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efltoef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高校制度文化是指高校以体制、机制、政策、规章等所确定的制度环境,它是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能体现高校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与行为准则,对师生的思维、言行方式和生活行为习惯具有引导、约束和规范的作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系高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要培养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使其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制度文化能通过校园这一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潜移默化地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相吻合,从而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在新时期,只有不断地加强研究,并注重发挥校园制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功能和优势,以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确保高校育人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的制度文化作为隐性德育课程的一部分,是高校重要的德育资源。它能创设一种唤起学生高尚情感、激发他们健康成长的文化环境、教育环境和精神氛围,并感化和陶冶学生,以达到深层次的育人功能。良好的高校制度文化之于大学生的德育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良好的高校制度能为大学生提供合理、有序、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在新制度经济学里,有一个基本的命题就是“制度是重要的”。总体上看制度是人类创造的作用于个人以及对个人之间关系的限制和约束,是保证一个组织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高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制度管理是其管理的基本形式,而高校制度文化是高校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是用以保障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和良好秩序的维护而人为制定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行为模式和运行方式。这些关于高校生活的具体准则与规范,保证了学生健康成长的正当权益。这种权益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的权利,即在教育教学中能被公正公平地对待,比较愉快地接受高校生活并习得个体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等等。只有当高校制度能够公正地实现和保障个体权益时,学生才会认可这种高校制度,进而按照制度的规范与要求行事。因此,良好的高校制度文化的根本作用在于营造有序、合理、公平、公正的教育环境,保证高校成员的合理权益,引领良好的道德风尚。
  2.良好的高校制度能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提供正确的规范要求与发展导向。行为表现是体现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外在标志,而良好的高校制度文化可以为学生提供理性的行为规范,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目标起导向作用,使学生激发出潜能、激情,朝着理想境界不断奋斗。同时,对那些不符合社会要求、违反高校制度的行为起到纠正和惩罚的作用。大学生通过感知、实践、认可高校的各项制度,使之内化成为自身道德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主动接受高校的制度规范,实现从制度的他律变为道德的自律。
  3.良好的高校制度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任何制度都要以一定价值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为前提,都要以一定的伦理精神为底蕴。”“与个人德性相比,制度德性是个体德性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制度内含的伦理价值是个体判断自己道德行为的重要标准。制度的伦理价值通过规范或具体的组织形式、运作程序来确立,内在地包含了高校全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道德养成,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合理的高校制度对学生生活作出合理的安排,学生依制度行事,对制度内在的价值信念产生心理认同,并逐渐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形成较为稳定的正确的认识、态度和情感,这种价值认同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同时,高校的制度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对人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中的有效渗透
  
  1.高校制度文化要为学生所接受、认可,需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高校制度文化的外在形式表现为各种成文的、条例化的和不成文的规章、条例和传统,因此在学生的眼中始终是约束人的异己的东西。它存在着一个从制度文本到制度文化、从带有强制性的外在的文化转化为学生内心认同的文化的过程。因此,要使高校制度文化发挥最大的效能,就必须要关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运用高校制度文化,特别是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必须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联系,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其实,执行某项制度的过程也是就针对某一事件或普遍性问题,反复说理宣传的过程,争取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同。
  2.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相互补充。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有其局限性,这就是“软”。所谓“软”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行政和法律的约束力,思想政治教育搞得再好,总会有一部分人不接受,少数人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不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纠正。因此,硬性的高校制度可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实现“软”中带“硬”的约束机制。另一方面,传统的管理制度以硬性约束为主要手段,不利于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相结合,可以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实现“硬”中带“软”的人性化管理趋势。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的制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存于高校校园之中,它们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正确认识到两者的辩证关系,将使高校制度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校园中相互强化,健康发展,这无疑将更好地推动高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及个性的培养起导向作用,高校制度文化建设充实和发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对高校制度文化起导向、灵魂作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影响、改造和创新着高校制度文化。我们必须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寓于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活动中,从而实现高校制度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高校管理者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高校制度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得好坏,体现了高校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信仰追求,取决于高校管理者的思维、视野、学习能力、理论水平、决策能力和实践能力。如果仅仅把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理解为规章制度的制定、并把规章制度作为“本该如此”的教条去执行,那就等于放弃了这个能够实施德育、促进师生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
  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往往涵括制定制度文本——运行实践——反馈修订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它最终形成的是人人都自觉以此为准绳的体制、机制、政策系统,一种身在其中、离开它就无所作为的环境氛围”。要建设这样的制度文化,其建设者需要进行系统思维,要着眼于制度文本在整体框架中的统一性和层次性,建立一套制度体系,要着眼于制度体系的导向性、激励约束力和人性化,而不能搞形式主义。
  2.加强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伦理价值导向。任何制度都是与一定时代相联系的,体现时代的伦理精神。学校作为培养下一代人的场所,更应该注重制度的伦理内涵,通过制度伦理价值引导学生的健康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具体的制度文本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体现具体时代特征。
  3.提高高校制度建设的民主化程度。学校制度要发扬民主,让学生参与各种目标、计划、规则等的制定,使制度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同时,学生民主参与制度的制定和学校管理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活动,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和学校管理,这样的学校制度才是民主的、现实的,是学生自主要求的反映,而不是学生单方面意志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在参与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学校制度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持久的心理定势。
  4.增强学校制度的执行力。学校制度只有被严格执行,才是真实的、生活中的制度,而不是特意“创造”的“装饰品”。严格执行学校制度也是消除学校不合理潜规则的有效途径。学校制度制定出来以后,还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适时地对制度进行完善、更新,使制度更趋合理、操作更加有效。
  5.发挥整体功效,实现高校制度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运用高校制度文化的动态与静态管理相结合。学校制度文化具有规范性特点,一般给人以简单、生硬的感觉,只注重制度文化的静态执行不免有僵化之嫌,再加上执行对象的灵活性要求在执行过程中既讲求原则又不乏人情味,在动态执行过程中增加执行主体与被执行者的交往,增加理解,放大育人效率。
  总之,高校制度文化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新载体,它适应了新时期大学生追求全面发展的心理要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也对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重视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整体有序的思考和合理的安排,将既有利于发挥高校制度文化的优势,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促进作用,也有利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保障高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而且质量也逐步被社会认同,形成了一定的结构、层次和办学特色,逐步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底,民办高校已经占到我国高中后教育机构总数的40%,而在整个普通高校、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中,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为1174万人,
德育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近些年来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作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际效果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一、高校德育实效性低的表现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主要是指同大量投入相比,并未获得相应的效益,即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如下:  1.文明行为习惯欠佳  一个人从出生到上小学、中学乃至大学,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是教育
一、培养高素质教师是教育的需要    1.教育职能的本身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这三个要素。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的内容应当让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而选择内容时,离不开对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种种成长条件的深刻洞悉。一位教师如果能够了解别人,同时他也必然是一个了解科学、艺术、伦理和整个文化发展的概貌,并对所教学科有系统了解和研究的人。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学生和教
夸张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它能极大地增强表达效果,英语和汉语中都有这种修辞。从夸张的形式与内容上,比较英汉夸张修辞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夸张修辞的不同点上影射出英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