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祭灶果

来源 :小猕猴学习画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总听大人们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要骑着“灶马”到天庭上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每家每户的善恶举动。玉皇大帝就根据灶王爷的讲述,来决定每家每户来年的福祸与凶吉。所以,为了求得来年一家人都能够平平安安、少灾免祸,在灶王爷上天那天,家家都要多多供奉一些祭灶果,尤其要多多准备一些甜果,好让灶王爷的嘴变得甜一些,在玉皇大帝那里多说几句好话。
  甜甜的祭灶果,给我们苦涩而寂寞的童年留下了甜蜜的记忆。
  记得爷爷在世时,他的炕头柜里总有个草编的、带盖儿的、四四方方的“饽饽盒”。送走灶王爷之后,祭灶果便被收进了他的四方盒子里。爷爷分祭灶果给我们吃的情景,给我留下的记忆是长远而清晰的。
  那些五颜六色的祭灶果,有麦芽糖、花生糖和芝麻糕,还有切成一小块儿一小块儿的枣儿糕、糖冬瓜、山楂片、苹果条和柿子饼。在我们那一茬孙儿孙女辈里,爷爷是最疼爱我这个长孙的,所以,每年我分到的祭灶果最多。
  不过,一年里也就这么一次。我总是舍不得一口气就把它们吃光,便悄悄地藏到只有我一个人才知道的地方,好慢慢地去享用。等到这些祭灶果终于吃完的时候,新年差不多也就到了。
  除了祭灶果,我记得我们家每年祭灶时,还要在灶边贴上一张发了黄的“灶马”画儿,那匹“灶马”,当然就是灶王爷的“坐骑”了。
  每年祭完灶后,爷爷就会小心地把那张画儿揭下来,放进他房里那个黑红色的大木箱子里。如今,这张灶马画儿早已不在人间了。如果能留下來,我想,它不仅可以做我这篇散文的插图,兴许还有点古董价值呢。
  长大后才知道,祭灶,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一种古老的风俗,灶王爷,又称灶君、灶神或灶菩萨,是民间所尊奉的一个神灵,因为他能“受一家烟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所以家家都很敬畏和尊重他。据说,如果有谁被他在玉皇大帝那儿“告发”了,大错会减寿三百天,小错也要折寿一百日,多厉害呀!
  祭灶神的供品也不限于灶果。有钱的人家还可以用蒸熟的猪头、煎好的全鱼或整只鸡,贫穷的人家也可以只用一碗清水代替灶果。就像那时候爷爷教给我们的一首童谣所唱的那样:“灶王爷,本姓张,一碗清水三炷香。今年小子混得苦,明年再吃关东糖。”
  说灶王爷姓张,也是长大后才弄明白的,有风俗志里还说他“状若美女”。留在我印象中的灶王爷,其实是个挺家常的神。单就他愿意一年四季居留在寻常人家这一点,就不简单。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
  如今,多数人家早已是用煤气灶台代替了传统的柴灶锅台,我怕灶王爷早就无处安身了。实际上,祭灶这个风俗现在也很少见到了。至于祭灶果,如今几乎没有哪个小孩子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儿了。他们大概也从来没有见过“灶马画”。他们知道得更多的是各种饴糖、果脯和巧克力。这实在是非常可惜而又无可奈何的事情。
  (选自《童年的心有多高》,明天出版社2010年版)
  品读
  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儿时祭灶风俗的回忆,作者将叙述的重点放到祭灶果,也就是各种甜味糕糖上,它们在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给作者留下了甜蜜的记忆。文章中关于灶王爷和祭灶风俗的介绍通俗易懂,读起来饶有趣味。作者对儿时风俗和年味的逝去感到颇为遗憾,觉得既可惜又无可奈何,从中也折射出作者对逝去的童年时光的怀念。
  本栏目插图:庄慧慧
其他文献
我最大的乐趣是黎明时去迎接草地的苏醒。我手拿一本书,离开尚在沉睡的屋子,轻轻推开栅栏。草地上覆盖着一层薄霜,无法坐下去;我踏着小路,沿着种满奇花异木的花园散步。我边走边读书,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滋润着我的皮肤。那一抹笼罩大地的雾霭逐渐消散;紫红色的山毛榉、蓝色的雪松、银白色的杨树闪烁发光,像天国的清晨一样晶莹。我独自一人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和上帝的恩惠,同时由于腹中空空,想起了巧克力和烤面包的美味。
“洗碗工”爸爸出差了,于是妈妈让我尝试一下洗碗。我眼睛一亮,心想洗碗很好玩,就兴高采烈地答应了。  我捧著叠得高高的碗和盘,走向洗碗池。可我发现,饭碗们根本不听我的话,身体摇来摇去,好似随时都会倒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碗放进洗碗池,穿上围裙,撸起袖子,开始洗碗。一打开水龙头,“哗”的一声,水花四溅,搞得厨房一塌糊涂。我急忙把水龙头的水调小了点,伸手一摸,碗黏糊糊的,盘油腻腻的,筷子滑溜溜的,怎么才能
2010年,我们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效率”做过专题调查。我们选取语文课本中三年级和五年级的两篇课文,分别编制测试卷。然后在教师教学该篇课文之前和之后先后让学生做同一张测试卷,检测教师教课文的有效度究竟有多少。调查结果证明,三年级后测正确率比前测提高了12%左右;而五年级后测正确率比前测仅提高了1.5%,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见《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0.9)。长期来语文教学圈内或圈外人士一直认
小小纠错王,纠正错字最在行。谁能以最快速度找出下列成语当中的错字呢?快来和小伙伴们比一比吧!  1.暴鱼之肆( ) 2.按步就班( ) 3.陳词烂调( )   4.不寒而粟( ) 5.出奇至胜( ) 6.相濡以末( )   7.磨肩接踵( ) 8.斧底抽薪( ) 9.穿流不息( )
今天是六月初七,是我敬爱的父亲的生日,怀念起父亲对我们的点点滴滴恩情,特别是有关读书的几个温馨场景,忽然跳进我的脑海,像蒙太奇的电影画面,清晰而甜蜜地闪着闪着。  父亲是个满腹经纶的儒生,民国时期省达师毕业,教过书,从过政,当过地下党员,参加红四方面军,分配到特务连战斗。年轻时在大巴山里面战斗。由于时代更替的原因,建国后,因地下党手续不全,回老家勤耕,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充实日子。但他一生都爱
在藤状植物中,葫芦是我最喜欢的。走藤拉秧,白绸子样的花朵,匀称的子房,都合我的心意,在我的眼睛里,极富内涵。  丘陵地带适合栽种葫芦,土地肥沃,走势跌宕,通风透气,蔓延的葫芦藤子上,花朵密实,雄雌间隔,匹配得很,极少有落蒂的,果实一旦落坐,便速速地长,重重地压在厚土上。  家乡坐落在丘陵上,所以发旺葫芦,但种的却少,主要原因是不把葫芦当作菜蔬,情愿种些绕绕绊绊的南瓜、冬瓜、茄子、辣椒之类。葫芦是派
一  陈元亮走出证券交易所大门,十字路口的黄灯正在闪。他向前紧赶几步,没想到,却在马路中间被困住了。红灯方向最后一辆车还在加速,绿灯方向的车流提前移动。他前行不是,后退也不行,干脆站住不动。一头花白的头发在旋转的气流中乱舞。  “老头子,活得不耐烦了……”  “要寻死,也不要害人呀。”  从他身边驶过的车辆里,飞出各种咒语般的责怪。他不会去跟这些人计较的,再难听的话也听过了,耳朵早就起了老茧,这种
一  这所小学,坐落在黔阳县(今洪江市)双溪公社塘冲湾大队连绵起伏的山岭下,是当地政府没收一户大地主宅院改建而成,虽房屋破旧,设施简陋,但有田园做伴,溪泉穿绕,倒也不失清新幽静,盎然生机。  我的父母亲都是老师,父亲被打成“右派”,遣送回老家湘乡农村去了,我和母亲只好相依为命住在这所学校里。打3岁起,我就悄悄地跟随母亲走进教室,一声不响地钻到讲台底下,竖起耳朵听母亲讲课,瞪大眼睛看母亲板书,和着同
我真正注意到单修霞的名字,是在编辑她的散文《我家这本“经”》时,被她“火爆脾气的父亲”、“父亲一开吼”惊呆的。作者和哥哥、弟弟、姐姐的童年少年时代没少挨父亲的打,父亲的打里,有恨铁不成钢的成分,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成分。有偏心溺爱的成分,更有感恩父亲的成分。想一想,这样一位有骨气、有正气、有父爱、有良心的人,采用如此偏执的棍棒教育方式,根本不讲什么大道理,把想要教育子女的话全都埋在肚子里,他的内心深
2020年5月2日 星期六 晴  今天阳光明媚,天朗气清,我和姐姐一起出门放风筝。  绿油油的小草铺在地面上,像一条绿毯,上面还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引得蝴蝶、蜜蜂全来做客!  在草地上放风筝的人三五成群,非常多。我抬头仰望天空,看见各式各样的风筝自由自在地飘在空中。其中有展翅高飞的“老鹰”,有小巧玲珑的“燕子”,有翩翩起舞的“蝴蝶”……不过,天空中最亮眼的,还数那条宛如游龙的“大蜈蚣”,只见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