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是对传统的统一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大一统教学方式深刻的反思和有力的反拨。于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崭新理念浮出水面。“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以充分尊重学生阅读兴趣、生活积累等个性差异为前提,引导学生和作者对话,去参与对象世界的建构,从而对文章作个性化深层性的开拓、补充和创构,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语言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个性为主要目标的阅读教学方法。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对话——感悟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机制,积极参与通过文章与作者进行心灵世界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生命体验,以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感悟的境界。
1、关注师生互动感悟
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直觉能力、情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心理体验”,去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要引导学生感悟,教师就要使自己成为学习的先行者。
首先教师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务必真正走进教材,产生体验和领悟。教师的读书感悟是对学生读书感悟过程的一种模拟,给学生指点感悟的路径,这是“备学生”的要义所在。
2、尊重学生感悟差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十分投入的态度,用边读边思的方法读书,并放手让学生毫无拘束地畅谈心得,使学生将自己的“悟得”呈现,表达出来。教师不能用自己感悟的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学会倾听,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享受有所悟的乐趣,从而掌握“自读自悟”的读书本领,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3、创设人文通感契机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中感悟的关键便是“披文入境”,进而“明象体情”。常用的方法有:
⑴讨论促感悟。讨论是师生间、生生间以学习内容体验的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情感碰撞的学习过程,在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个人充分读书、思考、领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如教学《落花生》一课,以“做花生还是做苹果石榴”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生从课文中找根据,见仁见智,在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感悟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的魅力得以凸现。
⑵比较促感悟。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比较,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或深邃的情感,获得感悟。
⑶联系促感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对感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还要自然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背景,加深体验,促成感悟。如《军神》教学中,为让学生感悟到“会说话的钢板”的真正内涵,联系生活中自己受一点小伤的感受,体验刘伯承手术中72刀的感受,以此感悟出军神刘伯承顽强坚毅的品格。
二.建构——创造策略
只有重视学生阅读的过程对文章意义的建构和创造的作用,才能赋予文章以生命和活力,揭示文章全新的潜在意义,这便是个性化阅读的最高境界。主要策略有:
1、给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的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读者,关注并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阅读需要。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自主选择语言信息,千万不能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为诱饵,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而应以“你有什么想法?”等开放性的提问,去启发学生自主选择各种信息进行自主阅读。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才是学生心灵得以成长,精神得以丰富的阅读。
2、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
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给学生宽松的思想环境,既尊重珍惜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认识、见解,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在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从而热爱阅读,从中获得乐趣。
3、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
学生在阅读中,在整体把握作品意蕴时,难免出现片面的、甚至是肤浅的理解,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便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捷径。一方面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学生学会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学会接纳、赞赏、争辩、分享和互助,以达到生生间的思维互补。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扮演好自己的教学角色,在学生的新旧知识、新旧观念间搭桥铺路,进而重构整合。通过生生、师生的思维互补撞击,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旧我不断失落,新我不断再生”!
惟有如此,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才能让阅读的枝头缀满学生个性的花蕾。
章晓霞,教师,现居江苏溧阳。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对话——感悟策略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机制,积极参与通过文章与作者进行心灵世界的对话。让学生在阅读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生命体验,以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感悟的境界。
1、关注师生互动感悟
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直觉能力、情感体验等去感受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心理体验”,去积极参与作品的再创造。要引导学生感悟,教师就要使自己成为学习的先行者。
首先教师要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务必真正走进教材,产生体验和领悟。教师的读书感悟是对学生读书感悟过程的一种模拟,给学生指点感悟的路径,这是“备学生”的要义所在。
2、尊重学生感悟差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以十分投入的态度,用边读边思的方法读书,并放手让学生毫无拘束地畅谈心得,使学生将自己的“悟得”呈现,表达出来。教师不能用自己感悟的标准去简单评判,而要学会倾听,以“尊重、相信、欣赏”的心态,让学生享受有所悟的乐趣,从而掌握“自读自悟”的读书本领,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
3、创设人文通感契机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阅读中感悟的关键便是“披文入境”,进而“明象体情”。常用的方法有:
⑴讨论促感悟。讨论是师生间、生生间以学习内容体验的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情感碰撞的学习过程,在引导学生感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个人充分读书、思考、领悟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如教学《落花生》一课,以“做花生还是做苹果石榴”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学生从课文中找根据,见仁见智,在和谐的交流中,学生感悟能力得到培养,语文的魅力得以凸现。
⑵比较促感悟。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比较,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或深邃的情感,获得感悟。
⑶联系促感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对感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还要自然地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背景,加深体验,促成感悟。如《军神》教学中,为让学生感悟到“会说话的钢板”的真正内涵,联系生活中自己受一点小伤的感受,体验刘伯承手术中72刀的感受,以此感悟出军神刘伯承顽强坚毅的品格。
二.建构——创造策略
只有重视学生阅读的过程对文章意义的建构和创造的作用,才能赋予文章以生命和活力,揭示文章全新的潜在意义,这便是个性化阅读的最高境界。主要策略有:
1、给学生自主选择信息的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首先要把学生当成一个真正的读者,关注并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阅读需要。让他们根据各自不同的需要,自主选择语言信息,千万不能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为诱饵,把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而应以“你有什么想法?”等开放性的提问,去启发学生自主选择各种信息进行自主阅读。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焕发生命活力,才是学生心灵得以成长,精神得以丰富的阅读。
2、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
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给学生宽松的思想环境,既尊重珍惜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认识、见解,更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观点的讨论争辩,引导学生在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从而热爱阅读,从中获得乐趣。
3、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
学生在阅读中,在整体把握作品意蕴时,难免出现片面的、甚至是肤浅的理解,给学生实现思维互补的平台便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捷径。一方面组织学生展开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学生学会整理和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学会接纳、赞赏、争辩、分享和互助,以达到生生间的思维互补。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扮演好自己的教学角色,在学生的新旧知识、新旧观念间搭桥铺路,进而重构整合。通过生生、师生的思维互补撞击,学生拓宽了视野、丰富了体验,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使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旧我不断失落,新我不断再生”!
惟有如此,才能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才能让阅读的枝头缀满学生个性的花蕾。
章晓霞,教师,现居江苏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