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 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教学;情境;直观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电教手段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一、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还处在直接兴趣阶段. 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学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 而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生动的且与题意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知识的引入. 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动物王国的公主被大盗给抢走了,国王正召集士兵去营救公主. 随着紧张的音乐声将孩子们的心一下子给提了上来. 屏幕上出现了士兵列队的情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情境,解决了问题,并进入了更有挑战性的环节——营救公主. 找到蛙管家→寻找钥匙→解救公主,这样的情景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 运用动画,变抽象为直观,优化课堂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确定位置”一课,“第几排第几个”这个相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将它置于情境中,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结合到士兵列队中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担任此次任务的兔侍卫此时正站在第四排第二个,你知道他是谁吗?第三排第二个是谁?在动态效果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
三、运用多媒体,提供素材,突破难点
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 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确定位置”一课有个认识难点就是了解电影院的 “第几排第几座”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分单双号的,一种是分单双号的. 如果将孩子带入电影院是不太客观的事. 但是如果没有电影院这样的情景学生很难在大脑里产生印象. 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为学生重现了电影院的生活场景,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
四、运用直观,建立表象,发展思维
学生初入学,识字不多,阅读和书写都比较困难,这就给应用题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要通过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对不同的应用题进行对比. 虽然课本中出现了图,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要求根据图理解算式,理解加法的含义还是比较困难;同时,对于刚入学的学生,也不够直观、形象,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为了帮助建立表象,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把图分解成动画,如加减混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原有4只大雁,先飞走了1只,又飞来了2只,并能很好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掌握了数量关系,并具备了一定的编题能力,并且自己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加、减法含义”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动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
五、联系生活,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但空间观念本身具有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加深了低年级空间和图形的认识教学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抽象的空间与實际景物联系起来,用想象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能在遇到可与空间图形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头脑中已建立的形象联系起来,能进一步地用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方法来处理、解释实际问题.
如果将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几何图形,过程很生动形象,能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如教学认识物体时,用课件演示:从漂亮的楼房的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图像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从而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六、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 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 ”因为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 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多媒体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形状,有小鱼,小树,房子,人……通过实物投影形象的呈现了各种事物,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潜能. 再通过稻草人用的是7块七巧板引出新课7的乘法口诀.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灵活性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 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 这样的数学教学应该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素质.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教学;情境;直观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方式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电教手段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演示力,它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具有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一、 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是有个性的,他们的活动受需要和兴趣的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由此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认识,还处在直接兴趣阶段. 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情境不受时空的限制,再现于学生眼前,它集画面、声音于一体,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创设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起点,是获得知识的开始. 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就会变苦学为乐学.
传统的数学教学,除了枯燥的数字,最多也只是利用挂图或投影片来创设情境,使知识的导入有时显得生硬而苍白. 而利用多媒体网络可以创设出生动的且与题意贴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发挥,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主动地接受知识的引入. 如:我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动物王国的公主被大盗给抢走了,国王正召集士兵去营救公主. 随着紧张的音乐声将孩子们的心一下子给提了上来. 屏幕上出现了士兵列队的情形,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情境,解决了问题,并进入了更有挑战性的环节——营救公主. 找到蛙管家→寻找钥匙→解救公主,这样的情景引入,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进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的内容上来.
二、 运用动画,变抽象为直观,优化课堂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确定位置”一课,“第几排第几个”这个相对于低年级儿童而言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将它置于情境中,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结合到士兵列队中去,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担任此次任务的兔侍卫此时正站在第四排第二个,你知道他是谁吗?第三排第二个是谁?在动态效果的刺激下,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
三、运用多媒体,提供素材,突破难点
教学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 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学生乐于接受,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确定位置”一课有个认识难点就是了解电影院的 “第几排第几座”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分单双号的,一种是分单双号的. 如果将孩子带入电影院是不太客观的事. 但是如果没有电影院这样的情景学生很难在大脑里产生印象. 多媒体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为学生重现了电影院的生活场景,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这个知识难点.
四、运用直观,建立表象,发展思维
学生初入学,识字不多,阅读和书写都比较困难,这就给应用题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要通过分析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对不同的应用题进行对比. 虽然课本中出现了图,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要求根据图理解算式,理解加法的含义还是比较困难;同时,对于刚入学的学生,也不够直观、形象,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 为了帮助建立表象,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充分利用课件的优势,把图分解成动画,如加减混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很清楚地观察到原有4只大雁,先飞走了1只,又飞来了2只,并能很好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掌握了数量关系,并具备了一定的编题能力,并且自己能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加、减法含义”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动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的.
五、联系生活,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但空间观念本身具有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加深了低年级空间和图形的认识教学的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将抽象的空间与實际景物联系起来,用想象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并能在遇到可与空间图形相关的具体问题时,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头脑中已建立的形象联系起来,能进一步地用空间图形的概念和方法来处理、解释实际问题.
如果将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课件形象、生动地抽象为几何图形,过程很生动形象,能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如教学认识物体时,用课件演示:从漂亮的楼房的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图像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这个图形就是“长方体”;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这几种图形. 从而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六、运用多媒体模拟演示,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材内容中,涉及的一些事物、现象、情景、过程,学生无法看到,问题难于得到满意的解决办法. 而实践操作是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做. ”因为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如果能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掌握新知识就会事半功倍. 运用多媒体,就可以解决由于不易观察或操作不够规范而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多媒体模拟操作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导入部分我引导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各种形状,有小鱼,小树,房子,人……通过实物投影形象的呈现了各种事物,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潜能. 再通过稻草人用的是7块七巧板引出新课7的乘法口诀.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灵活性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 以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习过程,重视师生间、学生间的思维互动. 这样的数学教学应该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