分注意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并且以为找出不足,给他们指出来,让他们改正,就能促进学生进步。以致于在作总结或评价学生时,总忘不了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在差生的评语中,赞扬他们的话就更少了,即使有,也往往与学习无关。对学生过于挑剔,几乎成了我们不少老师的职业病,其实,毛病是越挑越多,带来的副作用也就越大。换一种方法看待学生,效果也许更好一些,这种方法就是教师要拿起放大镜和显微镜发掘学生身上的优点。我们在指出他们不足的同时,何妨郑重地、热情地指出他们的优点,甚至有些夸大。这样做,对他们往往也是有益无害的。记得陶行知先生在处理两个学生打架事件时,就专从他们身上找优点,每找出一条,就奖励他们一颗糖果。结果那个打人的学生认识了错误,泪流满面地离去。这种从学生身上找优点方法,既让犯错误的学上看到了自己的正确之处,更使他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这要比严肃批评效果要好得多。我们老师对待学生,也应该学习陶先生先看到学生优点、并加以表扬的做法,抱着对宽容和学生负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和慈爱之心赞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在平时交谈、作业批改及学期评价中,不要忘记寻找甚至挖掘他们的出色表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上发现其中蕴涵的闪光点,把赞扬之声贯穿到他们的生活与学习之中,让他们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这样做了,就利于学生改变对自己的认识、增强他们提高成绩、改变不足的信心,同时师生双方也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