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素质教育”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与一位朋友聊起当地的小学教育,感慨颇深。友人谈起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音乐课上没有歌声,体育课师生不在操场上,美术课学生不带彩笔。是否因为语数外等主课占用了这些副科的课堂呢?不然,音乐、体育、美术正常开课。细聊才知道,问题出在这里。原来,为应付涉及所有课程的全市统一抽考——也许这样做是想体现“素质教育”吧,各科教师下足力气,大小领导齐抓共管。主课自然不用说,副科同样也不敢怠慢。由于检测只涉及知识性内容,所以该唱的不唱了,该活动的不活动了,该画的不画了,课堂被背诵“一统天下”。
  这种现象让我们深思。
  高考刚刚落下帷幕,一批新的“状元”又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但也有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三十多年来,没有一名高考状元成为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远低于社会预期。为什么在考场上叱咤风云、春风得意,毕业之后却起不到领头羊的作用?这是教育的偶然,还是历史的必然?我们不能给他们冠以“高分低能”的头衔,其实他们能力不低。原因也许就在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生涯中,他们身经百战,每一次考试的分数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由于对分数太过紧张、太过关注,他们对学习以外的事情兴趣全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于是,高考一结束,紧绷的神经终于可以放松,压抑的情绪急需得到宣泄。看看考生离开母校的举动吧——学习、生活用品被砸坏,课本、学习资料被付之一炬——疯狂举止的背后,是学子们所承受的巨大学习压力,他们其实是很可怜的一个群体。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分数上,缺失了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就算考中了“状元”,又如何指望他们以后能成为相关领域的翘楚呢?所以,我们会看到,在对“状元们”的追踪报道中,大学期间“挂科”者大有人在,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由于学生的成绩直接关系到老师的年终评优和职称评定,于是,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从小学开始,学生就提前明白了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的“道理”。体育课不在操场打篮球,而是在教室里背诵篮球如何打的“知识”;科学课不做实验,而是由老师带着学生背答案——如此教育真是太可怕了,学生哪里还有学习兴趣!在当前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学生考试分数越高,教师业绩越好。如果能培养出一位状元,老师一定会声名大噪、名利双收。这就迫使老师更多地关注好学生,而对那些需要辅导的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基本上就放弃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试成绩差一些,只说明前一阶段学生对特定知识的学习稍稍落后,并不意味着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交往能力、运动能力、对美的鉴赏能力等等)落后,更不意味着他以后的发展也会落后。为了让祖国的未来之花开得更艳丽,请教师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科学评价学生,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快乐学习。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分数并不代表能力,就算将考试内容覆盖到所有学科,也不一定就是素质教育。须知,考试方式不当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真诚地期望,我们的孩子能有一片欢乐的天地!
  
  (作者单位:胶州市实验小学 山东青岛 266300)
  责任编辑:徐向阳
  
其他文献
〓〓生物教学的改革应注重生物问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此谈谈问题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中的运用。  〓〓一、在导入新知识时运用问题教学法  〓〓例1:在讲授人教版必修1第6章第1节《细胞增殖》的教学时,可创设一些贴近人体生理的问题情境:(1)人体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但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死亡,如果没有细胞的新生,我们的生命会怎样?新的细胞是怎样产生的?(2)最初的人体只有一个细胞,这一个细胞如何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保证。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应努力掌握有关知识,通过各种体育活动,自觉地、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这样才能发挥体育教育的最佳功能,才真正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良好的个性行为,胜于卓越的才智。”心理健康发展必须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为基础,才能使小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引发公众强烈关注的“绿领巾”事件,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反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教育中“冷暴力”现象普遍。72.4%的受访者承认上学期间遭受过老师的“冷暴力”。调查中,获选率最高的前三种“冷暴力”形式分别是:“嘲讽挖苦型:对学生冷嘲热讽”(70.4%);“冷漠型:对学生漠不关心”(69.7%);“训斥型:对学生一味批评责骂”(66.1%)。
我校是一所中等专业学校,由于生源不理想,加之学生英语基础差,不少学生上课听不懂,慢慢对英语学科不感兴趣,甚至完全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成为英语学困生。实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那么如何转变学困生、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就笔者多年的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实践,对如何转变学困生、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质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研究。下面着重从造成学困生的原因
〓〓吕叔湘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把英语课上“活”呢?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要设法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感情的桥梁以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要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可以使学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再“乐学之”。有鉴于此,我们教师应做到。一是不断探索,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