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现代社会,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尤其以教育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中国有句古语: “ 子不教, 父之过”。这反映了古人对家庭教育的充分肯定。一般说来,实施家庭教育的是孩子的父亲,因此父母亲的行为举止言谈身教以及文化水平等都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灵活机动。因为教育是发生在亲子之间,所以这种教育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教育方式随意,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所以,要想提高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效果,必须首先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在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指导家长教育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起到强有力的辅助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纪律按照教学原则,遵循教育规律,采用集体方式进行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系统全面。学校教育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包括天文、地理、自然在内的各门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儿童获益最大,进步最快的还是学校教育。导向明确。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方
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内蒙古鄂伦春旗委党校 高泽会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如:1、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全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伟大力量,也是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对于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重研究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长阶段,全面了解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实际,充分立足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亲和力的教育内容;将伟大的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青少年个人立志成才的身心发展目标,善于将“远大”理想的树立和“近小”目标的设置有机结合,增强理想的真实可触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德育和智育有机融合,使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教育载体,使青少年在各种异彩纷呈的活动和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对教育内容产生认同感,自觉形成良好的个体思想政治品德,主动摒弃以往不良的思想倾向,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焕发多彩的青春活力。2、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相融合,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这种民族精神寓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三、优化外部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青少年年龄的特点、心智的尚未成熟决定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更直接,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优化也是有效引导其形成崇高价值追求的必要途径之一。首先,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学业长进,更要关注孩子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其次,重视学校环境的优化。学校是青少年长身体、增知识、学本领的集中场所,学校要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倡导良好的校风、优良的教风、浓郁的学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意义的文化生活和诚信的道德标准。再次,注重大众媒体环境的优化。青少年时期是对人生充满好奇的时期,这一特点决定了青少年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花大力气优化大众传媒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有效管理。加强对传媒,尤其是互联网中不良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使不良分子没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要增强青少年自身对不良宣传的辨别、抵御能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目前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多元价值取向,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一、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中国有句古语: “ 子不教, 父之过”。这反映了古人对家庭教育的充分肯定。一般说来,实施家庭教育的是孩子的父亲,因此父母亲的行为举止言谈身教以及文化水平等都是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优势在于灵活机动。因为教育是发生在亲子之间,所以这种教育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教育方式随意,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所以,要想提高青少年家庭教育的效果,必须首先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当前,在加强学校教育工作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指导家长教育的作用,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起到强有力的辅助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纪律按照教学原则,遵循教育规律,采用集体方式进行的教育。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系统全面。学校教育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传授包括天文、地理、自然在内的各门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儿童获益最大,进步最快的还是学校教育。导向明确。学校教育是人的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方
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内蒙古鄂伦春旗委党校 高泽会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作用。在学校教育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应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如:1、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全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激励全体人民奋发向上的伟大力量,也是引导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对于思想政治课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注重研究青少年的年龄、心理特点、长阶段,全面了解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实际,充分立足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设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亲和力的教育内容;将伟大的理想信念教育转化为青少年个人立志成才的身心发展目标,善于将“远大”理想的树立和“近小”目标的设置有机结合,增强理想的真实可触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德育和智育有机融合,使青少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教育载体,使青少年在各种异彩纷呈的活动和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对教育内容产生认同感,自觉形成良好的个体思想政治品德,主动摒弃以往不良的思想倾向,养成崇高的价值追求,焕发多彩的青春活力。2、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工作。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既植根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之中,又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相融合,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力量源泉。这种民族精神寓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三、优化外部环境,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当中。青少年年龄的特点、心智的尚未成熟决定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更直接,更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注重对青少年成长环境的优化也是有效引导其形成崇高价值追求的必要途径之一。首先,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学业长进,更要关注孩子的思想政治品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其次,重视学校环境的优化。学校是青少年长身体、增知识、学本领的集中场所,学校要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倡导良好的校风、优良的教风、浓郁的学风、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意义的文化生活和诚信的道德标准。再次,注重大众媒体环境的优化。青少年时期是对人生充满好奇的时期,这一特点决定了青少年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都抱着跃跃欲试的态度。因此我们应花大力气优化大众传媒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大众传媒的有效管理。加强对传媒,尤其是互联网中不良信息的监督管理工作,使不良分子没有可乘之机;另一方面,要增强青少年自身对不良宣传的辨别、抵御能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目前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多元价值取向,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这需要我们全社会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