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小议等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ming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马迁的《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朝二世皇帝的时候。丞相赵高,野心勃勃。利用手中的大权,迫不及待地想篡夺皇帝宝座,但又怕别的臣子不附和。就想先试验一下群臣。看倒在自己一边的人究竟有多少?中间坐观的骑墙派有多少?完全站在皇帝一边的保皇派又有多少?他的试验别出一格,阴险奸诈。
  他令人牵来一头鹿,献给秦二世,在朝庭文武百官面前,公然狂言,说:“这是马。”秦二世昏庸,不知其奸,笑着说:“丞相错了吧,你把鹿说成马了。”秦二世又问群臣,畏怕赵高盛气凌人权势的群臣,有的默言不语,有的迎合赵高。干脆说是马。只有铁杆保皇帝的,实说是鹿。
  事后,赵高就在暗中把说是鹿的人都杀了。清除了异己。杀了骡子给马看,巩固了权势。于是。群臣谈虎色变,皆怕赵高。
  这样,“指鹿为马’:便成了颠倒黑白的代名词。后人多用这一成语,来比喻颠倒是非的胡言乱语。
  
  只写一部作品的作家
  朱孟军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轻作家。
  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他认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
  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是否能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证明自己的判断了。
  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现在,我们都知道她的名字。而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作家的名字,已经无从考查了。其实,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体现在粗制滥造的数量上,而是风毛麟角的精品:最有水平的人,不是那些自夸自大的、自我陶醉的人,而是谦虚平和、修养深厚者。
其他文献
《亲和力》是歌德在60岁(1809年)思想渐趋稳健深沉时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歌德作品中争议最大的一部。小说问世的次年一位友人在给歌德的信中说:“我从来没有听人谈起什么像说您这部小说一样地感情激动,一样地恐惧不安,一样地愚蠢荒谬。书店门前从来也没有过这么热闹拥挤,那情形简直就跟灾荒年间的面包铺一样。”这部小说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可见一斑。它在面世之初可谓毁誉参半,有人认为是“一部含义无穷的艺术杰作”
期刊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目前却仍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大多数学生畏惧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要么胡编,要么模仿,千人一面、“八股”风盛行。很多同学在考试时,只是“即兴发挥”,有的学生坦言就是乱扯。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症结所在。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学生的生活底蕴不足。在许多学生眼里,生活永远是单调的,实在没有可人题的东西。既然疏于观察生活,也就无从思考
期刊
古代较为完整地描写音乐并能达到一定境界的诗歌并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这三首诗歌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把难于捕捉的声音(琵琶声、箜篌声、古筝声)这种抽象感觉借助联想和想象转化为具体的容易感受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表现了弹奏者精堪的技艺。艺术感染力很强。但三者又有不同之处。李诗更多地对于乐曲及其效果的摹绘。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情思。韩诗在展示
期刊
一、点燃期:表情+煽情    点燃期,就是在“第一次亲密接触”时,带给孩子们期待中的美好感觉,将他们心中的“情苗”点燃。  在这里,所说的“表情”,就是表达教师的情——这份“教师情”要浓淡相宜,才能立竿见影;所指的“煽情”,即是煽起学生的情——这份“学生情”要发自内心。才能耐久保温。  一周后,新生如期报到,一双小手抽到了写有笔者名字的标签,于是,错成为了高一·八班的班主任。  走进学生视野的笔者
期刊
对于学生来说,文学作品鉴赏是一大难点,尤其是文学作品形象赏析的深度难以把握。怎样把教材分析与高考考试接轨,找寻一个支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形象呢?那要先从高考题目说起,2008年高考浙江卷第21题要求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在题干中引导说“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并且2007年高职考试中的阅读题《老船》,也
期刊
作者借“从前”的故事,提出了一个很时尚而又发人思索、引人共鸣的问题:有个人,非常勤劳却又非常贫穷,为什么,原因没人知道,连他自己也无法理解。《为骆驼剥皮》一文则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者设喻说理。先说“为骆驼剥皮”:1,介绍骆驼的由来;2,详写剥皮经过:一把小刀,很钝,没剥两下就要跑到阁楼上去磨刀,来来去去,跑上跑下,既慢又累,这才想到还是把骆驼放到阁楼上、磨刀石旁去剥皮好。为了方便磨刀,费尽
期刊
构成生命的重要物质是时间,但生命的价值恰恰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的。时间不过是包裹生命的一种物质外壳,而体现生命价值的乃是留给后世的财富,尤其是精神财富。  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时间》一文中以其独特的朴素而形象的语言向人们阐述了这样一个主题。文章以“时间”为话题,表现的却是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文章第一到第三段以常人的眼光,讲述了时间之于生命的意义。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铺垫,文章真正对生命意义的阐述是从第
期刊
这是一篇诉说我国国土沙漠化日趋严重,并警示国人要有远见生活的意识及其如何治理的说明文。虽说是说明文,但在文章的开头段,作者展示给读者的是这样一幅令人不能忍睹的画面:没有清泉,没有绿色,只有荒漠与驼铃的哀诉,只有古城废墟的低泣。  说明文是很少采用捕写的手段来表现事物的,如果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描写,那么,其目的只是在于具体地说明事物,客观地、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没有任何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独到的教育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令人称道,促人深思,让人敬佩。这从他写的教育随笔《勇敢的人》中,便可窥见一斑。    借“景”诱导    父亲、母亲、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到森林里游玩。父亲在看一本有趣的书,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赏花,这是一幅美妙的亲情和谐图画。“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父母没有慌张,更没有迅速逃离,而
期刊
大雪纷飞,银装素裹,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在美好的大自然面前。诗人们以真挚的情感,融情于景,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下面的两首咏雪诗。就是诗人情感的真情流露。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咏雪  南朝·梁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