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课是学生探索生物科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成功地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生物奥秘的热情,让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效的“问题导学”离不开有效的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是一种高效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关键词:高中生物;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引言
  目前中国教育实施的主要理念之一是要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传统以教师教授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今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方式展现知识显得非常重要。无数的课堂教学实践表明,问题情境的引入和创设是一种高效和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1]。通过引入和创设问题情境,以“提问”促“思考”,运用问题指引学生探索和思考,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人们常说:“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这明确地揭示了课内与课外在培养人方面的辩证关系。由于课外没有考试升学的压力,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不仅有助于促使学生在课内学习生物的兴趣,甚至可以产生专业思想的萌芽,这从许多生物学家成才的道路上能够看出来。下面笔者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分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创设问题情境。
  1 利用课本内容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也比较熟悉,可以用于问题情境的引入和创设,从而引發学生的好奇和共鸣[2]。问题导学法中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紧密联系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应尽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传达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有针对性地聚焦在对重点问题的思考上,实现“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思维的效率。
  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从生物圈到细胞》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以“病毒到底属不属于生物”的问题引入,引导学生粗略地复习病毒的构成,然后以冠状病毒举例,提出问题:“病毒除了细胞不具备任何生命的基本特征,那么它们是如何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哪些细胞中进行复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课本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入新课学习最有效且惯用的方式。这种方法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能够非常有效地激发学生生物学学习的热情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本当中有很多内容是与学生的学过知识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引入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学会温故知新。例如,人教版必修二《减数分裂中遗传物质的数目变化》的教学中,笔者在本节课开始之前先提出了有关“有丝分裂中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问题,带领学生通过温习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开拓新的知识体系,在“有丝分裂”的知识层面上讨论和分析得出“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所遵循的变化规律”的这一结论。
  另外,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生物问题,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及他们喜闻乐见的事件创设情境引出生物知识,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易懂,以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生物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2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正在发育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外界信息做出的反应也比较敏感和强烈,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探索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2]。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表现形式必须新颖、生动,对学生能产生吸引力,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雄性动物在每次射精的过程中从体内排出的精子数量多达上亿,但是一般只有一颗精子才能够与雌性动物体内的卵子结合,这是一种浪费吗?我们应当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呢?精细胞在转换成精子的时候,细胞里面绝大部分结构都会逐渐地消失,而细胞核与线粒体都完好无损的保留了,应如何分析这种现象?怎么理解精子中的线粒体大部分都聚集于尾的基部?从母体中排出来的卵是发育较好的卵子吗?它在母体中的什么地方与精子结合?”通过运用这些学生懵懵懂懂而又非常好奇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课本中找答案,学习生物知识。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会针对课堂知识提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学生感兴趣并且对此有强烈探究欲望的问题。教师需要及时抓住这些问题,进一步创设情境进行追问,往往能够在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促进学生主动拓展思路,开展自主、高效的探究活动。探索问题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大胆的提问和质疑,高中生思维方式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要支持和鼓励学生不能一味的迷信书本,大胆地提出质疑和批判,进而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开拓创新。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的教学中,笔者故意给学生灌输错误的观点让他们辨析:喝水越多排尿越多,所以为了能够保证上课不去厕所,同学们尽量不要喝水。让学生对笔者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辨析与质疑,并说明自己的理由,纠正错误的观点,提出正确的观点,进而笔者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水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3 利用实验过程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往往是获得生物学知识的重要途径。生物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很重视实验,同样通过实验教师可以引入问题情境[3]。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或者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科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进而尝试分析,得到合理的结论。为此,教师可以先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验进行时多动脑,多观察,并试着回答,这不仅是学生发现、观察、动脑的过程,也是发散思维的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及方式》的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渗透现象,笔者将问题探讨中的实验直接展示给学生进行观察。在演示的时候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漏斗管内部的液面升高?如果用纱布来替换玻璃纸,漏斗管中的液体还会继续上升吗?如果烧杯里面的液体不是蒸馏水,而是具有相同浓度的蔗糖水,液面会怎样变化?”通过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学生们快速地回答了上述的问题。这个过程能够促使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得到问题的答案,获取知识,也有利于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
  4 小结
  总而言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发现、提出、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决不能随心所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科学和谐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尽情地展示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这样就能使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活力,真正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参考文献:
  [1]梅金生.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方法研究[J].生物学教学,2012(9):15-17.
  [2]黄玮.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生物学教学,2009(9):30-31.
  [3]王江伟.生物学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5):100-102.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学习普遍存在“懂而不会现象”,在初中物理电学学习中现象尤其普遍。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学生思维发展滞后、学习内容抽象、学习时间紧迫等是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可通过优化电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加强思维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主动构建学科知识,并进行内化提升科学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懂而不会;深度学习  学生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物理概念和规律
摘 要:本文通过对闽台两地高中物理教材力学部分的比较研究,分别从教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方面展开,比较两地教材对力学部分知识的选取、铺陈以及内容组织等方面,并对其所折射出的相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进一步探讨,为两地的物理教学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教材比较;闽台;力学;核心素养  引言  中学物理教材改革从1978年发行的十年制物理教材试用本开始,到后来根据两种教学要求修订的甲、乙种
摘 要: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个性。本文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物理教学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体验过程  引言  培养创新型人才一直是我校的目标
摘 要:分子间存在作用力是一种微观现象,在物理课堂中无法直接展示。需借助宏观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分子间作用力及其特点。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模型建构、科学探究、总结论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质疑创新、科学论证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分子间作用力;创设情境;经历过程;科学思维  物理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丰富的生活情境以及教师创造性地创
摘 要:近年来,与多面体相关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或体积问题频繁出现在高考或各种模拟考试卷中,试题的广度、深度、难度都在不断加大,并常常位于客观题靠后的位置,成为逐步兴起的高考热点。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选好解题策略。策略一,找模型(正方体、长方体);找“墙角”塞,(直三棱柱,正棱柱,正棱锥,正四面体);策略二,定球心(分别过两个面的外心作面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球心).  关键词:高考;视图;还原;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方式了解目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状况,分析了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教师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探讨提高数学教师幸福感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幸福感;课堂教学  引 言  幸福感是人们因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精神愉悦状态 [1 ]。教师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培养出一批批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就是教师在付出代价之后所得到的
摘 要:通过“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的项目式教学案例,以“乙醇和水蒸气反应制备氢气”为项目学习主题,以讨论生产条件的优化为项目学习活动,呈现了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过程。为在高三复习中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关键能力;高三化学;原理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是中学化学重要的核心知识,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是高考常见题型,这类题
摘 要:力学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力学教学中最需要培养的一项能力就是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任何一道力学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受力分析。因此,向学生系统规范的教导受力分析的思维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受力分析能力就非常具有意义了。  关键词:受力分析能力;摩擦力;正确思维顺序  引言  初中物理教学作为中学物理的开始阶段,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物理的热爱和兴趣。所以在认识力学也是从实验入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1969年,美国高级研究计划署组织研制出第一个远程计算机网络ARPANET。网络的出现比计算机整整晚了23年。然而,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互联网经历了超乎想象的高速发展,从宽带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到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再到如今的“互联网 ”,网络所扮演的角色愈发不可替代。伴着时代的凯歌,胡成臣正一步步成长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领
摘 要: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这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物理新课教学中,以“互联网 ”资源网站为平台,通过课前教学准备、课前互动交流、学生在线学习、课堂合作互助与探究学习、课后在线强化提升、在线检测评价等环节,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互联网 ;教学模