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管理主体多元化、学生身份双重化、育人环境复杂化、教学内容实践化等诸多新的挑战。通过建立由学生辅导员、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组成的“三导师”体系,不断创新管理意识、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可以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更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需要,更好地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保驾护航。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学生管理 管理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1]。现代学徒制以就业为导向,其前提是校企深度合作,核心是工学结合。它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更侧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二、现代学徒制试行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园,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岗位进行锻炼。这种教育模式的变化直接通过教育过程的四大动态性变量,即教育者(主体、教师)、受教育者(客体、学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反映出来。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上述四个因素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
1.教育主体的变化要求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校企协调
在现代学徒模式下学生走出教室、进入企业,把单一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型为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紧密配合、多方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教育主体从传统教育模式下单纯由学校教师担任教育者转变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交替或共同担任教育者。而且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关键性问题仍待探索和解决,这将给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配合、协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共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等服务。只有三者相融才会产生助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合力,从而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2.教育客体的变化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并做好思想工作
与我国现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相比,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合法的企业员工的身份,即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后角色和环境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简单的课堂学习模式到严格的企业操行制度与陌生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对他们过去长期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冲击与挑战,进而引发一些情緒波动,我们有必要随时跟进学生思想变化并做出工作调整。学生离开了学校,学校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管理难度。需要校方的老师与企业的师傅多做沟通与交流,共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换。
3.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求增强学生管理方法的灵活性
现代学徒制的整个学制大概1/3时间在学校学习,2/3的时间在企业培训。学校与企业(行业)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机构,他们有着各自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学生要在校企不同的环境和企业不同岗位上接受培训与上岗,教育实施环境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学生与社会接触日益增多,学校越来越难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与服务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合作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存在的各种不同的个性化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
4.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要求重视学生上岗实践的过程管理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偏重显性知识的传承,现代学徒制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现代学徒制强调“学中干”、“干中教”、“干中学”,要求学生到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上岗实践,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实践锻炼加强专业学习,培养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工作改变以往重课堂管理和校内管理的传统形式,重视学生上岗实践的过程管理,特别要充分利用和重视实习、实训和上岗实践等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加强专业学习,培养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切实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2]。
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学生管理工作是紧贴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学生管理模式必然要转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学徒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现代学徒新模式是学生管理工作文化升级的源泉,是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载体。笔者认为,通过大胆实践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并使之有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1.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和执行者,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相对于本科生的以培养科技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现代学徒制以职业为导向,而且高职生基础较差,学习目标较模糊,这就要求现代学徒模式下的高职辅导员除了具备普通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外,还需要了解学生今后从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熟悉行业职业规范、企业制度和岗位要求,甚至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这样更有利于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增强学生工作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2.树立基于现代学徒模式的工作理念
现代学徒制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3]。新形势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管理理念是前提,要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学生管理部门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4]。学校要坚持共性管理和个性管理互补的原则,在注重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既对学生实施整齐划一的管理,又承认其在个性、兴趣、特长、能力与资质上的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成才潜能。 3.建立与现代学徒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制度
(1)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以职业为导向。企业需要的人才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表现为高尚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追求、职业行为和劳动品质等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劳动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观,严谨自律的纪律观,并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在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中老师传授的职业道德理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迅速融入学生现实职业行为中,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理念,引领学生加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另外,学生在校外实践人身安全问题是学生管理人员最担心的,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校要安排学生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条例,对学生进行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学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身心伤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立“三导师”制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徒制学生学习空间贯通校企,面对校企环境巨大反差,学生思想波动也较大。必须打破原来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专门配备辅导员老师跟进,并吸纳企业里素质高、思想意识好的指导师傅为学生的思想管理教育导师,即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企业师傅组成“三导师”制。三方管理主体一方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指导,另一方面三者之间要进行有效沟通。老师要定期到企业巡视,详细了解学生的在岗情况,并且与企业师傅保持联系与深入沟通,以便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工作思想状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老师通过向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动态表现,以及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学生管理模式。
(3)加強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从传统教育学校升学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了解甚少,尤其不了解校外工作实践的内涵。辅导员有必要在学生入学后即引导其对学业进行规划,然后跟进实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基于现代学徒制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学业规划指导并不是简单地开设一门就业指导课,而是包括集体指导和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的个性化指导。首先,要针对学生的资质、优势、特长、志趣、才能和爱好等不同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自我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其次,帮助学生差距分析,即目前的状况与职业生涯目标实现之间所需的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再次,结合学业规划的原则、方法、步骤制定适合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践要求的学业规划,特别要找到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最后,辅导员对学生职业发展状况的反馈要进行阶段性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4)定期登记备案与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下学校合作企业在空间上分布较广,为确保学生处及相关辅导员随时跟进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应将学生名单、企业群、学生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企业提供的详细岗位名单及管理办法等基本信息在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登记备案,并对学生校外工作给予全程跟踪与指导。其次,学生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和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在学生分布相对集中的企业,建立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制度。比如,对于整班建制赴企业上岗实践的,可以将班级管理机制移植到企业中;对于学生分布相对集中的企业,可以成立实习实训小组,建立小组长管理责任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学生干部要与辅导员、师傅进行紧密相互沟通,以便辅导员和师傅随时掌握学生的工作思想状态。再次,要充分利用和依托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育人平台,通过建立班级主页、QQ群、飞信、微信、电子邮件,学校要建立集办公、管理、信息发布、指导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学徒制综合信息管理网络,拓展教育管理工作平台,提高互动性和育人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叶东,吴晓.中国式“现代学徒制”[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11-21(02).
[2]张良.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0(10):24.
[3]王振洪.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94.
[4]姜宇国.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6).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学生管理 管理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征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1]。现代学徒制以就业为导向,其前提是校企深度合作,核心是工学结合。它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更侧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二、现代学徒制试行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挑战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园,到企业的实际生产岗位进行锻炼。这种教育模式的变化直接通过教育过程的四大动态性变量,即教育者(主体、教师)、受教育者(客体、学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介体)、社会环境及其提供的教育支撑条件(环体)反映出来。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上述四个因素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都发生了根本变化,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
1.教育主体的变化要求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校企协调
在现代学徒模式下学生走出教室、进入企业,把单一封闭的学校教育转型为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紧密配合、多方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教育主体从传统教育模式下单纯由学校教师担任教育者转变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交替或共同担任教育者。而且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关键性问题仍待探索和解决,这将给现阶段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配合、协同管理的组织机构,共同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指导、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指导等服务。只有三者相融才会产生助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合力,从而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
2.教育客体的变化要求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并做好思想工作
与我国现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相比,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合法的企业员工的身份,即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具备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后角色和环境就发生了根本变化,从简单的课堂学习模式到严格的企业操行制度与陌生复杂的人际关系,这些对他们过去长期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冲击与挑战,进而引发一些情緒波动,我们有必要随时跟进学生思想变化并做出工作调整。学生离开了学校,学校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管理难度。需要校方的老师与企业的师傅多做沟通与交流,共同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企业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转换。
3.教育环境的变化要求增强学生管理方法的灵活性
现代学徒制的整个学制大概1/3时间在学校学习,2/3的时间在企业培训。学校与企业(行业)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机构,他们有着各自的运行规律和追求目标。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学生要在校企不同的环境和企业不同岗位上接受培训与上岗,教育实施环境变得多样化、复杂化。学生与社会接触日益增多,学校越来越难实现有效的学生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管理与服务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合作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及存在的各种不同的个性化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
4.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变化要求重视学生上岗实践的过程管理
一直以来,学校教育偏重显性知识的传承,现代学徒制实现隐性知识的传递。现代学徒制强调“学中干”、“干中教”、“干中学”,要求学生到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上岗实践,学生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实践锻炼加强专业学习,培养专业技能,这就要求学生工作改变以往重课堂管理和校内管理的传统形式,重视学生上岗实践的过程管理,特别要充分利用和重视实习、实训和上岗实践等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使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加强专业学习,培养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切实增强实践育人的效果[2]。
三、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生管理的新思路
学生管理工作是紧贴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革新,学生管理模式必然要转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学徒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现代学徒新模式是学生管理工作文化升级的源泉,是创新学生管理模式的载体。笔者认为,通过大胆实践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思路,并使之有机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1.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和执行者,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相对于本科生的以培养科技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现代学徒制以职业为导向,而且高职生基础较差,学习目标较模糊,这就要求现代学徒模式下的高职辅导员除了具备普通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外,还需要了解学生今后从事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熟悉行业职业规范、企业制度和岗位要求,甚至还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企业工作经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这样更有利于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中,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增强学生工作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2.树立基于现代学徒模式的工作理念
现代学徒制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3]。新形势下创新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转变管理理念是前提,要真正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学生管理部门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服务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4]。学校要坚持共性管理和个性管理互补的原则,在注重整体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既对学生实施整齐划一的管理,又承认其在个性、兴趣、特长、能力与资质上的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成才潜能。 3.建立与现代学徒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制度
(1)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制以职业为导向。企业需要的人才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表现为高尚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追求、职业行为和劳动品质等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尤其要帮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劳动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观,严谨自律的纪律观,并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在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中老师传授的职业道德理论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迅速融入学生现实职业行为中,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理念,引领学生加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另外,学生在校外实践人身安全问题是学生管理人员最担心的,校企双方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校要安排学生学习企业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条例,对学生进行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避免学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到身心伤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建立“三导师”制的学生管理制度
学徒制学生学习空间贯通校企,面对校企环境巨大反差,学生思想波动也较大。必须打破原来的学生管理模式,为学生专门配备辅导员老师跟进,并吸纳企业里素质高、思想意识好的指导师傅为学生的思想管理教育导师,即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企业师傅组成“三导师”制。三方管理主体一方面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通过各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与指导,另一方面三者之间要进行有效沟通。老师要定期到企业巡视,详细了解学生的在岗情况,并且与企业师傅保持联系与深入沟通,以便及时准确把握学生的工作思想状态,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其顺利完成角色转换;老师通过向企业了解学生的工作动态表现,以及企业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学生管理模式。
(3)加強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从传统教育学校升学来到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了解甚少,尤其不了解校外工作实践的内涵。辅导员有必要在学生入学后即引导其对学业进行规划,然后跟进实施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基于现代学徒制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特点。学业规划指导并不是简单地开设一门就业指导课,而是包括集体指导和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进行的个性化指导。首先,要针对学生的资质、优势、特长、志趣、才能和爱好等不同的个性特点加以引导,在全面客观地认识主客观因素与环境的基础上,自我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其次,帮助学生差距分析,即目前的状况与职业生涯目标实现之间所需的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再次,结合学业规划的原则、方法、步骤制定适合现代学徒制教育实践要求的学业规划,特别要找到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最后,辅导员对学生职业发展状况的反馈要进行阶段性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对学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这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4)定期登记备案与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现代学徒下学校合作企业在空间上分布较广,为确保学生处及相关辅导员随时跟进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应将学生名单、企业群、学生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企业提供的详细岗位名单及管理办法等基本信息在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登记备案,并对学生校外工作给予全程跟踪与指导。其次,学生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和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就在于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在学生分布相对集中的企业,建立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制度。比如,对于整班建制赴企业上岗实践的,可以将班级管理机制移植到企业中;对于学生分布相对集中的企业,可以成立实习实训小组,建立小组长管理责任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学生干部要与辅导员、师傅进行紧密相互沟通,以便辅导员和师傅随时掌握学生的工作思想状态。再次,要充分利用和依托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育人平台,通过建立班级主页、QQ群、飞信、微信、电子邮件,学校要建立集办公、管理、信息发布、指导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学徒制综合信息管理网络,拓展教育管理工作平台,提高互动性和育人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叶东,吴晓.中国式“现代学徒制”[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3-11-21(02).
[2]张良.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成人教育,2010(10):24.
[3]王振洪.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08):94.
[4]姜宇国.工学结合环境下高职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