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写过一首诗,题为《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放翁,即陆放翁,也就是陆游。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因此,他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鸿鹄之志,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军人,并最终成长为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梁启超在诗里热烈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评价了他雪耻御侮,收复失地的强烈的战斗热情。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正如他自己说的:“六十年间万首诗”,可以算是一生写诗最多的诗人了。其近万首诗作中,大部分都是爱国诗篇,这些诗中的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从军乐事世间无”的大无畏精神,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为革命、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热血男儿。可以说,这一类诗是陆游全部诗歌里的精髓。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这样一位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具有“铮铮铁骨”的“亘古男儿”,却在爱情的道路上一生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并一直未能解脱。可以这样说,陆游既是一个具有“铮铮铁骨”的“亘古男儿”,也是一个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情种。这些情感反映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杨慎是这么评价的:“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现在,我们着重了解陆游“情种”的这一面。
陆游二十岁时,跟舅父的女儿,年轻美貌、温柔多情的表妹唐婉结婚。婚后夫妇的感情很好,可以说是互敬互爱。可是,第二年,唐婉就被逐出家门,原因据说是唐婉“不当母夫人意”,也就是说,陆游的母亲(一个霸道的封建家长)不喜欢唐婉,婆媳关系十分紧张。另一种说法则是:“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意思是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婉,而陆游又不敢违背父母的意志,只好分手。
总而言之,客观的事实就是陆游的母亲强迫儿子休掉了媳妇。而讲孝道的陆游也只能忍痛与妻子分离。这在陆游的一生中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记忆,他心灵上永远留下了无法弥补的伤痕。离婚后,唐婉被迫改嫁赵士程,陆游也迫于母命与王氏结合。
此后,“亘古男儿”在个人感情上就一直郁郁寡欢。
三十五岁那年,陆游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东南的沈园游玩时,不期遇见了连梦里都时时惦念的前妻唐婉。唐婉同他的丈夫也一起来游园。两人在桥上猝然相逢,四目相对,竟默默无语。千种离情别绪,无限哀怨痛苦,顿时一起涌上心头。此时此刻,这一对已经分飞的曾经的“同林鸟”还有什么话好说呢?随后,唐婉征得后夫赵士程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望着盘中的珍馐美味,陆游肝摧肠裂,悲痛难禁,于是就挥笔在沈园的粉墙上题了一首词——《钗头凤》,之后怅然离去,词曰:
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此词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抚今追昔:看着唐婉细腻而红润的手所亲自端上来的“黄藤酒”,想着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凄凉,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鸿雁,无奈处境尴尬,也只好作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真挚,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
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伤心难禁,于是提笔也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词曰: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和了这首词后,不久便郁郁而亡,时年不过三十。
此后的陆游呢?一直从事抗金事业,直至花甲之年罢官回乡……
时光飞逝,在《钗头凤》题写四十年后,陆游独自重游沈园。他慢慢来到四十年前同唐婉偶然相遇的小桥上,只见桥下春水绿波,游鱼嬉戏。眼前景物依旧,可已物是人非,禁不住老泪纵横,感慨万端。回家后,提笔写下了两首七绝,记述重游沈园的心情,题为《沈园》: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嵇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时的陆游已经七十五岁,白发苍苍,老态龙钟,行将就木。而他日夜怀念的唐婉,早已命归黄泉,长眠于地下了。诗人在《沈园》里所流露出来的沉痛感情,正是诗人一生精神创伤的见证。
诗人八十一岁那年,还写了两首怀念唐婉的诗:《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诗人目睹旧物,触景生情,回忆往昔与唐婉在沈园相会的情景,怎不令人痛彻肺腑!
直至去世前一年,陆游仍在题诗怀念那一次永远不能释怀的“沈园相会”:《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虽说陆游一生诗词近万首,其中写给唐婉的有几十篇,却无只言片语于其母亲,也没有一篇是给续妻王氏,可见陆游自始至终心中只有唐婉一个人。用情之深,于此可见。
嘉定二年,即公元1210年,这位85岁的伟大的爱国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对唐婉的无限哀思,与世长辞。
如果你肯去了解这一段历史,如果你读懂了这几首关于爱情的诗词,你会更加了解陆游,你会更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未必不丈夫。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放翁,即陆放翁,也就是陆游。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因此,他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鸿鹄之志,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军人,并最终成长为南宋最著名的爱国诗人。梁启超在诗里热烈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评价了他雪耻御侮,收复失地的强烈的战斗热情。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正如他自己说的:“六十年间万首诗”,可以算是一生写诗最多的诗人了。其近万首诗作中,大部分都是爱国诗篇,这些诗中的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从军乐事世间无”的大无畏精神,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为革命、为正义事业献身的热血男儿。可以说,这一类诗是陆游全部诗歌里的精髓。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就是这样一位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具有“铮铮铁骨”的“亘古男儿”,却在爱情的道路上一生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巨大痛苦,并一直未能解脱。可以这样说,陆游既是一个具有“铮铮铁骨”的“亘古男儿”,也是一个柔情似水、多愁善感的情种。这些情感反映在他的诗词作品中,杨慎是这么评价的:“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现在,我们着重了解陆游“情种”的这一面。
陆游二十岁时,跟舅父的女儿,年轻美貌、温柔多情的表妹唐婉结婚。婚后夫妇的感情很好,可以说是互敬互爱。可是,第二年,唐婉就被逐出家门,原因据说是唐婉“不当母夫人意”,也就是说,陆游的母亲(一个霸道的封建家长)不喜欢唐婉,婆媳关系十分紧张。另一种说法则是:“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意思是说,因为夫妻两人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婉,而陆游又不敢违背父母的意志,只好分手。
总而言之,客观的事实就是陆游的母亲强迫儿子休掉了媳妇。而讲孝道的陆游也只能忍痛与妻子分离。这在陆游的一生中是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记忆,他心灵上永远留下了无法弥补的伤痕。离婚后,唐婉被迫改嫁赵士程,陆游也迫于母命与王氏结合。
此后,“亘古男儿”在个人感情上就一直郁郁寡欢。
三十五岁那年,陆游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东南的沈园游玩时,不期遇见了连梦里都时时惦念的前妻唐婉。唐婉同他的丈夫也一起来游园。两人在桥上猝然相逢,四目相对,竟默默无语。千种离情别绪,无限哀怨痛苦,顿时一起涌上心头。此时此刻,这一对已经分飞的曾经的“同林鸟”还有什么话好说呢?随后,唐婉征得后夫赵士程同意,遣人送酒馔致意,望着盘中的珍馐美味,陆游肝摧肠裂,悲痛难禁,于是就挥笔在沈园的粉墙上题了一首词——《钗头凤》,之后怅然离去,词曰:
红稣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此词上阕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陆游抚今追昔:看着唐婉细腻而红润的手所亲自端上来的“黄藤酒”,想着昔日的欢情,有如强劲的东风把枝头繁花一扫成空。别后数年心境凄凉,满怀愁绪未尝稍释,而此恨既已铸成,事实已无可挽回。下阕改拟女子口吻,写唐氏泣诉别后相思之情:眼前风光如旧,而人事已改。为思君消瘦憔悴,终日以泪洗面。任花开花落,已无意兴再临池阁之胜。当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虽欲托书鸿雁,无奈处境尴尬,也只好作罢。此词口吻之逼真,情感之真挚,如果没有生活原型作为依据,只凭虚构是不会写得如此真切感人的。
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伤心难禁,于是提笔也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词曰: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和了这首词后,不久便郁郁而亡,时年不过三十。
此后的陆游呢?一直从事抗金事业,直至花甲之年罢官回乡……
时光飞逝,在《钗头凤》题写四十年后,陆游独自重游沈园。他慢慢来到四十年前同唐婉偶然相遇的小桥上,只见桥下春水绿波,游鱼嬉戏。眼前景物依旧,可已物是人非,禁不住老泪纵横,感慨万端。回家后,提笔写下了两首七绝,记述重游沈园的心情,题为《沈园》: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嵇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此时的陆游已经七十五岁,白发苍苍,老态龙钟,行将就木。而他日夜怀念的唐婉,早已命归黄泉,长眠于地下了。诗人在《沈园》里所流露出来的沉痛感情,正是诗人一生精神创伤的见证。
诗人八十一岁那年,还写了两首怀念唐婉的诗:《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诗人目睹旧物,触景生情,回忆往昔与唐婉在沈园相会的情景,怎不令人痛彻肺腑!
直至去世前一年,陆游仍在题诗怀念那一次永远不能释怀的“沈园相会”:《春游》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虽说陆游一生诗词近万首,其中写给唐婉的有几十篇,却无只言片语于其母亲,也没有一篇是给续妻王氏,可见陆游自始至终心中只有唐婉一个人。用情之深,于此可见。
嘉定二年,即公元1210年,这位85岁的伟大的爱国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和对唐婉的无限哀思,与世长辞。
如果你肯去了解这一段历史,如果你读懂了这几首关于爱情的诗词,你会更加了解陆游,你会更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无情未必真豪杰,有情未必不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