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dang1982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手段,其资源的获取途径多样,且内容可通过微课录制工具进行优化处理,满足不同类型的教学需要.不同类型的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际中有不同的应用情况,起到不同的应用效果.如复习课微课应用于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的考前复习以及高考一轮复习,新授课微课应用于再现科学史、突出重难点知识、重要概念的学习,实验课微课应用于解决实验教学的准备与不足.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发挥了一定的显性作用,也存在着需要反思及深化的问题.
其他文献
通过以“阅读与思考”中的黄金分割数为例的教学实践策略,有效发掘培养数学核心素养价值点、功能点,精雕过程感悟内化数学核心素养作用点.
通用技术学科有五大方面的核心素养,这五大方面核心素养的内涵所侧重的内容与方向是不同的,但它们的内涵内容之间是存在递进关系的,有许多通用技术教师对此不是很清楚,值得通用技术教师们去探索研究.
以BOPPPS教学模式为理论框架,以“嫦娥五号”、“北斗导航卫星”为教学案列,设计了以“宇宙航行”为课例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显隐互化”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以“平抛运动”为例,依据学习进阶理论打造阶级式思维课堂,使学生在建立平抛运动理想化模型的过程中,学会应用多种物理思想,提升科学素养.
通过静电场的图像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挖掘静电场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建立多元联系,建构相关物理量间的知识体系,提炼知识所蕴含的学科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情感价值等,以深度教学来完整且深刻地处理知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将牛顿分解太阳光这一历史引入初中物理“光的色散”教学中,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学习,体会物理学科中的合作、质疑和探索等科学精神.在教材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探究实验即“两个相同三棱镜是否能还原白光”和“比较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体现了以学生为实验的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提高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物理教师应该具备的课程能力应该是根据学校实际进行国家物理课程的校本化,根据学生素养发展需要设计和开发与物理相关的校本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实施与评价物理课程等三方面的能力.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设计符合要求且学生喜爱的课程,才能开发出理想的校本课程.
WHERETO要素是UbD模式中所提出的一种教学计划策略,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 ,本文以“摩擦力”一节为例,以课程标准为基础,阐述了WHERETO要素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和理解,体现以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以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伴随着知识的学习而发生,但培养往往是隐性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应该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以“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创设真实情境,按照情境教学的一般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基于证据表达观点,提出质疑和抽象模型,显性化科学思维.
本文联系教学实践,总结了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活动三方面渗透人文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