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理念,明确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核心目标,突出对科学探究、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的教育要求,强调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科学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对科学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对科学历史、科学与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与文化等等更为重要、更为概括和深远的科学教育领域的教育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
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
1.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就充分体现了实验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完成实验3-3——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钠与水反应.
教师:请一组同学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学生1: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钠在水面快速游动.
学生2:钠与水剧烈反应熔成小球,烧杯变热了.
学生3:有嘶嘶的响声.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1:有嘶嘶的响声和钠快速游动说明有气体产生,溶液变红说明反应后溶液显碱性,钠熔成小球及烧杯变热了说明反应放热.
学生2:钠熔成小球还说明钠熔点低.
学生3:钠浮在水面说明钠密度比水小.
学生4:说明钠很活泼.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再请同学把上述说法整理一下得出这个实验的结论——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钠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和碱(推理应是氢气和氢氧化钠),并放出大量的热,说明钠很活泼.
2.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一个关键表现在于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过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种思维模式在实验探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让学生体会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在实验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实验现象与理论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轻轻带过,可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做“Zn-Cu、稀硫酸的原电池实验”时,教材的思路是可以观察到锌片发生溶解,而铜片上有气泡冒出,同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有电流通过.事实上,学生虽然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但锌片和铜片上都有气泡冒出,有时甚至锌片上冒出的气泡会更多.这时不能对锌片上有气泡冒出的现象视而不见,也不适宜在此详细展开讨论.
化学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建立起培养科学素养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多花心思,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素材特别是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一些对今后的学习或工作有用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加强化学与生活以及生产实
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征.
在课堂设计时,教师应多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属于大众的科学,它神奇而又平凡,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随处都有数不清的化学过程,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去发掘、去思考.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厂、校外进行相关的实地参观或调查研究,使学生在这些校外活动中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巩固知识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功能,要求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引导,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化学教材的内容,不失时机地讲述古今中外的著名生产发明或一些科学家的乐观进取、献身科学的事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情感.
一、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
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
1.从知识与技能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实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讲“钠的性质”时,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就充分体现了实验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完成实验3-3——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钠与水反应.
教师:请一组同学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学生1:有气体生成,溶液变红,钠在水面快速游动.
学生2:钠与水剧烈反应熔成小球,烧杯变热了.
学生3:有嘶嘶的响声.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同学们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1:有嘶嘶的响声和钠快速游动说明有气体产生,溶液变红说明反应后溶液显碱性,钠熔成小球及烧杯变热了说明反应放热.
学生2:钠熔成小球还说明钠熔点低.
学生3:钠浮在水面说明钠密度比水小.
学生4:说明钠很活泼.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再请同学把上述说法整理一下得出这个实验的结论——培养表达能力.
学生:钠与冷水剧烈反应生成气体和碱(推理应是氢气和氢氧化钠),并放出大量的热,说明钠很活泼.
2.从过程与方法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一个关键表现在于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思维过程: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这种思维模式在实验探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3.让学生体会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在实验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实验现象与理论不一致的情况,这时教师不能视而不见轻轻带过,可以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做“Zn-Cu、稀硫酸的原电池实验”时,教材的思路是可以观察到锌片发生溶解,而铜片上有气泡冒出,同时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有电流通过.事实上,学生虽然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但锌片和铜片上都有气泡冒出,有时甚至锌片上冒出的气泡会更多.这时不能对锌片上有气泡冒出的现象视而不见,也不适宜在此详细展开讨论.
化学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建立起培养科学素养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做个有心人,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多花心思,充分利用各种方法素材特别是化学实验,让学生掌握一些对今后的学习或工作有用的化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加强化学与生活以及生产实
践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征.
在课堂设计时,教师应多提出一些能引发学生思考、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
化学是一门属于大众的科学,它神奇而又平凡,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随处都有数不清的化学过程,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去发掘、去思考.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教师带领学生到工厂、校外进行相关的实地参观或调查研究,使学生在这些校外活动中获得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巩固知识基础.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
素养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功能,要求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引导,使学生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化学教材的内容,不失时机地讲述古今中外的著名生产发明或一些科学家的乐观进取、献身科学的事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