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六年级数学平时的一些日常学习检测中,有一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出现了较高的错误率。为此,我对这些题做了一点思考。
例1、找规律填空:1,8,27,( ),125,( )。(这道题的正确率只有不到4%。检测过后查了一下,这道题目是教材中的原题,因还没复习到相应内容,学生几乎全军覆没)
经过考后讲评课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8、27、125这几个数有何特殊之处,经过启发就有几个比较灵活的学生马上就发现了8、27、125分别是2、3、5的立方时,很多学也都恍然大悟。我认真反思学生之所以出错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平时做的发现规律的题目都是涉及加减或倍数关系的,学生没有从"立方"的角度进行思考。相信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以后再做类似的题目就多了一条思路。
例2.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 )。(这道题的正确率大概是30%)
这道题目出现了如此之高的错误率实在是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因为我记得当初在学习这节相关的内容时,我还曾经跟学生探讨和实测过教室的面积,而且考试时学生自己就还坐在自己的教室里。为什么很多学生进行了现场估测和实测后,还是选错了呢?后来了解到,原来最根本的是学生对长度估测得不准。
在讲评时,我特别引导学生注意教室里的一块小黑板,现场进行了测量,长1米多一点,宽刚好是1米,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我让学生记住这个参照物,它就是"1平方米"。同时,再让学生了解粉笔盒的一个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指甲盖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样就让学生加深了对这类题型掌握。
例3.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这道题的正确率是18%左右)
尽管我做了很详细的讲解,并且画出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底和高,但这道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有点弄不懂。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平行四边形怎么会有两条不同的高。当我调查"有谁想到用画图来帮助理解"时,只有5个学生举手。学生已经习惯了我们直接告诉他们方法,不懂得也不去想自己应该如何去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反思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是治标不治本,"就题论题"显然也非常肤浅与狭隘,而这一切,却反映出自己在数学素养及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这样的思考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我在教學中不断成长。
例1、找规律填空:1,8,27,( ),125,( )。(这道题的正确率只有不到4%。检测过后查了一下,这道题目是教材中的原题,因还没复习到相应内容,学生几乎全军覆没)
经过考后讲评课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8、27、125这几个数有何特殊之处,经过启发就有几个比较灵活的学生马上就发现了8、27、125分别是2、3、5的立方时,很多学也都恍然大悟。我认真反思学生之所以出错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平时做的发现规律的题目都是涉及加减或倍数关系的,学生没有从"立方"的角度进行思考。相信有了这一次的教训,以后再做类似的题目就多了一条思路。
例2.我们教室的面积大约是( )。(这道题的正确率大概是30%)
这道题目出现了如此之高的错误率实在是大大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因为我记得当初在学习这节相关的内容时,我还曾经跟学生探讨和实测过教室的面积,而且考试时学生自己就还坐在自己的教室里。为什么很多学生进行了现场估测和实测后,还是选错了呢?后来了解到,原来最根本的是学生对长度估测得不准。
在讲评时,我特别引导学生注意教室里的一块小黑板,现场进行了测量,长1米多一点,宽刚好是1米,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我让学生记住这个参照物,它就是"1平方米"。同时,再让学生了解粉笔盒的一个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指甲盖大约是1平方厘米。这样就让学生加深了对这类题型掌握。
例3.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分别是6厘米、4厘米,量得一条边上的高为5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这道题的正确率是18%左右)
尽管我做了很详细的讲解,并且画出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底和高,但这道题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有点弄不懂。因为他们无法理解平行四边形怎么会有两条不同的高。当我调查"有谁想到用画图来帮助理解"时,只有5个学生举手。学生已经习惯了我们直接告诉他们方法,不懂得也不去想自己应该如何去寻找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反思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是治标不治本,"就题论题"显然也非常肤浅与狭隘,而这一切,却反映出自己在数学素养及教学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这样的思考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使我在教學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