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末日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iwe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是2012年12月9日,我正在做一个关于幽默生活的电视节目,这期节目设定的播出时间是12月22日。12月22日,节目参与者都清晰了这个时间点,话题就怎样都无法绕过“世界末日”的阴霾,缺少了作为初衷的幽默。
  假如世界末日真的来临,这个节目是不会再播出的,也不会被更多人看见。如果世界末日没有来,现在所说的一切都将成为记忆的证明。生命的奇妙就在于此,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走到时光隧道的尽头,哪怕没有人否认自己有一天要长眠地下的事实,但很怪诞的是,你我从来没有想过假如12天以后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那么今日该着手做什么?
  主持人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中心是一个三口之家。傍晚,夫妻俩带着孩子坐在小院子里的葡萄树下,慢慢地品着茶,悠闲地看着火红的夕阳悄悄地落进远处的群山之中,然后他们在一起愉快地吃着晚饭。饭后两夫妇把碗筷洗得干干净净,然后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家庭幽默录像》。夜深了,他们与孩子道了晚安让孩子上床睡觉了,这期间他们不停地对话,好像要把握机会把话全讲完。两人上床时,特别感觉到,能够睡在干净清爽的床单上,其实就是一种幸福。为妻的忽然想到厨房水龙头没关紧,连忙奔下楼关水,再回到床上时,两人相视而笑:地球都要毁灭了,居然还想着节水。两人最后的对话是,互道:晚安!丈夫说,你知道吗?除了你和我们的女儿,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留恋的。我从来不曾真正喜欢过这座城市,也不喜欢我的工作,或者任何你们两个以外的事情。如果要说舍不得,恐怕只有四季的转换,热天里一杯冰得透凉的水。还有就是喜欢你熟睡的样子,我们明天一起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在一起。
  主持人说,爱喝冰水代表着健康的身体和简单的欲望,末日来临之前,各位尚存的欲望善莫大焉?轮到我,是的,我的欲望可不简单,我开始一边想着一边讲出我在末日来临之前要做的事来。
  给父母再打个电话,不管有多难为情,坚定地说出“我爱你”,然后用最贵最快的速度回到他们身边;
  找到初恋时暗暗喜欢过的人并对他表白,在即将殊途同归的时候让他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颗心曾经为了他激荡;
  同家里人吃一顿从容的晚餐,说一点不黑色的新闻,把听过上千遍的以“侬还记得吧”开头的经典再从头听一遍;
  回顾日记整理过往经历,从前的岁月在眼前慢慢浮现,即使没有末日,时间也绝不宽厚,回忆只能够留在昨天;
  背上行囊立刻出发,甚至找一个自己一直听说但从没去过的地方住几天,走遍那里的博物馆,教堂,广场,墓地,剧院,大学,咖啡馆;
  把猫狗喂饱,然后解开它们的项圈,跟它们告别,感谢它们陪伴过的孤独寂寥的人间岁月,祝福它们能被又一条的方舟选中登船;
  照一张全家福,还一定要把照片洗出来,一张装框挂在墙上,一张放在上衣的口袋里,希望下辈子还能成为一家人;
  向每天都碰到两次但永远回避目光的邻居问好,告诉他们虽然自打五年前搬来还不知道彼此姓名,但其实一直愿意同他们交个朋友,请抓紧时间来家里坐坐,不远;
  回到自己读过书的所有学校,衰草连天的校舍,已是喧嚣商场的风雨操场,沿途成长的轨迹回到被开化的原点看看;
  去实现流浪的梦想,漫无目的,毫不功利,静待一场旋生即死的壮丽落日,在瑰丽的自然中祈祷或冥想;
  把幻想了很久的咖啡馆落成在那个贵得不可思议的地段,在生命最高潮的部分拥有一个同朋友们相聚的天堂,并借此转告新纪元的生命,咖啡是有灵魂的液体;
  疯狂购物,淘宝太慢,砍价太肉,那只被眼光已爱抚过千遍的红色大包立刻买下拎走;
  整理博客和微博,回顾一下自己在有了微博这样东西以后并不漫长的一生,不求外星人破解,只为自己的生命存档;
  一次疯狂的性爱,如果没有体会得到云山雾罩的欢乐,又怎能理解生死的痴缠,就用一场翻云覆雨的狂乱让欲望在最美的宣泄中和此生最爱一同没入永夜的黑暗;
  去直面我的敌人,告诉他我恨他看不起他终会战胜他打败他,我保证,这一生或下辈子,不宽恕,一个也不宽恕;
  感恩生命的友善和真诚,如果不信仰任何宗教,那学会让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中找到一直以来都不曾碰触的答案,静心迎接审判;
  听脱口秀和相声,与其悲伤不如大笑,人间事顶破天,也终究是宇宙中的一颗尘埃,像《繁花》里写的,无数的饭局,有荤有素,其实是悲的。临近世纪末,上海终因《繁花》的出现而让人失望到极点后收获惊喜,如果还有明天,我要再读三遍《繁花》,然后写下长长的书评;
  再当一回演员演一出戏,不计报酬,哪怕龙套配角,哈姆雷特或堂吉诃德,舞台方寸,生旦净末,在聚光灯下我可以成为心目中的任何人,成为你自己;
  约上我有钱却最吝啬的朋友去吃一顿上等大餐,想吃什么吃什么,把没吃过的都吃一遍。既然已经没有机会改变人生的结局,何不尝试改变一下彼此的生活态度?
  从飞机上跳伞,从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高度去俯瞰地球,跳伞再也不是让人体验濒临死亡感觉的恐怖运动了吧,往下看,这乱作一团、生来不公的地球一定会叫我真的有了依依不舍的感觉;
  如果现在是2013年1月1日,当你翻开《上海采风》读到这些文字,证明世界末日没有来临。玛雅人预言中12月7日的地震,这个确实在前天发生了,以及12月11日的军事冲突,以及12月12日的淘宝疯狂降价,哈哈,无须预言这个肯定也会发生;以及12月18日黄石火山爆发,以及12月21日15点14分35秒黑夜降临之后,黎明将永远不会来临,人类将永远生活在黑暗里,重蹈覆辙,第五个太阳纪即我们存在的文明,情感的文明,于2012年12月22日冬至灭绝文明。这一切都没有发生,没有发生,但时间也并不因此会增加一点点他的宽厚,逝者如斯。
  而如果现在是2012年12月21日中午,我已经把我的欲望都一一实现了。我回到了上海,在新天地旁我出生长大的老房子里,和糯糯一起从假三层爬上屋顶。有必要介绍一下糯糯。我出生的那一天我最小的阿姨到医院来看我,路上,她用在街道生产组拆纱头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只赛璐璐的娃娃,她举着娃娃在我的眼前乱晃,直到我睁开眼睛,娃娃的脸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第一眼印象,糯……我发出生命的第一声响动,这就是娃娃名字的由来——糯糯。在屋顶上,我和糯糯的小身体紧靠,头发飞舞,东南风一劲地吹,黄浦江的船鸣,“中国猿人,背起箩筐,上海音乐厅,大光明”,糯……一切都改变了,除了在心里,“世界末日”像是一张人人都有份的票据,交换彼岸世界的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永恒。
其他文献
老友左泥驾鹤西去,倏忽已八个年头了,缅怀之情无时或释。左泥不仅是一位才气横溢的作家,更是编辑《重放的鲜花》一书的资深责任编辑。想起那年一起参加京华笔会,在“梅园”踏雪赏梅的情景,物迩人遐,记忆犹新。那天特别寒冷,我们却兴致勃勃。园并不大,但亭台水榭,秀楼飞檐,古色古香;四周假山环绕,遍植腊梅,因此誉满京华。隆冬季节,梅花盛开,赏梅者如潮。我和左泥坐在腊梅拱卫的八角亭里品茗赏梅,凛冽的寒风送来腊梅缱
期刊
壹  1964年,江青来上海,与张春桥一起组织姚文元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第二年姚文发表,引起文化知识界很多人的不满。当时身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的张春桥听到后,便设计“引蛇出洞”,命令有关报刊邀集一些专家、学者座谈讨论,鼓动大家发表意见,然后再把他们的意见整理出来,以备批判之用。李俊民也是被邀参加座谈讨论者之一。  1966年“文革”开始,古今中外的大部分作品,不分青红皂白,一律都成了封资
期刊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还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无爱慕。”  翻看陈希米的文章,劈面一句话就是这个,《旧约·诗篇》的这一段文字被一个女人顺手放在了开篇,用得那么狠,内心又那么皎洁,真是明月一样的句子,展现了她的惊人的才华。  38岁高位截瘫的他娶了她,60岁时他撒手西去,携手22年,她都相伴他左右。她嫁他的时候,他的朋友感叹“这个带有音乐之声姓名的太太很年轻、很美丽、很温柔、很明朗,气质仿佛
期刊
右页一大一小两张照片,都是摄影界牛人拍摄的:大照片为崔益军所摄,小照片为祖忠人所摄。  先说小照片。好多年了,娱记们访不到美丽的向梅。无论通过何种门路,无论怎样说服利诱,她就是不愿面对记者。有人分析可能是她长久没有在银幕上塑造形象了,有人分析可能岁月流逝,她的美丽打折扣了。可是,祖忠人居然在新近拍到一张向梅的照片,她依旧光彩照人。这张摄于2012年的照片让我小小惊喜了一下。据了解,这是向梅在上海影
期刊
知识分子问题在当代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有时还是性命攸关的问题。在当代历史上,“知识分子”这一名称,曾经被打上深刻的政治烙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它与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系在一起,成为政治上不可靠的代名词。鉴于其不佳的政治名声,而被贬称为“臭老九”,为革命群众所不齿。之后,又获得正名,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尽管如此,在当下语境中,他们与工人阶级之间就算不会相互排斥,但也未见得就能相互
期刊
有一定年纪的上海人,对“黄永生”这个名字想必如雷贯耳。当年,他的《古彩戏法》,传遍大街小巷,那句“毯子身上盖一盖”,成为妇孺皆知的唱段。很多人,因了黄永生,才知道“上海说唱”。然而风水轮流转,不知何时,上海说唱突然在电台、屏幕、报纸上一夕消失,那个著名的“上海说唱大师黄永生”似乎杳无踪迹,直到传来他溘然去世的消息。  局外人有所不知,其实黄永生一直没有闲着,在他“被边缘化”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并没
期刊
三十年来,我们似乎无所不能,创造了奇迹,可为什么却换不来社会的祥和、精神的安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暴戾之气让人恐惧,又无能为力?  我们曾经羡慕西方发达社会的车流滚滚,如今我们自己也置身其中,但真正苦恼的倒不是交通壅塞,而是道路上司机们的各不相让,或是偶有擦碰时的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当然最可怕的还是有车辆肇事后不顾别人死活的疯狂逃逸。  今天,我们的医院设备不比西方逊色,医生的收入也颇为可观,可医
期刊
我一直称我们敬爱的老导演、老局长张骏祥先生为“骏祥同志”,改不过来了,所以在这篇怀念他的文章的标题上仍然这么称呼他。  在我十八岁的时候,突然看到让我耳目一新的电影——袁俊导演的《还乡日记》与《乘龙快婿》。影片无情地揭露了国民党“劫收”大员的丑恶嘴脸,以十分辛辣的笔调触及了当时的现实。作为一个对那个社会怀有不满的青年,自然对这位在银幕上初初露面的导演十分崇敬,他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鞭挞令我们这些人大
期刊
我尽量不去读文学杂志,不要说读了,翻一翻都闷到要死,这里面六七成是发霉陈旧的农村题材文学,交集着一些图省事儿的成长小说,想象力贫乏是通病。看作者阵容就知道编辑意图,老人们不可免,年轻人要有,但得在老规矩里面写,比方玄幻这样的,那是入不了大雅之堂的。得有爹妈,得有故乡,还得有近乎平庸的对话,小里小气的心理刻画。  这么下去,新作家们图发表,不敢有“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一定要试着这么写”的那种劲儿,也就
期刊
写下这题目便有点忐忑,唯恐被人说自己骨头轻,还轻骨头人家。好在有出处,我这“春心荡漾”一词是袭用了陈村的说法。他在2001年去北京采访史铁生,写下了《我看史铁生》的文章,文中声称:“我可以负责地说,本人即便已经坐上轮椅,依然可以春心荡漾,可以不依不饶,可以尖酸刻薄。”  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但当时还以为陈村虚张声势——真到困在轮椅的那一天,不依不饶可以,尖酸刻薄也可以,唯独春心怕只是隔夜的美梦,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