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式教学,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由此及彼,由自己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质上,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学生逐步接近答案,以致自己得出正确答案。
一.深入浅出,从问题中启发
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启发式并将其有效用于课堂中。如在我讲到苏教版初一下册《伤仲永》这篇课文。文中讲的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通过对文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主旨以及课文中心想反映的问题,即什么是天才,让同学们说说各自心里的天才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成为天才,仲永为什么最终是“泯然众人矣”的命运。这几个小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课堂提问,而是具有启发性的。比如说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这个问题不仅能反映学生们各自心中的观点,也能由此了解学生的价值观,拓展学生对情商的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天才,这个问题能让学生们联系自身实际,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获得启发,思考影响成为天才的因素,如何把握那些必要因素,为己利用,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第三个问题: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回归课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展示思考,思索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悲剧造成的因素,我可以从侧面多个角度提示学生,使学生养成全面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自己说出伤仲永悲剧结局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先天的天赋若不后天学习,依然会“泯然众人矣”。说明后天的学习教育对人是十分重要的。
二.了解基础,从案例启发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用性是十分强的,如教学《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时,在导课时可采用案例启发方式,“克隆”一词对于初中生,他们既明白又糊涂,即知道克隆的意思但是很难知道克隆到底是什么,有的同学甚至认为长得一样的就能说是克隆,由此,我便让班上的一对双胞胎站在班级前面,我问学生们“同学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算是克隆吗?”下面的同学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便借这个例子向学生们说明,“克隆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来自同一祖先,二是无性繁殖,这样说来,这两位同学还算是克隆了吗?”底下的学生们都摇头说不是。由此我便借这个例子说清克隆的基本条件。当我深入讲解这篇课文时,讲到了克隆羊多利,我讲解了从多利羊的诞生,人们对于克隆技术运用产生的伦理困惑,我便借多利这个例子,让学生们自己说出来科学是把双刃剑,通过案例启发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克隆技术。
三.研讨教材,从讨论中启发
在讨论中启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是广泛。如《我的信念》这篇课文讲的是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本可以改变居里夫人窘迫的生活状态,可是居里夫人却连专利都没申请,纯粹为了科学而追求真理,不贪恋物质的追求。这篇课文赞扬了居里夫人科学研究的热情精神、坚韧不拔的研究态度以及淡泊名利的执着探索。当我讲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想让学生们对信念这个词有更深的了解,所以为了更好地启发他们,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讨论自己的信念,这个简单的回答让我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把信念简单地当做理想,有的同学的“信念”又十分调皮,说“吃饭就是他的信念”,有的同学又马上反驳说自己的“信念”,面对五花八门的回答,我便说“同学们的想法都是很好的,但是这和信念还是不同的,现在大家就打开今天的课文,默读课文,感受一下居里夫人伟大的信念。”在这篇课文讲解结束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依次回答他们的信念。这次回答就“规范”许多了,并不是因为学生们的信念多伟大,而是他们明白了什么才能称做信念,什么才是信念。我让学生们在课前讨论信念,目的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说的信念是有异于概念上的信念,这样的讨论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偏颇,也能加深对课文中所说的“信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仅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这也对学生的能力有很高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法更加适用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的全面提升。
严慧,教师,现居江苏盐城。
一.深入浅出,从问题中启发
在语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启发式并将其有效用于课堂中。如在我讲到苏教版初一下册《伤仲永》这篇课文。文中讲的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通过对文章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这篇课文的主旨以及课文中心想反映的问题,即什么是天才,让同学们说说各自心里的天才是什么样的,怎样才能成为天才,仲永为什么最终是“泯然众人矣”的命运。这几个小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课堂提问,而是具有启发性的。比如说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天才,这个问题不仅能反映学生们各自心中的观点,也能由此了解学生的价值观,拓展学生对情商的思考。第二个问题:怎样才能成为天才,这个问题能让学生们联系自身实际,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获得启发,思考影响成为天才的因素,如何把握那些必要因素,为己利用,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第三个问题: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回归课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展示思考,思索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悲剧造成的因素,我可以从侧面多个角度提示学生,使学生养成全面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使学生自己说出伤仲永悲剧结局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先天的天赋若不后天学习,依然会“泯然众人矣”。说明后天的学习教育对人是十分重要的。
二.了解基础,从案例启发
启发式教学法的实用性是十分强的,如教学《奇妙的克隆》这篇课文时,在导课时可采用案例启发方式,“克隆”一词对于初中生,他们既明白又糊涂,即知道克隆的意思但是很难知道克隆到底是什么,有的同学甚至认为长得一样的就能说是克隆,由此,我便让班上的一对双胞胎站在班级前面,我问学生们“同学们认为这两位同学算是克隆吗?”下面的同学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我便借这个例子向学生们说明,“克隆有两个关键条件,一是来自同一祖先,二是无性繁殖,这样说来,这两位同学还算是克隆了吗?”底下的学生们都摇头说不是。由此我便借这个例子说清克隆的基本条件。当我深入讲解这篇课文时,讲到了克隆羊多利,我讲解了从多利羊的诞生,人们对于克隆技术运用产生的伦理困惑,我便借多利这个例子,让学生们自己说出来科学是把双刃剑,通过案例启发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克隆技术。
三.研讨教材,从讨论中启发
在讨论中启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是广泛。如《我的信念》这篇课文讲的是居里夫人发现了镭,这本可以改变居里夫人窘迫的生活状态,可是居里夫人却连专利都没申请,纯粹为了科学而追求真理,不贪恋物质的追求。这篇课文赞扬了居里夫人科学研究的热情精神、坚韧不拔的研究态度以及淡泊名利的执着探索。当我讲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想让学生们对信念这个词有更深的了解,所以为了更好地启发他们,我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讨论自己的信念,这个简单的回答让我发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把信念简单地当做理想,有的同学的“信念”又十分调皮,说“吃饭就是他的信念”,有的同学又马上反驳说自己的“信念”,面对五花八门的回答,我便说“同学们的想法都是很好的,但是这和信念还是不同的,现在大家就打开今天的课文,默读课文,感受一下居里夫人伟大的信念。”在这篇课文讲解结束后,我又一次让同学们依次回答他们的信念。这次回答就“规范”许多了,并不是因为学生们的信念多伟大,而是他们明白了什么才能称做信念,什么才是信念。我让学生们在课前讨论信念,目的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所说的信念是有异于概念上的信念,这样的讨论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自己想法的偏颇,也能加深对课文中所说的“信念”的理解。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仅让学生获得书本知识,这也对学生的能力有很高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法更加适用于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能力的全面提升。
严慧,教师,现居江苏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