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搞好高中化学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dly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当代教育理论强调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占中心地位的是学,而不是教。为此,需要我们彻底转变和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学方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则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经过学习、尝试和摸索,我认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其独到之处。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高中化学
  一、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趋动力,而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既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各项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的保障。其一、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实时播放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和化工产品的视频材料,增添学生的兴趣,而且我们将一些枯燥的知识点制成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动画,把一些看不到摸不着的抽象东西形象化、具体化。把难以操作、观察的实验、化工生产流程图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其二、网络资源具有极大的丰富性的特点,它把各种声音、文字、图片、动画、视频图象等信息通过细致的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通过高速的光纤双向传输,把全运动、高清晰度的视频图像发送出去,融传入与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但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对学生进行多感官刺激,即有利于他们长期保持注意力,又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图像缩放、资源下载、重组等功能,可以把化学教学中所涉汲到的有毒、有危险性的化学药品,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运用网络技术中的动画演示,媒体播放等功能,可以模拟化学微观世界,把在化学课上用常规方法难于实现的化学反应、化学实验向学生进行演示,为学生创设一个形象逼真、色彩斑斓的化学信息世界,刺激学生多种感观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研究进行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现在很多地方要求老师实行无纸备课,即要电子备课。如果想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要输入文字、制作动画等则需花二、三天才能备好一节课。而且不是每个老师都懂得制作电脑动画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想备好一节含有多媒体的课就容易很多了,不会制作动画可以到网上找,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老师的备课速度和质量。
  三、解决实验教学中的疑难实验,既安全又可以避免污染环境
  实验是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意义勿庸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学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教学困难,如:现象不明显的演示实验、化学反应时间太长的实验、化学反应现象瞬间即逝的实验、毒性较大的实验、工业生产流程等,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模拟,即可迎刃而解。例如: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实验,因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无法观察到实验的整个过程,可制作成如下课件压缩实验的全过程:将二根铁钉分别放在盛有水和酸性溶液的烧杯中,铁钉上罩有小试管,通过电脑模拟两者在腐蚀过程中不同的现象(水面的变化、有无气体产生等)及时间,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模拟使学生如临其境,更易发现、认识问题的本质。再如中学化学课本中有些实验,如氯气、一氧化碳的毒性是无法让学生感知的,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设计三维动画片,让小老鼠中毒死亡,展示中毒现象的原理。
  四、虚拟现实,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是现在教育的新理念。而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虚拟现实,就可以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人机对话、人工智能、界面友善、可编著工具、虚拟现实等功能,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调节学习的进度和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上机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实际水平,自主的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教师及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总结学习方法,排除学习障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去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同时还利于教师实施个别化教学,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根据所得信息,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辅导;学生可以及时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饋信息,逐步形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摈弃过去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的讲,学生仅被动接受的局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他文献
课堂尤如放风筝,学生是风筝,心智和心灵要在广阔的天地间自由飞翔;教师是一丝洁白的风筝线,在民主,平等,和谐、博爱的牵动下,引导着风筝向着真善美纷飞。课堂的元气是以挚爱学生为核
从某免疫失败鸡场中分离鉴定出一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命名为LX株.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在体外将该LX株的基因组扩增为4个片段——LA5 、LA3、L
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就要在课堂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造就学习环境,活跃学习气氛,促进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德育工作中,各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必不可少,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提高受教育者的身体素质,使其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某些运动技能外,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任。对此,我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曾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严格要求与训练,培养学生严于守纪,一丝不苟的行为习惯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体育
课堂讨论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  一、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精心命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摘要:在高中英语分层互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安排不同的练习,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以此来激发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使后进生成绩普遍提高,差生减少,优生增多,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使各类学生都尽可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社会对人才智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以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创造能力。正是基于人才质量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机制特别是对基础教育的现状分析,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招收保送生综合能力测试有益尝试基础上,提出了设立“综合科目”,实行“3+X”高考的新思路。毫无疑问,“综合科目”的设立,既是对中学素质教育的促进与支持,同时也给思想政治课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
历史分析思维方法,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几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高中历史课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分析思维方法,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要,他是适应高校选拔的需要。  一、历史分析思维方法须有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作理论基础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包括基础、智力、接受能力、勤奋的程度、以及家庭的管教……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注意个体差异,区分层次教学,既要让尖子生吃得饱,又不让学困生落伍。  关键词:数学 分层教学 学困生 转化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包括基础、智力、接受能力、勤奋的程度、以及家庭的管教……任何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
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历来对此都极为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当前班主任工作环节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和谐之音,部分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