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信息全面畅通,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同时也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多新的困难。作为一线的班主任,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好班级就成为当务之急。
破窗理论也叫破窗效应(Break PaneLaw),最初的涵义是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这个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这一理论在学校管理中同样适用。作为初中班主任,我将“破窗理论”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颇有收获。现将我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列举如下,以供商榷。
一、细致管理,防微杜渐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要真正管理好班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中出现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班会,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大扫除……如果每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能精细设计,严格管理,那么各项管理工作就能很好地完成;反之,若对“第一次”的管理不到位、不严密,想再亡羊补牢,严格要求,难度就大得多,也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破窗效应”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说,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使得班级的凳子少一个螺丝、缺一块板,如果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任,及时修理,明天就可能掉另一条腿,后天另一张桌子就可能同样遭此厄运;再比如说,学生脚下有一张纸,没有人去及时拾起,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废纸,甚至某个地方垃圾成堆……针对类似的小事情,班主任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精细化管理,防微杜渐。
一所学校,有校纪校规:一个班,也有班纪班规。作为班主任,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形成共同意愿,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犯错误学生的教育、惩罚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样就会使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无机可乘,防止产生“破窗效应”。在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的走读生比较多,有教师给我反映说每天早上上课总能闻到一股包子的味道。对此,我立即找来走读生谈话,并于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给学生开了一个小型班会,专门讨论教室吃零食的事。经大家讨论商议,将不准带油炸、蒸煮等食品进入教室和在教室里不准吃油炸、蒸煮等食品补充到班规里面,并加大检查力度,将这种现象及时消灭。经过整顿,类似的“包子现象”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二、注重教育针对性,有效控制“破窗”蔓延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很注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学生们从教师的言语中得到“我们这个班是差班,管不好了”的暗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班集体的认知并强化消极情绪,极易使全班学生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要“一篙子打死一船人”。对一些个别问题,应就事件本身进行理性分析,并指出改进的方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在现代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检查卫生时,某个组地上没扫干净,垃圾没倒;早上检查家庭作业,有好几位学生语文、数学作业都没完成;在自习课上,学生交头接耳、吵吵闹闹,教室里一片混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切不可将这些问题一味地归罪在全班学生身上。迁怒只会造成两种结果,对于个别学生来说,由于批评的面比较广没有针对性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对于遵纪守法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自己被冤枉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可以直接找到负责人或违纪学生,了解事情的真相,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教育,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自身的错误,责其改正。还可借此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以此为鉴,迅速转入正常的学习生活。教育的针对性不仅可以使班级管理效率事半功倍,也能很好地将“破窗”产生的效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促进班级向健康轨道运行。
三、利用教学艺术,及时修补破窗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突发状况使得班主任应接不暇,有时候可能忽略某些事情,以至于让某些不良现象成为“漏网之鱼”,导致在班级中出现“破窗效应”。出现类似状况,班主任就要运用智慧,临阵不乱,运用教学艺术及时修补,力争变坏事为好事。
如我刚接手初三的一个班级的时候,班内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极为严重。有时教师在前面正上着课,学生就从后门不告而别了;还有部分学生经常旷课,使得教学秩序一片混乱。面对这一情况,我仔细地对班级每个学生的每天,甚至每节课的出缺席情况认真记录,并在月末主题班会上做了专题总结,公布每个学生自升学以来的迟到、旷课、早退情况,并指出班级缺勤率已达到了人均每天3.2人次的现状,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对一月来全勤的学生提出表扬并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并将班级缺勤情况向家长如实汇报,讲清目的,取得家长的协助及支持。经过一番整顿,班级学生出勤率明显好转,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也大为提高,学习兴趣逐步高涨,班风也得到很大提高。
面对初中班级中经常出现的恶作剧,运用这一方法同样有效。记得初二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恶作剧,经常暗中把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塞入女生的书包,或者把别人的作业本整得面目全非,有时候还将别人的课本偷偷藏起来。在某位学生的课本再次不翼而飞时,我给全班学生讲述了包公两个经典的断案故事,一个是包公根据铜钱放入水中泛起油花,将钱断给卖油郎并成功抓捕小偷的案子,一个是包公审理孩子母亲和人贩子争夺孩子的案子。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并指出只要抓住了事情的本质——所有的案子都会很快告破。故事讲完,我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法官,只要大家想一想,然后扫视一下全班,就会发现书在哪儿,不过这次我们不这样做,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很后悔,一定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改正错误的决心,今后再也不做恶作剧。”然后转入其他话题。由于我很好地保护了恶作剧学生的自尊心,事后,这个学生主动找我承认错误,并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表现良好。也由于“破窗”及时修补,从此班中再没有出现恶作剧。
除此之外,“破窗理论”在学生管理中应用的途径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管理技巧,无论在管理中如何运用“破窗理论”,都只是管理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将学生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破窗理论也叫破窗效应(Break PaneLaw),最初的涵义是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这个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这一理论在学校管理中同样适用。作为初中班主任,我将“破窗理论”运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颇有收获。现将我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列举如下,以供商榷。
一、细致管理,防微杜渐
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繁杂而意义重大的工作。班主任是学校班级工作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也是学校目标管理的具体实施者。要真正管理好班级,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中出现的“第一次”。如第一次班会,第一次作业,第一次大扫除……如果每个“第一次”班主任都能精细设计,严格管理,那么各项管理工作就能很好地完成;反之,若对“第一次”的管理不到位、不严密,想再亡羊补牢,严格要求,难度就大得多,也很容易在班级中形成“破窗效应”等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说,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使得班级的凳子少一个螺丝、缺一块板,如果你不追查原因,落实责任,及时修理,明天就可能掉另一条腿,后天另一张桌子就可能同样遭此厄运;再比如说,学生脚下有一张纸,没有人去及时拾起,也没有人提出异议,说不定过一会儿就会有两张、三张废纸,甚至某个地方垃圾成堆……针对类似的小事情,班主任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到精细化管理,防微杜渐。
一所学校,有校纪校规:一个班,也有班纪班规。作为班主任,应该在班级中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形成共同意愿,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对犯错误学生的教育、惩罚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样就会使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无机可乘,防止产生“破窗效应”。在我带的班级中,有一个班的走读生比较多,有教师给我反映说每天早上上课总能闻到一股包子的味道。对此,我立即找来走读生谈话,并于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给学生开了一个小型班会,专门讨论教室吃零食的事。经大家讨论商议,将不准带油炸、蒸煮等食品进入教室和在教室里不准吃油炸、蒸煮等食品补充到班规里面,并加大检查力度,将这种现象及时消灭。经过整顿,类似的“包子现象”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二、注重教育针对性,有效控制“破窗”蔓延
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很注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如果学生们从教师的言语中得到“我们这个班是差班,管不好了”的暗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班集体的认知并强化消极情绪,极易使全班学生形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在批评学生的时候,不要“一篙子打死一船人”。对一些个别问题,应就事件本身进行理性分析,并指出改进的方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在现代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检查卫生时,某个组地上没扫干净,垃圾没倒;早上检查家庭作业,有好几位学生语文、数学作业都没完成;在自习课上,学生交头接耳、吵吵闹闹,教室里一片混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切不可将这些问题一味地归罪在全班学生身上。迁怒只会造成两种结果,对于个别学生来说,由于批评的面比较广没有针对性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对于遵纪守法的学生而言,他们认为自己被冤枉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在碰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可以直接找到负责人或违纪学生,了解事情的真相,并及时给予针对性教育,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自身的错误,责其改正。还可借此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以此为鉴,迅速转入正常的学习生活。教育的针对性不仅可以使班级管理效率事半功倍,也能很好地将“破窗”产生的效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促进班级向健康轨道运行。
三、利用教学艺术,及时修补破窗
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多突发状况使得班主任应接不暇,有时候可能忽略某些事情,以至于让某些不良现象成为“漏网之鱼”,导致在班级中出现“破窗效应”。出现类似状况,班主任就要运用智慧,临阵不乱,运用教学艺术及时修补,力争变坏事为好事。
如我刚接手初三的一个班级的时候,班内学生迟到、旷课现象极为严重。有时教师在前面正上着课,学生就从后门不告而别了;还有部分学生经常旷课,使得教学秩序一片混乱。面对这一情况,我仔细地对班级每个学生的每天,甚至每节课的出缺席情况认真记录,并在月末主题班会上做了专题总结,公布每个学生自升学以来的迟到、旷课、早退情况,并指出班级缺勤率已达到了人均每天3.2人次的现状,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对一月来全勤的学生提出表扬并进行物质及精神奖励,并将班级缺勤情况向家长如实汇报,讲清目的,取得家长的协助及支持。经过一番整顿,班级学生出勤率明显好转,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也大为提高,学习兴趣逐步高涨,班风也得到很大提高。
面对初中班级中经常出现的恶作剧,运用这一方法同样有效。记得初二有一个学生特别喜欢恶作剧,经常暗中把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塞入女生的书包,或者把别人的作业本整得面目全非,有时候还将别人的课本偷偷藏起来。在某位学生的课本再次不翼而飞时,我给全班学生讲述了包公两个经典的断案故事,一个是包公根据铜钱放入水中泛起油花,将钱断给卖油郎并成功抓捕小偷的案子,一个是包公审理孩子母亲和人贩子争夺孩子的案子。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并指出只要抓住了事情的本质——所有的案子都会很快告破。故事讲完,我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法官,只要大家想一想,然后扫视一下全班,就会发现书在哪儿,不过这次我们不这样做,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很后悔,一定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改正错误的决心,今后再也不做恶作剧。”然后转入其他话题。由于我很好地保护了恶作剧学生的自尊心,事后,这个学生主动找我承认错误,并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表现良好。也由于“破窗”及时修补,从此班中再没有出现恶作剧。
除此之外,“破窗理论”在学生管理中应用的途径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管理技巧,无论在管理中如何运用“破窗理论”,都只是管理的手段。最终的目的是将学生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